首页 > 生活 >

马龙 | 冠军未退场

2020-03-02 来源:时尚先生
30岁这年,冠军眼前是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赢一场,立马捧到天上。输了,给你骂到地里。伤愈复出的第一场比赛,马龙又赢了。

2

马龙

退赛之后

2号球台空空荡荡。镜头扫过刘国梁的脸:观众席里稀拉地坐着球迷,他正从那里往赛场看,保持专注,没什么表情。

这是2018年11月1日,北京时间19:00,地点是斯德哥尔摩。瑞典公开赛男双首轮正在进行。按原计划,此刻的2号球台上马龙和许昕正在对战英国组合金克霍尔和皮切福特。按原计划,这是一场没什么悬念的比赛——大赛首轮,中国乒坛外战,胜率高到现场观众稀少的程度。

23分钟后,国际乒联更新了一条让人揪心的微博:中国选手马龙由于膝盖伤病退出。

随后,空球台和刘国梁的脸出现在新闻里。几小时后,马龙更新了微博,为伤病向公众道歉,解释自己来瑞典前已经打了封闭针,下附一张医生往腿上注射药剂的照片。

根据一年前的国际乒联新规,球员至少参加五场公开赛才有资格打年终总决赛。马龙此前已经打了四站比赛,在德国站和中国站分别夺金。瑞典是赛事的倒数第二站,也是他的第五站。

七天之后,他从赛事的最后一站,奥地利公开赛退赛。

12月9日,马龙确定无缘世界巡回赛总决赛。

过去几年,马龙拿遍了大小比赛的冠军,长时间霸占世界排名首位:累计64个月、连续34个月(自2015年3月起)排名第一,他是一个创造中国乒乓球历史的球员。

关于退赛,质疑的声音部分来自于他有伤病为何还报名参赛,自媒体在标题里写“马龙:当退赛成了习惯,伤了的才是球迷的心!”;一篇文章名为“马龙退赛健康堪忧,日本人意外取代他参赛成最大赢家”,说的是他退赛后,积分榜上的一位日本球员可能入围总决赛。

这时马龙正经历左膝疼痛。乒乓球运动员多发劳损,属于慢性伤。他觉得运动员有伤很正常:从小到大,二十多年天天锻炼训练——超负荷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之前,膝盖的“不舒服”的情况就一直就陪着马龙。起初他的膝盖使劲才疼,比赛中人完全投入,不受影响。“当时(膝盖旧伤疼痛)按十分来说,可能也就是两分、三分”;后来疼痛比两三分多,影响训练;最后没办法坚持了,他的左膝长时间、高强度的疼:腿伸直、走路都疼,上楼梯、坐下……日常动作都受影响。

“原来疼疼疼,打一针封闭立马就好”,马龙告诉我。他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封闭打在韧带上不太好,打在关节缝里影响不大。还说:“现在的技术比二十年前危害小很多。”

这次不一样了。他打了封闭,却没起作用。心急的马龙也去看了很多医生,诊断的结果基本一致:伤势问题不是很严重,属于陈旧伤复发,需要调养。他尝试了其他的治疗方式:冰敷、针灸、理疗,康复训练……疼痛仍然如噩梦一般纠缠着他,经久不衰。

治了一个月,还是没效果,队里开始慌了。没人想到马龙的伤病持续这么长时间。

乒乓球队的日常训练是每天上下午打球,中间练一小时体能。比赛是打不成了,马龙的有球训练也不得不停了。膝盖肿痛,左腿无力,他经历了一场肌肉萎缩,左腿比右腿细一圈。年末开始,他往返于健身房和医务室,治疗对策括加强相关肌肉的力量,缓解膝盖压力。康复师、医生和教练秦志戬天天跟着看进程。他去医院抽了4次膝盖积液。过年一天都没休息,在康复中心和球队健身房往返。

到2月中下旬,马龙超过两个月没打球了。这是他从5岁至今不碰球时间最长的一次。这也是中国乒乓球队没遇到过的事。马龙是现役球员里的老大哥,那些曾经比他强的人——教练、前辈,没人有这样的经历。30岁这年,他到了一条没人走过的路上。

瑞典退赛那天,马龙在微博上写:“从来没有惧怕过任何对手,这一次,我也绝不认输……这是每个战士必经的路。”关掉微博,更多时候他问自己,会不会影响职业生涯?三个月没好怎么办?脑子里的想法每天都变。积极的时候是:半年不打我也什么比赛(冠军)都获得过;即便是打不了奥运会我还是喜欢打球。心态不好,他想:这要打不了多可惜,努力了两年多就为了这个比赛,为了为国争光。

据统计,2018年,马龙五次因伤退赛。运动员靠打比赛维持排名,中断了比赛,马龙的世界排名持续下滑:

2018年12月,他的世界排名跌出前10,位列第11名。

2019年1月2日,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排名中,马龙下滑到第12名。

世界排名没有大赛冠军重要——刘国梁也说过这样的话,“排名可以拿走,冠军必须留下”。事态的严重更多在于对未来重大赛事的影响:排名过低,选手有可能在前几轮比赛中碰到队友。按原计划,未来2年里,马龙被寄予厚望的重大赛事包括:2019年的世乒赛和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乒坛最重要的两项赛事。

现在,我们知道马龙会在3月重回赛场,首次复出持续到7月;4月28日,他会拿到第3个世乒赛男单冠军,第二次复出;11月10日他会拿下自己的第24个冠军。但那时,马龙的未来是什么,没人知道。

3

马龙

不服

“你考虑过退役吗?”2019年10月末,我把这样一个问题抛给队长马龙。他赢得够多了,年龄大了,伤病来了,在还没走下坡路的时候功成身退算是一种圆满。

马龙上一次有退役的想法是在2015年前后,那时他只有27岁,却已经在赛场上征战了9年。他5岁练球,2001年从老家鞍山来到北京打球,15岁进入国家队。2006年他18岁,已经在不莱梅世锦赛团体赛上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从那时起,他就是乒坛的明日之星。但9年后,他还没能拿到乒坛两大赛的冠军——两年一度的世界锦标赛单项赛和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在中国,这两个冠军意味着运动员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在这一行,很多成绩优异的运动员到了一定年龄也会选择退役。

27岁,马龙成了一个被寄予厚望却迟迟无法出头的人。“在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拿不到两大赛的冠军,整个职业生涯都差一点。”这一点他再明白不过。马龙从王皓时代打到了张继科时代,还是“差一点”。那是真正的低谷。

2015年5月3日,马龙获得了自己首个世乒赛男单冠军。外界普遍认为,他的巅峰期从这时开始。

时机非常重要。五年前,国际乒联实行奥运瘦身计划:奥运会的乒乓球单打比赛中,每个国家或者地区只有两个参赛名额。里约奥运前夕,2013年的世乒赛男单冠军是张继科,那时他已经拿过伦敦奥运会的男单冠军;2015年那个冠军为马龙赢得了去里约的另一张机票。此前马龙和张继科互有胜负,马龙常在大赛失利,那是乒坛双子星的时代。“如果马龙没有拿到这个冠军,可能之后就退役了。”王怡薇说。她是腾迅体育的首席记者,与马龙相识将近10年。

有时马龙也感觉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成功。但胜利带来的信心无可替代。2016年8月12日,里约奥运会上,他以4比0击败张继科,夺得奥运会男单冠军。至此,他成为乒坛史上第10位大满贯选手。一些观点中,马龙接管乒坛的时代到了。

当明星的滋味是从里约回来开始的。原本只在大赛出征前有球迷去运动员公寓送行,在天坛南路50号留下一张合影。冠军下了摆渡车一出关,很多很多的人来接机、追拍。他不适应。但这不是冠军给马龙带来的改变,乒乓球的处境变了。奥运会前夕,在《时尚先生》对刘国梁的特别报道中,乒乓球仍受困于比赛失去悬念、受众中年化:联赛找不到冠名赞助商,刘国梁除了面对夺冠压力,还要率领弟子去大学推广乒乓球。

里约奥运会是一条分水岭。

奥运会后,国球火爆到需要面对饭圈文化:刘国梁、孔令辉那代人的球迷流行写信;到了王皓时代,球迷给球员建网站“皓月当空”。那时起粉丝们接送机、追拍,为自己的偶像在网上吵架,定期给记者寄小礼物答谢关照,还把稿子里不满意的话摘出来抗议。改变是有迹可循的:2016年世乒赛团体赛,日本电视台转播时做了球员分析图,马龙技能满点,由此得到“六边形战士”的称号,这是乒乓球和二次元文化的一次交叠。近年的体育新闻里,陆续出现张继科在获胜后撕球衣、刘国梁被外媒误认为“不懂球的胖子”……乒乓球的热度在年轻人群体累积,终于爆发。

网络媒体和饭圈文化接踵而至。接受《时尚先生》采访的时候,“自媒体”这个词马龙反复地提了五次:“你赢了但没有打好,也会有无数个自媒体去说你。”他觉得现在的年轻选手压力比他年轻时候大很多:“赢一场,立马捧到天上。输了,给你骂到地里。”马龙自认舆论对他比较仁慈,但比赛的时候他不看这些,怕受影响。2017年底,国际乒联颁布新的世界排名积分规则,球员先角逐洲际赛事,再进入世乒赛决赛。媒体报道中,国际乒联的CEO史蒂夫·丹顿表示,乒联目标是:让全世界各地的选手可以和中国、日本等亚洲强队同场竞技。中国在乒坛鲜有对手,用国乒名帅吴敬平的话说:“国际乒联找不到改变这种状态的更好办法,只是希望用一些规则的改变来促进局势的改变。”多年里,比赛规则经历过多次变更:小球改大球、11分制、更换用球材料……有评论分析,年龄渐长的马龙在努力地改变自己,让自己重新在新规则的形势下找到自己的冠军状态。但冠军还在赢,他把胜利延续到2018年上半年。直到伤病让事情起了变化。这似乎在情理之中:没人可以一直赢下去。

马龙正面对年龄、赛事规则和舆论环境的改变,以及一场漫长不知尽头的伤病。更糟糕的是,那时日本队成为了中国的劲敌。2018下半年,瑞典退赛前,马龙输了两场外战,分别败给日本选手张本智和和英国人皮切福德。12月末,30岁的马龙因伤缺席世界巡回赛总决赛,15岁的张本智和击败中国选手,成为该项赛事最年轻的男单冠军。

这年年末,在冠军世界排名持续下跌的时候,部分自媒体写出了这样的标题:“马龙退赛闹剧升级……国乒队长再输张本智和”——意指马龙世界排名跌出前10名的时候,张本智和的名次却飞快地从第8名上升到第6名。

一年后,冠军坐在摄影棚里回答我的问题。眼袋微现。屋里还有几个人,他显得有点儿羞涩:“暂时没有考虑过退役。自己技术状态还可以保持,不至于被人打得太狼狈。”几天前,他刚过完31岁生日,他觉得自己还能打下去。那场伤病中,他最坏的打算是半年才恢复,错过世乒赛,在奥运会中处于劣势:“但就算半年以后,我也还会去打。”

4

马龙

重出江湖

2019年4月28日,北京时间19:30,地点匈牙利布达佩斯。

现在是比赛的第4局。马龙开局1-3落后于瑞典人法尔克。他前三板打得不好,半高球失误。法尔克看准时机,正手猛攻。发球,过网,马龙始终被对手压制1 到2分。这是2019年世乒赛决赛。马龙已经输掉了比赛的第三局。上一局里,法尔克一样正手快攻,马龙来回跑动,却还是一度以2-9的大比分落后,比赛一度陷入胶着。

此前的职业生涯中,马龙和法尔克有过三次交手,他全部取胜。但这次的情况有所不同:瑞典时隔22年再进世乒赛男单决赛,法尔克1991年生人,他是一匹年轻的黑马。马龙刚从伤病中恢复不久,这次出征,他自嘲说自己“是中国队第五号种子”。

这次比赛,马龙的目标是不输给外国人:“跟外国人打比赛我必须要赢,无论如何也得赢下来。跟中国队打输了也正常。可凶可稳的时候,凶一点,失误了也没事儿,因为都是自己人。”世乒赛第二轮遇到的美国人,比赛挺胶着,那场球打出他一身冷汗,险胜;他能在半决赛里赢了状态极佳的队友梁靖,这是没人想到的事。1987年之后,世乒赛的决赛里再没有过中外对战。唯一的例外是2003年巴黎世乒赛,中国兵败,两个外国人闯进决赛。此后,中国男乒再没丢过冠军。现在,5号龙种子成了中国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比赛。

与马龙相识多年的王怡薇从没见马龙哭过,只有过耳闻,原因就是输了外战。大概十二年前,也是世乒赛单打,马龙外战,十六进八输给了韩国选手朱世赫。赛后球队出去吃饭,他不说话。大家就劝,“打得挺好的”,“没事,还有机会。”马龙哭了。这是她最后一次听说马龙哭,此后,再大、再难的比赛,输赢他都没掉过眼泪。

布达佩斯的决赛,距离马龙在卡塔尔公开赛复出只有一个月时间。此前,他已经远离国际赛场8个月。伤病起伏伴随着赛程,每天比完赛马龙都去健身房做康复训练。疼痛,但可以控制。

初回赛场,他刚恢复有球训练二十多天,能打成什么样,没法想象。走之前,刘国梁嘱咐马龙:再受伤就没戏了,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尽力打,先用七成劲——把注意力放在伤病上,后面还有比赛,还可以再调整。这是大家一致的想法。马龙做了输的准备。因为根本不可能想象自己能赢。

卡塔尔第一场单打,对战法国人,他艰难地赢了。“先赢再说,别管多丑。”他说。马龙在卡塔尔夺冠出乎所有人意料,包括他自己。赢的时候他特别兴奋,又吼又叫。那天王怡薇的朋友圈被乒乓队的年轻球员刷屏了。“龙哥真牛!”还有“这是中国队真正的榜样”。

更早之前,他还沉浸在伤病里:“今天一起床感觉好一点,一天的心情都会特别好。今天一起床,感觉一下,状态跟昨天一样。感觉我停了这么长时间,没有用,会不会这样方向不对呢?”他半年没怎么笑过,每天半夜醒过来试一下腿,感觉感觉。

靠什么撑过来的呢?教练、医生和朋友都鼓励他,但马龙不是那种会跟别人交流的人。他靠写日记。这是最近两三年才有的习惯,还是特别传统的那种,他把心里的事用笔记在本子上。

“自己告诉自己,可能比别人说一百遍都有用。”马龙提醒自己,“你现在着急也没有用”。他还反复看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的纪录片《muse》,从他跟腱撕裂的恢复过程汲取力量。

转机发生在2月末,马龙的膝盖的疼痛减轻了,可以恢复训练。起初,他每天打半天球,花半天的时间练身体。慢慢增加到练两次球。卡塔尔公开赛前,球队封闭训练,王怡薇去采访。她在深圳龙岗大运中心体育馆见到了马龙。那是3月17号,他的训练刚开始上量。一天过去,医生给马龙冰敷,王怡薇过去,马龙说:“我现在不想说话。”

“你怎么了?疼啊?”

马龙说,累。

他有气无力,让人觉得快虚脱了——那只是他受伤前再平常不过的训练量。王怡薇想“能练上就行”。马龙也是这么想的,能练上就行。那个时候所有人对他的要求都是这样:先练上。

“作为一个职业运动员,训练就是为了成绩。你不是全民健身天天出汗。”他说。有了那些努力练习和付出,到场上的时候谁愿意输呢?

2019年4月28日,比赛的第4局。这是艰难的一局。现在,马龙6-8落后。法尔克接发球出界,马龙命中一球。比赛即将结束。马龙抢攻连续得分,最终以11-9赢了对手。胜局已定。

马龙的复出只持续到7月。这是他斩获的第3个世乒赛男单冠军,也是庄则栋之后54年里的第一人。这场决赛创下了央视五套上半年所有比赛的最高的观赛纪录,赛后主持人采访,马龙说了一句英文“ I am made in China”,东北味的。然后下场,跟教练、队医、体能师拥抱击掌,很平静。

王怡薇告诉我,封闭训练的时候她和马龙的体能师Rafal聊过。老外对她说,如果马龙能好,他会非常强。

“我说哪儿来的自信呢?”

老外答,他两个月没摸球,可所有人却都能从他的眼神里面看出他的渴望,非常强烈。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2019年,冠军回到了宝座。

1

马龙

未退场

2019年,马龙想到奥运会手心就会出汗。

他自认过去一年里,自己做得最重要的事是走出伤病,拿了世界锦标赛冠军。第二重要的,是他已经完成今年比赛的任务,攒够了积分。

马龙的膝伤偶有反复,基本保持在可控范围。他的训练强度因身体状态而定,“明年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大家的共识。他和教练、医生为此做了系统计划。在20岁的时候,“天天就是练,就是比赛,多拿一个是一个”。31岁,冠军站在赛场上,知道人不可能20岁、30岁、40岁一直拿冠军。比赛就全力以赴,不都想着拿冠军,失利了,也比原来看得更开——但我们和他都知道,“一个职业运动员坐在这里可以这么说,但他在赛场上绝对不会这么要求自己。”

2019年11月10日,马龙再度回到赛场,摘得男乒世界团体冠军。他是绝对的强者。在记者王怡薇看来,马龙身上有远比这更重要的东西 ——中国乒乓球队没有一个人在30岁之后获得过奥运单打资格。最接近这个纪录的人是王励勤,他29岁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30岁站在奥运赛场。现在,马龙面临的挑战是即将成为中国队年龄最大的站在奥运赛场上的人。“以前二十六七岁,最晚三十退了得了。他让大家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现在,赛场上刘国梁和秦志戬不再给马龙安排战术:“因为他觉得你最懂球的。就像刘主席经常说的,宁可坚决的错,也别犹豫的对。”教练也不给他太多的压力,“你很想赢,他就不会说你这场必须赢”。里约想赢奥运会是因为自己没有赢过。面对东京奥运会,马龙的压力是还想再赢:日本队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了团体第二,目前水平处于上升阶段;乒乓球热议度也让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比2016年更大。11月,马龙又要投入比赛,这是2019年最后的几场赛事。他把每一次都当作奥运前的锻炼。

“有没有一个特别值得信赖或者依靠的人?”我问马龙。冠军回答:“还是要相信自己。”

眼下,冠军仍未退场。他说:“2012年,我想要能拿块奥运会金牌,以后什么比赛都可以放开了,因为我是奥运冠军。拿完以后,那些比赛也没有办法放松——人家把你当作奥运会冠军,你不可以再输了。”

今年,冠军马龙31岁,眼前还是别人没走过的路。答案是什么?恐怕没有人知道。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