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黄晓明 | 40岁不纠结,只有作品才是一切(2)

2018-01-04 来源:时尚
2017年,黄晓明 40 岁,历经了爆红、偶像剧井喷期、粉丝过度关注、网络舆论包裹、行业加速变化等等阶段的他更清晰地明白 , 只有作品才是一切。“这就是我 40 岁的一个人生转折,让自己去选择一个收视率也许不高、可能没有那么多粉丝、鲜花和掌声,但却是 40 岁的人应该做的事情,让自己彻底地冷静下来” 。 2018年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勇气告别和开始新的征程。

12

正途

在《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的演员表上,黄晓明是“特别主演”,出现在前半部分。剧还没开播,他仿佛已经听到“黄晓明,你怎么落魄到今天这个地步了”的声音。

但是,今天的黄晓明说,“再一再二不再三,不能让自己再三错过(与优秀的制作团队合作的机会)了。”

从定下来到开拍之间的三个多月,导演孔笙记得黄晓明和剧组沟通过好多次,讨论剧本、修改台词。黄晓明的戏份拍摄为期 50 天,在现场,孔笙发现他始终能做到“准时”,剧组什么时候叫他都会来,也提前对当天的戏做过功课,台词准备好了,前前后后的剧情和人物关系也都清楚。

8

正午阳光的老执行导演“二爷”到现场看了看黄晓明的状态,就说了一句: “他就是那个大哥。”

那年《琅琊榜》开机时,侯鸿亮给二爷介绍:“这是咱男一号胡歌。”二爷平时不看偶像剧和仙侠剧,便在私下问侯鸿亮: “胡歌是谁啊?能行吗?梅长苏这么重要的人物。”拍了几天,二爷对侯鸿亮说: “这个人真好,又懂礼貌,又敬业,戏也好,他就是梅长苏。”

这一次,相似的转变发生在黄晓明身上。

在黄晓明完成了几段难演的大情感戏后,孔笙感觉到,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有所触动。萧平章中毒后和医生的那段对话,黄晓明演了几次,自己总觉得情绪处理得不够好,反复了好多遍。导演过了之后,黄晓明自己又静了静,停了停,说“导演我还想再来一次”。第二天,又把那段重新拍了,孔笙看出来,这一次他的表演又有了调整。

11

在侯鸿亮看来,现在的黄晓明终于走上了正途。“演员到了一定年龄,就要把前面成功的东西抛弃掉,偶像剧不停地更新换代,这块市场以前是你的,不见得永远是你的,”侯鸿亮说,“ 40 岁要选择不同的戏了,有深度一点,人物形象拓展一点,现实题材的。”

侯鸿亮曾经对黄晓明的团队说,不用再去刻意表现他的帅了,“他怎么演都是帅的,他到老也会是个帅老头,越强调反而大家就只记得你帅了,对演员不是好事,这个时候恰恰要区别开,塑造一些你作为演员不同的东西。我觉得,他的帅到最后都成他的负担了。”

9

在黄晓明这里,经历了《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今后必须和优秀团队合作”的决心更加坚定了。在拍摄现场,他几乎没见过导演看剧本,但导演对每一个演员的台词都烂熟于心;他也观察过,导演同时看三台监视器,却把每个演员的细微表演都看在眼里;同时,制作上的精细并没有拖慢拍摄进度,场景都提前调度好了,演员之间的配合也非常精准。

“这是导演的功力,”黄晓明说,“而且,一个内心有学识的导演,做出来的东西是带有他的气质的,演员的台词、表演、各方面都有历史厚重感。”

那 50 天,黄晓明也体会到了与好演员合作的快感,相互刺激、遇强则强的次数多不胜数,“好的制作团队也会选演员,选出来的每个演员都恰好是他(她)自己。”

相似的观点,侯鸿亮换了一种说法:只要演员和人物适合,就对了一半。如果是韦小宝,我不会选择黄晓明。

123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