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装 >

萍君 | 用珠宝创作国风画

2021-01-19 来源:芭莎珠宝
将工作室创建在广东中山的设计师萍君,用15 年的时间潜心创作着她心中的自然万物。“咏梅”是她这些年来最大的成就,作品不断在更迭中创新。无图雕刻的功力,让她被贴上了“速度赛3D”的标签。对于从小学习国画的萍君来说,在23 岁那年做出的决定和执着的尝试,使她此后的生活比挥毫泼墨更绚丽。萍君找到了可以替代绘画的艺术形式,她在珠宝艺术的领域里心无旁骛,一直向前。

2

萍君

结缘珠宝 始于对艺术不退让

无论是北京的深秋,还是广东中山的夏末,空气都是潮湿的。整个工作团队都是第一次来中山, 这里距离广州和深圳的距离差不多,但没有直达的航班,所以中山相较于那两座城市,不紧不慢不喧嚣。

设计师萍君对于我们的拍摄表达出了她难掩的紧张,前期反反复复的电话、微信沟通,从样片到采访提纲,从服装到发型,等这一切都解决了,她开始将自己大量的珠宝作品图片和视频在每个清晨抑或午夜发送给我们。种种迹象表明,她是个不太一样的珠宝设计师。具体哪里不一样,单凭网络传递的信息,让人无法准确地说清楚。

拍摄当天,她站在会所3 层的落地窗边,摄影师在露台上向内取景,与萍君隔窗相望,安排了一位助理站在阻隔这两个空间的门口处作为情绪调动员——“想象一下,下一件‘咏梅’系列的作品会是哪种形态?”

4

萍君

这个方法很奏效,甚至比对萍君直截了当的赞美还有用,她的珠宝“咏梅”系列是她生活中的万金油,开心时、失落时都可以聊,此刻的她很紧张,我们竟也用“一剪梅”来舒缓她的情绪。究竟是怎样的“梅”值得如此被歌咏?走进萍君的“咏梅”世界,答案便慢慢显现了出来。

萍君是重庆人,但算下来她在其他地方生活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故乡。萍君的爸爸是军人,在她11 岁时父亲意外伤残,无人照顾的她随姑妈去了贵阳生活。从3 岁起就爱画,她的童年有着国画抹不掉的墨痕。“那时候和姑妈家里的一位国画大师邻居学画,虽然年纪小,但我很早就被人们判定是有天赋的。”她喜欢看贵州山林间的兰花,喜欢观察那些形态各异、叫不出名的中草药,有了一定的基础,她开始用墨迹去留住她在异乡的童年。对于国画的坚持,让她确定了另一件事——她真的很爱大自然。

幼年时的书画作品,从花卉昆虫到中草药植物,再到行云流水般的很多作品,她意识到一个人生的关键点:“未来我用语言描绘不出来的内容,我一定会找到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去表达。”

3

萍君

2005 年,萍君23 岁。她在那一年对年龄有了概念。她决定送一件珠宝给自己作为礼物,因为她很爱大自然,所以她的第一件珠宝作品也是取材于自然界:梅花。“女人对珠宝的觉醒是突然的,在此之前我还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中,但当对那一件珠宝有了向往,那意味着有一种‘执着’即将发生。”萍君把自己的画作拿给一位工匠,对方在完成了雕蜡后,自信地把半成品拿给她看。在萍君看来,这件珠宝是一次艺术的创作,在艺术创作层面她不能做出让步。萍君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对作品的不满。沟通的不顺畅让她做出了一个决定——亲自上手!在了解了工具的基本用法之后,她略显笨拙地参照着内心的那张设计图,完成了第一件作品的手工制作。“后来我才知道,我做的那件事在珠宝工艺中就是雕蜡,传统师傅都是有章可循、有纸可参的,但蜡版在我手上,即便某一处雕坏了,我也依然可以遵循着心里的那朵花的形态继续雕下去。”虽然在当时,画画远比雕蜡让她容易拿捏,但她在无图的境界中,将每一个枝杈都栩栩如生地表现在她的第一件珠宝作品中,萍君所做的这件事,成为没有人可以替代的事情。当一个完整的蜡版被她拿在手上时,她手上那几十个被自己戳出的大口子,似乎预示着一个端倪:执着的人都有着“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共性。

1

萍君

将国画解构、重建在珠宝中

为自己做出那件梅花戒指后不久,萍君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韵艺雅藏高级珠宝。那枚戒指成为“咏梅”系列的第一件作品。时隔15 年,“咏梅”经历了13 次更迭,拥有数百件系列作品。在外行人的眼中,萍君设计并制作出的第一件戒指是要用“不可思议”来诠释的——仅凭一时之兴和一腔执着,她真的为自己做出了一件珠宝成品。萍君将这件作品的诞生归功于自己从小沉淀下来的绘画基础。

“我真正感兴趣的,是生命中我为了找到自己所做的那些努力。”萍君在看到德国作家黑塞的这句名言时,内心产生了深深的共鸣,那些付出的努力她了然于心。于是这个行动派的女人很快又将心中对于梅花的赞美渲染在珠宝作品中。那时候,她还没有自己的品牌,也没有“咏梅”系列,有的只是执着和坚持。

萍君是“在实践中学习”的典范,作品数量的增加与工艺的娴熟是并行的,每当一件新作完成,她在珠宝设计领域便又实现了一个梦。那一朵朵因花而来的珠宝,都是很多年前她在宣纸上勾勒出的绚丽色彩,而今已变成了“咏梅”第1 代至第13 代系列、“梅香如故”系列、“兰趣”系列、“四季之叶”系列、“春藤”系列、“秋菊吟”系列、“凤尾花”系列……她对于中国画中花卉植物所展现出的生命力非常入迷,特别是它们在四季变化时节所表达出来的多层次与动态的美感,无一不吸引着萍君用珠宝的方式解构、重建。萍君的每一件作品都结合了中国画风的工笔与写意表达出来的意境,采用浮雕、镂空雕等传统技艺创作,以各种天然稀有的宝石翡翠为创作材料,运用中国画上色的方法借以宝石为作品涂色。那颗颗宝石,似乎成了萍君作品中的点缀,在客人的眼中,萍君是一位用珠宝作画的设计师。

6

“一直以来我都是只随自己的心性进行创作,我有自己的坚持,比如每一件作品的原创性,比如工艺上的纯粹,再比如独立看待市场和设计这两件事。从没有做过品牌宣传、产品介绍,但我设计的这些珠宝在朋友和同行中得到了一致的肯定。”

她身边的朋友是“韵艺雅藏藏品”工作室和她在重庆创办的“品爱艺术珠宝”最初的粉丝,出自萍君之手的作品通常会在刚有雏形时就被预订。直到一位买走了萍君200 多件作品的“霸道总裁”和那些认可她作品的人同时出现,激起了一向佛系的萍君潜藏于心的野心。

“在我50 岁的时候,我要拥有一间博物馆,里面都是我未来只展不卖的作品。”这个想法似乎是在告诉市场:她已经放弃了商业化,到达了纯粹的艺术创作领域。外人听起来百思不得其解,萍君却给出了肯定的回复——的确如此。

距离那间博物馆的诞生,萍君给自己预留出12 年的时间。

5

至于那位“霸道总裁”,则是让萍君更透彻地看到了自己和品牌的未来。“10年前,经朋友介绍,一位平时低调收藏红木、字画的藏家来到了我的会所。作品就这样安安静静地摆放在橱窗里,他绕了一圈,坐在沙发上让工作人员用托盘把珠宝都拿出来,结果那天他买走了我132 件作品。他走后会所里的橱窗也变得空空如也,没剩下一件珠宝。”

这不过是一个开始,另一位发现了她设计的“咏梅”系列,爱不释手,将她当时已制作出成品的“咏梅”系列和半成品的蜡雕尽数收藏,此后,这些人定期来工作室,他们将收藏萍君的设计作为自己新的收藏方向。萍君也曾以为,是每一朵梅花底部的“满镶”和对品质用材的高要求让对方看到了她不计成本的物有所值,但得到的答案是,他们在她的每一件作品里看到了国画的意境,在一朵朵梅花中看到的执着的境界。

灵感是不可以被设限的,因此萍君的生活从来没有“限”,她随心随性地生活在中山,每天早上7 点50 分准时出现在工作室,晚上临近午夜了,她锁门离开。她从不这样要求员工,也从未觉得这日复一日的超长工作有多辛苦,她享受着一个有梅花盛开的空间,可以随时慵懒、随时创作、随时迸发思绪和灵感的状态下,将内心深处的国画一张一张地表现在出自自己之手的珠宝作品中。

回到文章最开始,我们提到的那个用时间记录丈量珠宝工艺的问题,说真的,当把一件长达近4000 小时制作的珠宝捧在掌心时,你已经不舍得将小时换算成日、月。看着萍君那双毫无修饰的手,感觉她就像大自然中的造物主,让我们把那些出自她手、有生命力的珠宝,如影随形地佩戴于身。

Q&A:

人人都说生意难做,但当你的珠宝被“连盘端”地收藏时,你怎么看待“生意”这件事?

萍君:做生意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我擅长的事情,从做第一件珠宝开始,15年来,我始终没有将珠宝当作一门生意。对我来说,忙着用设计和工艺换取金钱,这笔买卖似乎不太划算。中山的“韵艺雅藏藏品工作室”和重庆的“品爱艺术珠宝”里的每一件珠宝,都是达成我心愿的一件作品。

“咏梅”已经更迭到了13代,未来还会一直以此主题,继续创作下去吗?

萍君:会,因为“咏梅”系列每年都会出不同的作品。做中国风的原创珠宝,是我从最初到现在一直坚持的梦想。希望在50岁的时候实现我的“博物馆梦”,也希望儿子可以将我的事业传承下去。今年我在他一直喜欢的乐高玩具中找到了新的灵感,就是用一根针将整件珠宝串联起来,比如“兰趣”系列可以被拆分成3部分,任意一件都可以自由分拆拼装到达不同的意境,这成为我创作“兰趣”系列时的灵感来源。其实不管哪一个系列,都和中国风有扯不断的联系。

 

编辑:尹璐 / 摄影:郭航 / 采访:尹璐 / 文:俪邺、尹璐 / 化妆:邢小妹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