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亮点 > V CHINA

封面人物 | 单依纯:纯粹而炙热的存在

2025-08-08 来源:V中文版
单依纯不是那种需要夜色衬托的焰火。她更像是白日里的那束焰火——她的光亮有自己的温度和节奏,不喧哗,不追逐,无须黑夜衬托,自在地燃烧着,直抵情绪最柔软的角落。

21

单依纯

单依纯以先锋之姿登上V中文版八月刊封面,展现了她多面且独特的魅力。银色细闪组成星河,点缀在眼尾,闪烁着灵动的光芒,仿佛是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而巴洛克风格的华丽元素,也在妆容间肆意绽放,古典与现代交融,为她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这些色彩,都存在于单依纯突破自我的瞬间——每一抹,皆是绚烂。

24

单依纯

“君”,我们记忆深处的声音

在《歌手2025》第十一期的舞台上,单依纯选择了《君》作为最后一期揭榜赛的呈现之作。这首由16首邓丽君经典旋律拼贴而成的作品,不仅是一封写给时代的情书,也是她对自己音乐启蒙的回响。

《君》的诞生并不突然,它是长达两个月筹备与雕琢的结果,是一次带着敬意的创作。“其实在《歌手2025》的第二期,这首歌的demo就出来了。”单依纯说道,“我也是从小听着邓丽君小姐的歌长大的,和很多人一样,她是我们心里不可磨灭的时代记忆。”而真正触动她的,是第一次听到那组旋律的清晨——“我第一次听到demo的那天早上,在床上哭了半个小时,真的停不下来。”那是一种情感的唤醒,是在被声音轻轻碰触后,涌现出的万千碎片。

27

单依纯

在这样的情感浇灌下,无保留、无痕迹的传达成了一时的难题。“我担心这首歌(因为大家对我的一些声音)没有办法被好好表达和聆听。”这是她在临演前的担忧和顾虑,也是对这份作品的尊敬和保护。这份克制,几乎让她一度动摇:“我真的很喜欢这首歌,它不一定要由我来唱。”她接着说“我只希望这首歌的美好,可以被纯粹地感受到。”最终她选择:“我就把自己当成一个单纯把歌带到大家面前的人。”

这种谨慎不意味着胆怯,恰恰相反,那是一种穿透力极强的热忱。你不会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它的炽烈,但它会在你心底悄悄燃起火星。她唱《君》的那一刻,声音如春夜落雨,润物细无声,让人忍不住流泪。

舞台落幕后,单依纯看到有观众留言说:“小时候,我妈妈会唱邓丽君的歌哄我睡觉,她总是想起哪句就唱哪句。现在我听到《君》,好像她又在我身边。”——像是得到了一个远隔时空,却温暖坚实的拥抱。

28

单依纯

她说:“那一刻我就觉得,如果这首歌能让大家回想起某种美好的回忆,一切都值得了。”

《君》歌曲的封面视觉中,也暗藏着心意。邓丽君历年唱片封面上的“君”字被拼贴成数个重叠的“君”字,像一层层情感的纹理,缠绕成一个遥远而温柔的名字“邓丽君”——既不喧哗,也不炫技。千丝万缕,却温柔缱绻,也如同她在舞台上的呈现——不灼目,却动人。

现场拍摄的环节中,单依纯应邀轻唱起了《君》。

声音清澈又灵动,仿佛时间也在那一刻与她的旋律产生联结,慢了下来。

当日拍摄已至深夜十一点,但单依纯没有表现出一丝倦意。她慢慢唱着,聊天的语速也是一贯缓和的,因为她的每一个表达都不是为了回应别人,而是从心底有感而发的感悟——显而易见,她不是一个急于展示的人,也不为高声呐喊而歌唱。

25

单依纯

你不知道的那个“纯妹妹”

唱《君》时的单依纯,是温柔的娓娓道来;唱《李白》时,又满是张力的释放。

如果说这12期舞台上有哪一次是她玩得最开心、最“嗨”的,单依纯觉得那一定是《李白》。在改编和演唱《李白》时,她用一种近乎宣泄的方式将自己交给了音乐——不加掩饰、毫无保留,像是把性格里最鲜活、最反叛的部分放大出来。“其实连我自己都没想到,我会做这样的尝试。”

35

单依纯

在《李白》中,她以戏剧化的方式处理着游戏的冲突与情绪的推进,释放出极大的想象空间,将冲撞、解构与热爱都揉进这首歌里,完成了一次带有魔性、讽刺感与哲思性的自我燃烧。尤其是那一句“如何呢,又能怎?”从自媒体的疯狂传播到在其他综艺的舞台被大家广泛复刻。单依纯自己其实也没有预料到这首歌会“出圈”。在她看来,舞台会放大情绪,而自己只是顺着感受走。没有策略、没有计算,只有内心的指引。“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表达吧。”她顿了顿,继续说:“也许是因为大家在这首歌里感到了释放,如果能够帮助大家给自己的压力找到一个小小的排解的出口,也算是达成了我做这个舞台的一个初衷。”

很多人因为这首歌的成功,将单依纯视为00后的态度代表,大家渴望看见真实的振臂一呼,但单依纯对这些推崇只是淡然一笑。“我不觉得哪一首歌更代表我,我只是想每一次都真诚地面对舞台。”这同样,是“纯妹妹”的另一面。她不刻意设计,只是在舞台上有效地放大感受。

29

单依纯

“纯妹妹”并不是一时兴起的角色,这首歌是一次非常私人的创作。它不是从预设的概念出发,而是源于一次制作人常石磊和她之间的聊天:“你有点像林黛玉。”单依纯笑了,那是她从小耳濡目染的旋律——“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是妈妈爱唱的越剧桥段。于是两人顺着这个灵感往下聊,一句搭一句,像是一场天马行空的创作游戏,从戏曲的句式里生发,把《纯妹妹》的轮廓“碰”了出来。

《纯妹妹》延续了她对音色质感的敏锐把握能力。音域跨度大,旋律婉转却不冗长,副歌也不按套路出牌,找到了某种古灵精怪的平衡感。从“暖风吹,不识愁滋味”的婉约,突然跳转到“天怪乖,地怪乖,可爱可爱,有花就开”的趣味,它有灵魂,有个性,既不从众也不故作清高。

33

单依纯

在《歌手2025》的舞台上,《纯妹妹》和《舞娘》两首歌并置混搭出的“舞妹娘”出人意料,俏皮灵动,也叛逆出格,令人耳目一新——她的声音裹挟着穿透陈规的力量,身体语言更为随性,角色设定也更具戏剧性。

“《舞娘》其实是我们在选择《歌手2025》表演曲目过程中最早定的一首歌。” 单依纯说道,“我小时候也听蔡依林,其实这两首歌有种莫名的相似性。”两者都是在转型时刻的自我重塑——《舞娘》是蔡依林的蜕变之作,《纯妹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外界聆听单依纯时感知到新的变化的开始。

36

单依纯

那种迫不及待要盛放的冲动,其实早就在她体内酝酿,只是此前尚未有一个合适的契机和出口,如今终于允许自己“点火”了。 有人说这是单依纯的“突破”,但她淡淡地解释说:“我一直在尝试不同风格,只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我之前的尝试。”视觉冲击力更强烈、更具张力的风格,是她本就喜欢的审美。“我的个性里就有这种成分,我会继续去尝试。”她从不抗拒改变,而是在一点点发掘更多可能的自己。

就像她的表达方式一样,愈发坚定与完整。不需要解释什么是“自我表达”——一切都在音乐里。

她不是一个主动做“总结性叙述”的人,也从不设定任何框架和标签。她只是在不断尝试,不断听,不断唱。“做音乐对我来说是一件纯粹的事情,不需要太强的目的性。”她承认自己也有不感兴趣的音乐风格,但也有在慢慢尝试接触的:“我原来完全对摇滚不感冒,但现在也会听,也想唱。”

31

单依纯

“我的心才刚刚开始打开”

这是单依纯正式出道的第五年。当被问到是否想过这几年自己的变化时,单依纯说:“其实,我还没开始回看这些变化。”这句话说得极轻,“我的心才刚刚开始打开。”

单依纯一直在不停地探索不同音乐风格,尝试过R&B(节奏布鲁斯)、另类、摇滚、电子、citypop(城市流行)……但相对来讲,大家可能更多地看到了我流行的这一面。”她轻描淡写地说,但在这段话背后,是一个音乐人不断在探索自己边界的隐秘旅程。“其实以前的作品也有我的个人“气味”,只是当时的“气味”不容易被闻到。现在,可能大家一听就能感受到。”

是的,那种“气味”——历经沉淀而来。抒情与实验,仙气与野性,那种味道的辨识度越来越高,这种“闻得出”的气息,是时间给予她的回响,也是她不被定义的生长过程所结出的果实。

30

单依纯

“创作中很多事是自然发生的。”她说道。心越来越打开后,一切都随之开阔,她说:“这让我的接受度变高了,以前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逃避或抗拒,但现在我意识到自己已经可以尝试主动去拥抱它们了。”从最初的抗拒、谨慎,到如今的主动拥抱,这种转变不仅关乎更多音乐风格、情绪表达和声音实验,也关乎如何面对光怪陆离的万千世界。她的改变是细水长流却也清晰可见的。

她的创作不止于音乐,也不止于视觉,它更像是一个以“声音”为核心的感官世界。她对声音的感受是由外而内的:听母亲唱越剧,听祠堂里的婺剧,听雨砸在玻璃上的声音。她常喜欢录下雨的声音,也喜欢用身体感受舞台上的声响振动。“有的声音是蓝色的,有的声音是深沉的暗色调。”她对音乐有着本能的亲近,这让她在创作中始终带着纯度。

她没有把自己定义为音乐实验者,却让每一首歌都成了一次试探情绪深度的实验;她没有把自己当成新声代的代表,她的作品却总能触碰到世代情绪的共振点;她相信人和声音之间,存在着一种更微妙的关系,那是色彩,是嗅觉,是触觉,也是一种通感,关乎被音乐唤醒的身体记忆。

26

单依纯

慢热的灵魂,唱出更多的可能性

单依纯像是一种慢热型的发光体。不是舞台光一亮就迎风怒放的那类,而是从深处悄悄燃起、缓缓绽放出绚烂光耀的人。

三年前,她推出首张个人专辑《勇敢额度》,那张专辑记录了她的二十岁,它更像是她内心的一个度量工具,衡量着她对未知、对自我、对世界的探索以及突破的“额度”。在一个充满矛盾的年纪,介于单纯年代和现实世界之间的二十岁,有无穷的新鲜感,也有扑面而来的压力。单依纯遵循内心期待持续,探索自我表达与多元音乐风格的融合,从叙述感较强的抒情曲《勇敢额度》,到R&B风格的《另一种答案》《雨后日记》,再到充满律动感的纯英文歌曲“Gray Turns To May”“Tell Me”,它们细腻而立体,展示着她在音乐上的巨大潜力。

22

单依纯

采访结束时,她说希望第二张专辑是“可以听一辈子的”。不是因为它有多先锋、多实验、多“有概念”,而是因为它是容的,是一张可以容纳“各种各样的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被不同心境的听者一次又一次聆听。

当我们说她有“活人感”,其实是说:她没有把自己交给工业化的既定印象和审美趋势去切割,而是始终保留着一部分本真和未定义的区域。音乐是一种方式,它能够构建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就像她所希望的,打造一张可以听一辈子的专辑,也是营造一场可以无数次重逢的音乐旅程——那里有足够的留白,也有足够的广度,容纳所有不必定义的部分。

她像一束白日焰火,安静、不争、克制、炙热。

她是单依纯。

 

 

出品:李晓娟 / 监制:滕雪菲 / 摄影:何开拓一 / 造型:TIZI XI 席婧洋 / 美容总监:LAURA 劳拉 / 化妆:鑫淼 / 发型:Issac Yu 爱杀客 / 艺人统筹:刘硕 Sure / 撰文:王萝 Lynch / 美术:FEIFEI LI 菲菲 / 服装助理:慧慧、彦云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