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奕宏
薄秋卷凉风,杨树的沙沙声摩挲着葡萄酒庄园泛红的爬山虎,也吹动着段奕宏的发丝。在众人的包围中,视线焦点的核心点,他身着裁剪合身的西装,做出“痞气”的动作:一只脚跨在脚凳上,怀抱着绿色、橙色和红色气球扎成的花束,有一种庄重配童真的冲突之美。
5点半天要黑了,视频采访抢天光,他比所有人都有紧迫感,果断有力地说,“这边的人稍微闪开一点”。正拍着,有人手机响了,他刚好停顿,开玩笑解围:“你看我的停顿多好!”
段奕宏
有几年了,段奕宏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今年至少有三部作品亮相,他营业的脚步开始加紧。再见他最大的感觉,一是年过五十,他和角色似乎融为了一体,在采访时也一身西服套装,谈笑风生,绅士味道十足;二是他的想法迭代了,由从前紧绷着演好戏的状态到变得松弛,强调有起有伏的呼吸感。
改变是什么时候、怎么发生的?
段奕宏
土壤性创作
段奕宏说了一个有意思的词:土壤性地创作。
《沙尘暴》里的警察陈江河,灰头土脸,扎根于西部小城,看上去粗粝又不恭,和西北黄沙浑然一色,其实深谙人情世故,带点英雄主义又兼具人性弱点,见证着一桩离奇凶杀案背后的众生画卷和时代浮沉,最终将真凶绳之以法。
段奕宏对陈江河这样的人物并不陌生。他在新疆伊犁长大,和陈江河生长的环境同源。不过段奕宏高中就离开了伊犁,为了出演陈江河,他让伊犁的家人寄来奶疙瘩、奶茶、馕等,去寻找和陈江河“土壤性”的连接。
段奕宏
所谓土壤性,是沉浸他真正生活的周遭世界,探寻他的根儿。“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人物,你想‘破’它不是外在上,你得从内心土壤上去溯源。”进入创作当中,他总会“掘地三尺”拷问自己,是这样吗?是这样吗?好像也不是,再想……老怀疑这个人物跟之前的是不是同质化了。而在《沙尘暴》里,陈江河吃馕、喝茶,全是段奕宏新疆生活习惯的再现。
食物就像一个打开记忆胶囊的时光机。奶疙瘩醇厚的奶香味在唇齿间蔓延开,啪嗒一闪,段奕宏眼前浮现小时候吃牛奶冰棍的画面。当时一根牛奶冰棍5分钱,可那是一个贫瘠的年代,他一个礼拜只能吃一两次冰棍。于是七天里其他五六天吃不上冰棍的日子,“我就抓心挠肝地满地找5分钱。”有次意外地捡到了一毛钱,一下够买两根冰棍,他欣喜若狂宛若发丝通电。借由创作,食物唤起了他曾对一件事情有如此珍贵动力的回忆。
段奕宏
在我们的拍摄现场,他对“精心设计的随意”调性极感兴趣。“随便发挥,我不喜欢,我嗨的是杂志的调性。”当他穿着夸张的亮面豹纹大衣站在一个一两米高的方石台上,敞开着衬衫,右手把水桶大的冰激凌道具托在肩头,表情戏谑而开心,伸出手掌跟音乐共舞。
新作《藏锋》里他的角色更具烟火气,演个“胖子”,从想走仕途的宣传员,到被逼无奈到特警队挂职,最后成为了一个身形和心智上都“健全”的人。这次段奕宏接近角色需要增肥,但不能完全放开,最后两集还要会回到精干的状态。“肚子没吃起来,是垫出来的。”
段奕宏
有粉丝建议段奕宏尝试喜剧,一本正经地搞笑应该很有意思。我们转达并问他意见,他本人得意一笑,“《藏锋》里恰好有很正经的搞笑。”
他的追求不一样了,“我更喜欢我是一个人,我塑造的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一个硬邦邦的硬汉。我现在对创作、对人物,首先当然得有土壤上的分析和追求,呈现上不要矫枉过正,但最终他还是人,有一种心跳感。心跳在什么时刻加速,什么时候平缓……不能总是心跳150下,那不是正常人。”
段奕宏
发现心跳感
心跳感,来自于重新发现自己的心跳。
世界变慢的三年,影视环境受到巨大冲击,入行二十多年来段奕宏习惯了高速运转的节奏,年届五十骤然停下,宅在家里他不免惊慌失措,“甚至想放弃我的职业了。”
段奕宏
前半生他的故事是一个顽强逆袭的文本。段奕宏以前最讨厌别人问,能不能评价一下你这些年怎么走过来的、你走到今天想对过去的自己说什么……“我不想去总结自己,不想留恋过去,我就想往前走。”
他追求的是“超英赶美”。因为自己比别人晚,三年才考入中戏、毕业时已经25岁,危机感时时刻刻在他心上。“出晨功时,我能顶着墙睡着,其实已经是出力不出工了,只是心理上唯一能抓到的就是死功夫。”
段奕宏
大学四年没人找他拍戏,毕业后还是没人找他演影视剧,危机感更重了。哪怕《士兵突击》《团长》火了,包括凭借《烈日灼心》拿下大奖,他更追求200%的努力,“我更加确定我要这样才能成功,才能有安全感。”最终凭借《暴雪将至》拿下东京电影节影帝,他逆袭而执着的人生故事得以闭环。
当疫情来临一切骤然停下,规则失灵了。这个时候他开始去回溯、挖掘记忆,就像打开一个酸奶疙瘩的过往扑面而来,最大的感觉是幸运。虽大学考了三次,但遇到了赏识他的主讲老师;毕业遇到了实验话剧院的院长,最终把他这个毫无背景的学生招入了国家话剧院;之后他在影视界又靠创作打开了一片天。
段奕宏
他想起不一样的表演感受。进了实验话剧院,段奕宏第一部戏是在《生死场》里演农民,努着劲儿想演好,每天都是紧绷的。“我追求一种装扮感,但是忘掉了人的一种心跳感,没有心流的表演和创造力,它就是匠气,它就是形似。”有一天在转换场时场灯黑下来几秒钟,他放松了下来,灯再亮时,他突然发现自己怎么这么舒服、轻松。“身形还是那个身形,可是我有了呼吸感,少了窒息感。”
段奕宏
这让他反思二十年来的创作状态,“认知让我非常紧绷、死板。我一回顾才发现,我真的讨厌,聊闲磕儿也不会插科打诨,脑子里全是创作。半夜好几点打电话到导演房间问他看我明天如何演……我觉得这样很认真,导演应该很赏识,其实我就这么烦人。你想想导演累一天了,我还打电话。一路走过来,特别感谢包容我的合作者。”
改变就此顺理成章,“我的松弛来自于其实我遇到了我自己,遇到了所谓的低谷,遇到了所谓的困难,其实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不要把自己太紧绷,不要让自己太去满足别人眼中的自己。”
段奕宏
拆掉心理藩篱
段奕宏最近在读《认知的偏差》。52岁的他没有年龄焦虑,只有健康和认知焦虑,对五十知天命的概念并不热衷,他希望自己通达,对世界、对人性有所了解后依然有童真。
那点真,他希望对世界阳光积极。多年前在香格里拉拍《爱有来生》,演员们走街串巷路过一户藏民家,段奕宏和大家一起讨了水喝,藏民热情邀请他们第二天来家里吃饭。“谁敢去?哪有这么热情的。”他们心里都犯嘀咕,第二天没有一个人去。
段奕宏
接下来几天,段奕宏不断咀嚼着藏民邀请他们的画面,那种热情带着让人无法拒绝的质朴和真挚。他突然想,去一次又何妨?于是,说去就去,叫了两三个朋友一起。到了藏民家,对方惊喜有加,热情好客,“把炉子上面的腊肉拿下来,切了;磕个鸡蛋,在那给你做手工的油茶……我都感动得不行了。”那一刻,他看见自己有多“小”。
“这些年我在乎为别人干了什么,创造什么。我感受到了善意和温暖的力量,这种力量让我走到今天,我也想影响身边的人。”
段奕宏
因为甚少展示自己的生活,段奕宏很多时候给外界的印象是有点“冷”的实力派,但其实他内心温暖积极,比如爱鲜花,家总是布置的舒适自在。很呆萌的是,他是游戏黑洞,古早游戏《你画我猜》总是倒数第一。朋友圈的热门游戏广告,评论里很多朋友玩梗,他一脸懵:“啥意思?”
他也希望呈现另一种可能,“我看到有一些辨识度非常强的优秀演员,会把作品外生活中的一种状态带到作品里,我觉得也很舒服。我好像没有完全把我生活中的状态带入作品,至少90%都没有。”接着很期待地说,“我啥时候在作品当中塑造一个生活中的我?”
段奕宏
一个人变得更松弛、更自在,这种改变总让外人由衷地认同和欣慰。而曾经的紧绷对他来说或许也是必经阶段并自有意义。2008年年底段奕宏在博客里写,“08年的耕作都将会在09年开花,至于结出怎样的果实暂时不得知。不得不再次提及《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倾注了众多人心血的作品,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肯定。”那时候他的世界尚未真正展开,对一切未知且满怀期待。
段奕宏
结果当时的《我的团长我的团》没迎来超越《士兵突击》的大火,但他一往无前、势不可挡地走向了更大的世界。近20年过去,今年他演话剧《四世同堂》,一出剧院后门,很多00后对他说自己多喜欢《我的团长我的团》。
经得住时间考验,是一部作品、一个演员多大的生命力呀!段奕宏很骄傲,“这是一部作品的后劲。”
策划&造型:杨威Vincent Young / 摄影:金家吉 / 执行统筹:KONG / 化妆&发型:周钰(YU STUDIO) / 制片:尹佳琪、郁志伟(Nobody_official) / 撰文·细补 / 服装助理:林洁瑜、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