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亮点 > V CHINA

人物 | 萨顶顶:一万个萨顶顶

2025-04-30 来源:V中文版
萨顶顶在跨界演戏的过程中,通过一个个角色的塑造,突然有一天意识到一个问题:到底哪个自己才是真实的。在接受采访时,萨顶顶说:“不要固执地认为我就是萨顶顶,不是的。随着对自己的认识的深刻化,我可以创造出一万个萨顶顶——每个萨顶顶都有不同的面相,有不同的角色和表达。”

24

萨顶顶

在那道禅宗公案中,赵州禅师的回答似乎令人摸不着头脑,他答道:“我在青州做了件领布衫,它重七斤。”可这看似答非所问的回答,却道破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平等空性。万物因流动而丰盈,因碰撞而完整。这种“一即一切”的智慧,恰如萨顶顶艺术生涯的隐喻:从《万物生》时期被西方定义为“世界音乐”的秘境歌者,到成为影视OST(原始声音轨道)的金牌作曲人,从仙侠剧里的“缘机仙子”到浪姐舞台上自嘲“社恐”的跨界选手,她以近乎实验的姿态拆解着“萨顶顶”三个字的可能性,将名字锻造成一个流动的动词。

这并非一个关于“破圈”的庸常叙事,正如萨顶顶在采访时反复提到的两个字——自然。在萨顶顶的“一万个面相”背后,似乎暗合着东方哲学中的“随物赋形”:音乐是她的锚点,跨界是她的船桨,而情感与思考的潮涌,推着她驶向更开阔的水域。

27

萨顶顶

直觉的河流

2006年的某个深夜,当萨顶顶在北京的录音棚里即兴哼出《万物生》的旋律时,她并不知道这段“完全没考虑风格和目标”的创作,会在一年多后被BBC(英国广播公司)贴上“世界音乐”的标签。 2008年,《万物生》斩获BBC世界音乐大奖,萨顶顶也成为获得该奖的首位华人歌手。但这个奖项却让她一度困惑,在萨顶顶看来,那张专辑的创作初衷简单到近乎任性:“我只知道要做一个专属于我自己特色的音乐,完全没考虑过风格和目标。”

这种“直觉先行”的创作方式,意外击中了国际音乐工业的审美靶心。西方乐评人将专辑中充满哲学和神性的吟唱、电子音效与东方旋律的融合称为“神秘主义的胜利”,但她对此保持着清醒。“所谓的‘民族性’,其实是向内求索的结果。我生活在这片土地,我的潜意识自然会带出东方属性。”

23

萨顶顶

萨顶顶意识到“艺术的独特性是第一位的”,在她看来,“艺术是个性化的表达,而不是盲从。艺术创作的本体是人,先有自我,才有对作品的态度,从而取得与他人的共鸣。”

在接下来的十年间,萨顶顶陆续发表了《天地合》《恍如来者》《庄周梦蝶集》等多张个人专辑,逐渐建立起其独特的个人风格与音乐审美。“中国有56个民族,如果硬要细分‘民族音乐’,反而把自己困住了。”她更愿意用“国风”来界定自己的风格——不是对传统的复刻,而是将古琴的苍茫、戏曲的婉转、诗词的意境融入现代编曲的骨架中。

26

萨顶顶

在这个过程中,萨顶顶也观察到国内对传统音乐态度的变化:“早期青歌赛的非遗板块,大家只是原样展示侗族大歌、昆曲唱腔;现在更多人尝试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音乐,比如用电子乐改编古调。”但她始终认为,无论形式如何创新,“最终必须回归情感本身”。

2018年,古装电视剧《香蜜沉沉烬如霜》播出,萨顶顶不仅在剧中客串了一个角色,还担任了该剧的音乐总监。片尾曲《左手指月》成功破圈,也让萨顶顶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但这首歌的诞生却几乎是一次“即兴实验”:作曲只花了几十分钟,歌词与编曲也一气呵成。“录完音后,我整个人像被掏空了,但特别畅快。”萨顶顶说。这种“自然流淌”的创作状态,暗合她对传统音乐的理解:“中国古代的音乐本就是个人修行,讲究天人合一。我写歌时如果强行设计,反而会失去灵性。”

如果将《万物生》等个人专辑视为萨顶顶的音乐原点,那么深度参与影视OST制作则让她找到了新的支点。“在国际音乐制作人市场,真正专业的音乐人最终一定会从制作自己的音乐转向制作影视音乐,因为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音乐在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在萨顶顶看来,影视音乐是现代作曲家的“终极试炼场”——不同于个人专辑的自由创作,它要求作曲家像交响乐指挥般掌控全局。“一部剧几十集的体量,音乐既要保持统一风格,又要配合剧情起伏,这对专业性是残酷考验。”

25

萨顶顶

而在为《香蜜沉沉烬如霜》创作配乐时,萨顶顶与多数国内作曲家不同,不是等剧集拍完再谱写旋律,而是像“玩密室逃脱”一样沉浸到剧本中。“我会先写几段音乐,导演再根据这些旋律调整画面节奏。”这种“音乐先行”的模式,颠覆了国内影视行业“画面主导”的传统逻辑,却让《不染》《左手指月》等歌曲与剧情产生了奇妙的共生效应。这种创作方式源于她对全球影视工业的观察。“好莱坞大片如《星际穿越》的音乐,往往是作曲家与导演共同探索的结果。”萨顶顶说。在她看来,影视音乐不是画面的附庸,而是“另一个维度的叙事语言”。当观众听到《左手指月》便能立刻联想到锦觅与旭凤的三世虐恋时,这种条件反射恰恰证明了音乐的独立性。

21

萨顶顶

今年,萨顶顶正在筹备自己的新专辑,距离她上一张专辑《庄周梦蝶集》已过去整整十年。她坦言,这十年为影视剧创作音乐的经历磨练了她精准捕捉情感核心的能力,反而让她在做自己的音乐时更加得心应手。与影视音乐需要配合剧情的创作模式不同,萨顶顶强调新专辑将完全天马行空,释放出这十年所积蓄的能量。新专辑让歌迷既能听到熟悉的音乐特质,也能发现更不受限的创作可能。

29

萨顶顶

从缝隙瞥见地面

2024年5月8日凌晨5点半,城市还在沉睡,《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下简称《浪姐》)第五季第四期公演的彩排现场却亮如白昼,刺眼的光把舞台照得通亮。

萨顶顶与几位一同参加节目的姐姐们,正满脸疲惫却又执着地伫立在舞台之上,流泪不止。这一幕让台下的导演组既无奈又觉得有些好笑。因为这场秀的舞台设计非常复杂,萨顶顶和队员们一直在抠每一个细节,却依旧没有达到自己满意的状态。最终在导演组的再三催促下,几个人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舞台。“那一刻根本感觉不到累,满脑子都是必须把细节抠到完美。”她形容这种状态像“颅内高潮”——当个体目标与集体荣誉共振时,人的潜能会被无限激发。

28

萨顶顶

回顾这段经历,萨顶顶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事实上,当萨顶顶最终出现在《浪姐》第五季的嘉宾名单上时,许多人都感到意外——此前节目组连续四年邀约都被她婉拒。“我以前觉得真人秀太‘吵’,和我性格不搭。”她承认在过去的四年,自己与这档节目似乎缘分未到。最终打动她的,是总制片人任洋的坚持。“他们让我觉得,或许这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于是萨顶顶决定“试试看能学到什么”。

结果远超预期。节目里,她白天练舞练到膝盖淤青,晚上和姐姐们挤在宿舍聊天,甚至因为“太累”而忘记了镜头的存在。“以前我总担心在镜头前说错话,后来发现,越放松反而越真实。”这种“去表演化”的状态,让她意外收获了观众缘。最让她感慨的是友谊:“以前我朋友很少,现在从周一到周六都有人约饭,突然觉得自己被‘人间的温暖’接住了。”

22

萨顶顶

《浪姐》的“卷”也让她大开眼界。为了配合团队彩排,她主动放弃合同里“凌晨两点前必须休息”的条款,和队友熬到早上四五点成为家常便饭。“导演都劝我们差不多得了,但我们觉得还能更好。”这种近乎偏执的投入,让萨顶顶进入一种完全心流的状态,“当你完全沉浸时,身体累不累已经不重要了”。

身为摩羯座的萨顶顶原本是一名“时间规划狂人”,但参加完《浪姐》后,萨顶顶学会了“想玩就玩,想做就做”。“以前我会比较‘极端’,可能一段时间满脑子只想打球、健身、和朋友聚会,完全不想碰音乐,但一旦创作欲复苏,我又会立刻切换到工作狂模式。”萨顶顶认为《浪姐》的经历彻底打破了这种极端状态,“现在我既不强迫自己必须创作,也不刻意追求放松,而是遵循一张自我规划的弹性时间表”。在参加《浪姐》期间,她还发明了“碎片化养神法”:候场时闭目养神十分钟,上台立刻满血复活。“以前我觉得创作必须等灵感,现在发现,专业就是能把灵感调度出来。”她甚至将这种能力迁移到生活中——种草智能护膝、收藏有趣手办、研究VR(虚拟现实)设备,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爱好,都被她视为“横向充电”。“如果只盯着音乐,反而会失去敏感度。”

31

萨顶顶

参加《浪姐》的另一个意外收获,是提升了萨顶顶的表演能力。电视剧《一笑随歌》的拍摄周期与《浪姐》重合,导演惊讶于她表演中展现出的“前所未有的自然度”,她将其归功于《浪姐》:“当你习惯被镜头360度审视后,演戏反而更松弛了。”

对萨顶顶而言,跨界演戏起初只是“玩票”。2018年客串《香蜜沉沉烬如霜》时,她紧张到拍完戏就卸载了微博,“怕观众骂我演砸了”。但这次经历意外打开了她对表演的认知,随着接演的角色越来越多,萨顶顶甚至有了哲学上的思考。“在演了那么多角色之后,我意识到这个世界也许就是一场虚拟现实。就像我们去玩VR游戏时,我戴着VR眼镜,却从缝隙瞥见地面的那个瞬间。其实很多深刻的生命,他们无外乎就是看到了地面。”

对于自己正经历的这款“虚拟现实游戏”,面对“游戏”中自己音乐、综艺、影视的多重身份,萨顶顶的态度是特别享受,充满惊喜!在她看来,所有角色身份的尝试,都帮助她打破对“自我”的执念。

 

“当你创造出一万个萨顶顶——

每个都是不同面相的音乐人格——

就会明白'我’只是一个可塑的容器。

这种认知让我更白由:

做专辑时不内纠结这是不是我的风格,

而是专注于情感的真实浓度。

就像演完角色后突然发现,

固执地认为'我就是萨顶顶’这件事,

可能才是最大的幻觉。”

 

 

出品:李晓娟 / 监制:滕雪菲 / 策划:蘑菇仙 / 摄影:Abo左多寶 / 撰文:九酱 / 妆发:李沅镁(Nan Beauty) / 造型:Jingjing / 修图:邱跃颖 / 艺人统筹:D.o / 摄影助理:蓝鲸 / 策划助理:Scarlett / 影棚:YEP studio(有了!影棚)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