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于和伟 | 我不是行走的教科书(2)

2017-11-09 来源:芭莎男士
用“一炮而红”来形容一个演了快20 年的老戏骨似乎不太妥当,于和伟更像是在蛰伏着积蓄能量,厚积而薄发不过是时间问题。这个儒雅、诚恳又带着点执拗的男人用五十分钟为我上了一堂深刻又有点严肃的表演课,谈话结束,我似乎能够隐约明白,这种令人起鸡皮疙瘩的演技,究竟从何而来。

3

于和伟

我不是行走的教科书

于和伟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我不太在意“教科书般的演技”这样的赞美,我更期盼有一天有人说“于和伟这个演员的修养真不错”。

对于于和伟来说,演技是一个演员的本分,也是迈入这个行业的基本技能,“我觉得演技是一个很平常的事。就像汽车修理工要懂扳子怎么用,演员要知道台词怎么说,知道人物怎么分析,这是基础的东西,括声乐、台词、形体、表演。演技,其实就是一门技能而已。”

如果说演技是进入行业的敲门砖,那么修养会决定一个演员究竟能走多远。“演员到最后拼的还是修养,也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修养没有到那个程度,你对故事的理解层面也是不同的。”在于和伟看来,修养是走过的路,读过的书,是一个个重新思考感悟内心世界的过程,只要它在那了,就总有发挥作用的时候。

于和伟并不怎么喜欢“行走的教课书”这个赞誉,他开玩笑说:“教科书还会行走?那么多教科书,是哪一本啊?”教科书虽然是典范,却也因其固有的属性容易使人变得循规蹈矩,而正如于和伟所说,表演最大的魅力是差异性—情理当中,意料之外。

于和伟那场高台舞枪的戏一直被网友奉为经典,对他自己来说,这也是职业生涯里为数不多的难忘时刻。“瞬间,你忘了很多东西,人物跟自身合而为一,这也是演员一直追求的状态。”

他站在大殿前,阅兵、饮酒、祭故人,一气呵成,早就忘了去想台词要怎么说得抑扬顿挫,“这些东西其实对于表演来说都是杂念,当你还想这些的时候,你就还有负担,最好的状态是你没有,你张嘴就是了。对我而言,这是我最享受的东西,哪怕是只有十几秒,足够了。”

1

于和伟

勿忘初心

《军师联盟》里对曹操入木三分的刻画为于和伟带来了不少新粉丝,在网上,他们亲切地叫他曹霸霸。老戏骨们回归观众视野中央,超速发展的文化市场终于肯放慢脚步让优秀的作品得以沉淀,于和伟的成功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从《人民的名义》到《白鹿原》再到《军师联盟》,精湛的演技和精良的制作助其逆流而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也留住了观众的心。于和伟认为,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尊重专业,无论是导演或编剧,他们的出发点都应该是一个好作品,一味追逐利益只能对文艺作品起到阻碍作用。

“现在大家又回到了尊重故事,尊重人物的路上,市场一定是这样,会慢慢地回归理性,慢慢地注重内容,尊重质量。大浪淘沙,只有好作品才能称之为艺术,但现在很多电视剧还不是艺术作品。”

入行十几年,于和伟庆幸自己还没在这个满是功名利禄的圈子里忘了初心,采访中他反复提及 “专业”一词,或许是对年轻的一代的劝解,可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反省,“我的初心是去塑造好更多的能够引起共鸣和个人心灵沟通的角色,身为演员,还是别忘了。”

生活需要人间烟火

工作之余,于和伟喜欢到处旅行,他特意强调了旅行和旅游的区别—他更爱前者,自由,哪怕是站在酒店的窗边看看风景也是好的。他喜欢为生活留有空间,这也是他很少登上综艺舞台的原因,“现在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明星的各种状态都可以消费,我觉得我消费不起。”

虽然做了演员,他也不想失去生活的常态。在他看来,口罩墨镜和厚厚的汽车贴膜不该是一个艺人的全部,因此他喜欢逛菜市场,这里的人间烟火气息让他舒服自在。没有人设,没有真真假假,简单的家长里短足以让演员单调的生活变得五彩斑斓。“我喜欢到那个社会里去,创作的源泉也是从这儿来的,我希望观众消费的是我塑造的角色,能得到大家的喜爱,我就很开心了。”

12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