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李光洁 | 不靠刷的“存在感”

2018-09-03 来源:芭莎男士
在娱乐圈被类型各异的明星艺人占领瓜分的当下,“存在感”是件重要的事。人们常说“怒刷一波存在感”,但什么叫刷、是否能不刷,却很少被展开来聊。细数当下娱乐行业浪尖上的人物,有这么一类人,他的光芒足以触及他人,却活得极其清淡。

3

李光洁

影视剧演员、话剧演员、“被演戏耽误了的摄影师”、潜水爱好者,这些Title 组成了观众所知的李光洁。无论这位斜杠青年横跨了多少领域、多少维度,我们也都还有理由相信,总有下一个侧面,李光洁会给人带来新的惊喜。

4

李光洁

存在感是“演”出来的

凭借热播剧《和平饭店》和关注度极高的综艺《声临其境》,李光洁在2018 年又翻红了一把。这一次,人们提到李光洁时,除了想到之前饰演过的《走向共和》,想到《杜拉拉升职记》,还会笑着说一句“TF 老 Boys ”。

作为“TF 老 Boys”的一员,李光洁接了一部青春剧。根据刘同长篇小说改编的《我在未来等你》已经开机,戏中的李光洁饰演一位临近中年却忽然找不到自我和生活方向的郝回归,回到了17 岁的高中年代,并成为了自己曾经的班主任,继而开始陪着原来的自己一同成长。

近几年,不少青春题材的影视作品赢得了观众们的关注和好评,其中的原因除了故事情节的跌宕,演员的专注投入,更多的是能够勾起大家的怀旧情绪,是种对时光那端的无声怀念,那些一去不返的激情以及无法更改的遗憾,和曾经的自己一起留在了过去。在解读郝回归这个人物时,李光洁提到戏中的自己为了让妈妈安心而假结婚,却又无法接受现实,“我觉得这也是现代人到了大龄的时候面对婚姻、面对感情、面对自己事业的一种迷茫”,李光洁总结说。

在聊这种“迷茫”是如何产生的时候,李光洁除了提及年龄因素,还说起这几年常会被讲的一个词: 存在感。存在感是个挺玄的事儿,每个人的标准不太相同。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上有多少粉丝以及点赞评论,是一种存在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名下有形和无形资产也是一种存在感。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俯视这个世界,或许会觉得过于局促。这种拥挤不是说人数庞大,而是“怒刷存在感”背后的焦虑与自豪自卑的混合体。但眼前的李光洁给人感觉更加镇定和从容,或许就是因为对存在感的定义不太相同:“我觉得可能是对社会的贡献。你怎么出名、挣多少钱,跟这些当然也有关系,但从演员的角度来说,更多的是通过你的作品到底对多少人产生了影响,而且是正面积极的影响。我认为这个可能是作为一个演员的存在感。”所以如果回顾李光洁一路走来的历程,会发现他的名气、他的存在感,并不是“刷”出来的,而是借由作品,一步步演起来的。

2

李光洁

以作品创造价值

作为演员,李光洁一直都不是个流量型选手,“我,或者我们这一代出来的演员,对流量这些概念都比较模糊。”但模糊,不意味着排斥。“存在即合理”,对于不同风格的演员艺人,李光洁说:“首先我不排斥、不反对现在市场上或者当下社会里出现的任何一种新生产物,存在即是合理,它能存在于这个社会上就一定有它的合理性。这些流量对于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我还是每年在拍戏,我该拍什么,想拍什么,还在继续,并没有因为这个而停止。”

他将当下的演员们比作一桌菜,各有各的口味,观众凭喜好任意挑选,在问道认为自己是怎样的味道时,李光洁想了一秒笑着说,“我是偏清淡但是又比较有营养的口味。”

能够感受到的,偶像、idol 这类词在他身上有着更立体的解读和体现。除了足够时尚,在外形上吸引眼球并引领潮流,如何正向引导观众和粉丝,是他会在戏里戏外想到的事。在对谈时能够在言语间听到一种责任感,他希望所谓“演员”在自己身上不是个虚名,而是创造价值的途径。如何通过自己的作品对观众产生影响,作用在人身上时是向善还是向恶,对李光机来说是件挺重要的事。“你说你去看一场电影或者看一个电视剧、网剧,它不顶你饱、不顶你渴,也不保暖,其实就是使你的精神愉悦。但是这种愉悦有很多种:一种是悲剧的愉悦,一种是喜剧的愉悦。”喜剧让人回味时心底产生一种温度,是一种愉悦;悲剧可以让人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卸下防备和枷锁,这是一种发泄,也是一种愉悦。“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些所有的影视文艺作品都统称它在你的精神世界里造成了一定影响。”在讲这些时,李光洁语气诚恳、眼神坚定,这不是空谈,是他真的在做的事情。

5

李光洁

名气不是最关键的支撑点

这两年,观众们共同打造,一起迎来了“综艺年”,各种风格的综艺层出不穷,舞台效果更加精致,节目创意也在不断完善,只是在“综艺大咖”之中,很少看到李光洁的影子。这次借由《声临其境》,观众们又看到了李光洁的另一个侧面。参加综艺的明星更容易大火,李光洁当然知道这一点,“你看我参加为数不多的两个综艺,一个《跨界歌王》,一个《声临其境》,都是有支点的。唱歌或者是配音,不管怎么样,我在里面都有事做。当我找不到支点的时候,我就比较崩溃,索性就不去了。”他回答得很坦诚。问到关于找不到支点的综艺,是否可以像演电视剧一样演下来,李光洁笑着说:“这个还真不是演电视剧这么简单”。

采访进行到中后期,会发现李光洁对于是否去做一件事的标准,并不用多少金钱、名气流量大小来衡量。就像拍完《团圆饭》,李光洁停下了手里所有的通告,去舞台上演了一年话剧。如果回头看,那一年是李光洁的一个岔路口,“因为之前拍完《团圆饭》就感觉我把这二十几年所学、所会、所感、所想全用在那个戏里了,拍完之后就整个人再看任何剧本都提不起兴趣来。”他把这种感觉形容为“被掏空”,说自己“一下不会演了”。但事实上,我们会相信李光洁所谓的“不会演”,和市面上真正的“不会演”,当然还是有质的区别。他需要更多的是自我对世界的感知,以及对事业的认可,舞台剧也就成了他自我拯救的一种方式。

虽然都生活在这个趋利的世界里,但依然有很多东西可以不跟金钱、利益挂钩,“我去演一个话剧,它给我的钱是拍一个正常电视剧或者是一个电影的千分之几。但是它所带给我的利益并不是这些钱,而是我对这个行业,括对我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个是不能拿钱去衡量的,是无法用金钱去量化的。”这或许就是我们口中“艺术家”最可贵的地方,为数不算太多的一撮人,能有着双脚离地半尺的心气,在现实世界里做着能给予人力量的事。

1

李光洁

眼神坚定,心绪随性

很多人管李光洁叫“被演戏耽误了的摄影师”,他却谦虚说,“我这只能叫拍照,身边有太多照得好的人了,所以就不敢造次说自己是摄影师。”在拍《走向共和》的时候,导演张黎希望他对景别、对人性、对看待世界的视角有更多感受,于是就建议他去买台相机,把自己了解的世界通过光与影的方式表现出来。自此相机成为了李光洁看待世界的另一个窗口,比眼睛更加聚焦,也更明白稍纵即逝的珍贵。如果说大家的日记是写出来的,那么李光洁的日记,大概就是照出来的。“我可以像日记一样,你现在让我翻出哪张照片,我能够迅速想起那天我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真实的记忆。”

当下李光洁正在做一场公益摄影展,丝绸衬衫、马甲、项链 均为Givenchy问及此场公益的目的,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影响他人。但初衷也只停留在“影响”,而非“改变”。李光洁并不想刻意摆弄什么,或者虚张声势制造噱头,“我对别人产生的影响并不是想强制性影响,,我拍成照片放在这里,你愿意看到,它对你产生影响,太好了。你如果看不到那就看不到了,任何事情都不能强求。”

而立之年的李光洁,眼神里有一种坚定,是对于世界的态度,对于自我标准的执着。这种坚定里又有着广泛的包容度,“等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当疑惑完‘怎么是这样’的时候,会再想一层‘为什么要这样’,这个原因是什么?这个时候会觉得很有意思,也就瞬间理解和包容了很多事和人。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