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与潮流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 似乎又回来了(7)

2019-04-11 来源:时尚芭莎
当故宫玩起彩妆、咖啡店,当昆曲被做成摇滚乐,当传统工笔画为当红明星留下气质别具的肖像照,那些与时代、与潮流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似乎又回到了我们身边。

10.1

刘大鹏

刘大鹏:当《早春图》遇到《蒙娜丽莎》

几个月前,刘大鹏的个展在悉尼朱雀艺术画廊开幕,英文名称是Shan ShuiAustralis。Australis 为澳大利亚旧称,有“南方的”之意,在中文报道中,它的名称是南地山水。而澳大利亚相对于中国确属南地。这组令人会心一笑的名字巧妙地透露着刘大鹏的艺术风格—古与今、东与西,在这一代年轻人的创作中融合,生发出独一无二的趣味。

油彩画山水

一张能令人看出《溪山行旅图》感觉的油画风景作品,应该是什么样子?在悉尼大学攻读多年艺术史的刘大鹏曾读过一篇学术文章,主题是比较中国宋元山水画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画作中所出现的风景,这篇文章给他留下的印象在他几年后开始创作时突然被唤醒。

“2014 年,当我在创作《青绿山水前的曹音》时,有意想看看中国的散点透视与西方的消失点透视能否同处一室。于是在背景中,我将郭熙的《早春图》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出现的山水景象揉在了一起。结果发现散点透视的容性真的很强,它可以将消失点透视包含其内,也可以与其并驾而行。”

刘大鹏最具代表性的油画风景系列由此延展开来。在《迷雾谷》中,他借鉴的是五代、北宋时期的大中堂构图,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但大中堂布局通常出现在纵向作品中,而取材于悉尼北边中部海岸风光的《迷雾谷》是横向构图。“横向山水理应更贴近倪瓒的空净辽远抑或马鳞的清风软水的意味。但在这幅作品中,我则是把大中堂转移到横向构图中,把南方的柔软替换为北方的苍远。”

10.2

刘大鹏

非典型艺术道路

幼时随父习画,稍大点去读北京光明小学的美术班;小学三年级起就在西长安街少年之家开始专业训练,天赋、家庭背景、教育条件……完全是最令人羡慕的艺术家起点。但或许是专业训练开始得太早令刘大鹏产生了抵触心,他先后拒绝了进入专业美术高中和美院的机会,大学时按照自己的想法“挑了当时自认为新潮、实用的设计和视觉传媒专业。”

大学毕业后,他真的去做过几年设计,却逐渐不能确定这种高度商业化的模式是不是自己想要的。2008 年时,他进入悉尼大学转向纯艺术理论研究,导师John Clark 是亚洲艺术史的专家,刘大鹏跟随教授做了两年中国古代史研究,又做了三年中国20 世纪早期艺术史的研究。在从视觉传媒到艺术史研究走了一圈之后,刘大鹏终于回到了画架前。

“视觉设计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头脑风暴,这必然使得思维开阔,开阔对于创作来说不可或缺。而做艺术理论研究的阅读及思考过程对于创作至关重要。创作的过程其实伴有大量的凝视和思考,之前的学术经历已衍化为一种思想储备。”

“澳村”里的艺术家

定居在澳大利亚的刘大鹏觉得单纯的环境更适宜创作。“高晓松评《三体》时说到很多伟大的作家都生活在小镇,因为那里有着稳定的人际关系。这个观点如何并不重要,我认可的是相对稳定和单纯的人际结构与关系一定利于创作。”有利于创作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他能定下心来琢磨作品,黑白人体系列便是在不断地简化中成熟的。水墨感的线条,人物含蓄的姿态和神情,第一眼看上去就有浓郁的东方感。“但材料用的都是西方的,法国的棉质水彩纸、黑色树胶水彩、欧洲的大号水彩毛笔,而人体这个艺术主题也可以归为西方式的。”

“在创作中,我不会刻意去想如何融合东西方,我更希望这种融合是自然流露的。” 科技和经济急剧发展的时代,艺术也随之剧变。“综合材料、多媒体、跨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艺术家不敢做的。”但总有些事是不会变的。“无论哪个时代哪种风格,都会出现流芳之作。那么多后印象派画家,为什么都爱梵高?借木心先生言—他的味道好。可什么是味道?这也许属于哲学讨论的范畴了,只有通过外部形式找到内部之真的时候,才算认识了本质吧。可能对于年轻的一代,面对这些眼花缭乱的形式,越来越难做的一件事就是保持清醒,去伪存真,不要忘掉艺术与艺术欣赏的本质所在。”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