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有颜有料又有趣的女博士们(3)

2019-04-18 来源:时尚COSMO
曾经,我们把女博士称为“第三类人”,可能因为数量相对稀少,可能因为她们更喜欢蜷缩在自己的世界,也可能是我们缺乏了解也拒绝了解她们。

9

于婉莹

于婉莹

不美怎么做美院学霸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理论研究博士

曾获2017 年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昌新最具潜力艺术家”奖

《青藤画语》 著作作者,用朴素的黑白方式描绘清华本色,

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关注

本硕博八年多,于婉莹一直被一根命运的红线与清华紧紧连在一起。像她这样的学生有个标准叫法——“三清团”,本科、硕士和博士都是清华出身,当年美院只有3 个直博名额,她就是其中之一。这么多年她的舒适圈就是北京西北角的这所知名高等学府,按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在这所学校还没有待够啊”。《手绘清华》系列的水性笔创作,在网上引起不小的关注,于婉莹也因此被校园内外熟知。她试图用朴素的黑白线条去勾勒千丝万缕的校园生活,把目光投向清华园学子更为感同身受的场景——人流涌动的二校门、依偎交叠的自行车、荷叶簇拥的汉白玉拱桥、爬满青藤的图书馆……

她希望在2021 年的这个时候,画出110 幅作品,运用更多的绘画创作形式庆祝清华110 周年校庆。与此同时,这也将成为她自己的毕业纪念作品。“但如果画不完也没关系,我的作品数量总可以赶上清华的年纪。”

10

于婉莹

“在清华的学习过程中,美院的学生经常跟理工科的同学交流,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美术学科的创作注重过程,理工学科的研究更注重结果,实验结果往往是整个课题组的全部,也是论文价值的证明。而我们最重要的是在创作过程中摸索,哪怕这张画画废了,你依然是有收获的。也可以这样说,科学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而艺术则让我们更好地生活。”

“科学的进步是一种范式替代另一种范式,其中蕴含着理性的推导。但艺术改变是一种可能激发另一种可能,其中孕育着感性的创新。”

“美院的学生也许跟别人不一样,对我们来说,穿着装扮都说明自己的审美水平。所以想做学霸,应该先从审美开始。”

“长期的功利化、应试化教育已经让我们逐渐远离了审美判断,我们知道已知的美,却不容易发现未知的美。有些作品容易看懂,反而像毕加索的作品很难读懂。后来,我发现画家的厉害之处是画出跟其他人不一样的东西,可以颠覆,可以突破,所以我也慢慢地懂得接受。”

“即使一直没有工作,读博士也不是很苦的事。国家每月都会给予基本的生活费用,另外艺术生给学生补课有些额外收入也属于正常。卖画当然也可以,但我舍不得,既舍不得作品,也舍不得时间。”

“我今年27岁,是艺术创作的大好阶段,也是理论研究的重要时期,可以说我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才刚刚开始,对我来说最需要的是体验和感受,为什么要用美好的博士阶段去焦虑呢?”

11

潘鹏路

潘鹏路

求学很苦,人生很甜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辅导员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

在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文揭示昆虫完整的表皮蛋白质组及功能

博士毕业之后的那个暑假,潘鹏路又钻进了大山里。度假的必备娱乐项目之一,是提着捕虫网抓虫子。在夜里支起一块背景布,打开探照把各路虫子都吸引到周围,挑了好看的回去做标本,朋友搬家或者过生日,她会精心装裱成礼物送人。

博士期间她还完成了另一件大事,和相恋7 年的男友结婚。俩人从大二就在一起,在一个导师门下,还一起署名发过论文。毕业后老公留校做博后,潘鹏路转去了行政岗,在学院做辅导员。在旁人看来这是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似乎为了读博耗费的那些心血都因此而不值得。有人调侃她的导师,你培养出一个博士,怎么让她去做行政?但她却笃信,读博士是我的选择,放弃科研也是我的选择。只要这种生活方式是自己喜欢的,不是被强迫的,何必论好与坏、对与错?

12

潘鹏路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这几步千万不要落下,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读博是世界上大部分人没有的人生经历,当初,我觉得我有兴趣和能力去攀登这座人生的小山峰,因为我知道山顶上一定有别样的风景。人生只有一次,经历了这段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我有幸领略山顶的别样风光。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应该被设限,没有人规定你攀登了这座山峰,就必须继续沿着这条山路走下去。真正快意的人生不必在乎别人的看法,做自己当下最喜欢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浙大有一对院士夫妻,是我和老公的偶像,曾经我们也想这样,体验了几年两个人同时做科研,发现就是没有人顾家。有一次我听了女院士的讲座,才知道他们如今的成就是靠80多岁的母亲操持整个家换来的,那个时候我有点动摇了。我问自己,科研能支撑自己做一辈子吗?我觉得不能,我很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是什么,所以换了个轨道,我也不觉得自己是牺牲,我们是在相互成就。”

“辅导员的工作我做得非常开心,比起科研,它的快乐来得太容易了。做研究的快感来得特别慢,酝酿好几年成果才能发出来,甚至开心也是压力,因为大家都会等着你出更新的成果,永远看不到头。行政的压力相对要小一些,但并不意味着走这条路我就没有野心了,我也会追求更好的发展,找到这个领域的晋升路径。”

“我不认为博士毕业后没有继续从事相关领域的行业是一种可惜或者浪费,因为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取的知识会内化为智慧、外化为气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历练同样会成为我们在别的行业中脱颖而出的资本。”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