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有颜有料又有趣的女博士们(4)

2019-04-18 来源:时尚COSMO
曾经,我们把女博士称为“第三类人”,可能因为数量相对稀少,可能因为她们更喜欢蜷缩在自己的世界,也可能是我们缺乏了解也拒绝了解她们。

13

孙晓天

孙晓天

要天马行空,也要脚踏实地

交互设计师

日本九州大学设计策略系交互设计博士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信息体验设计专业硕士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学士

曾获得设计中国奖,亚洲数码艺术大赛奖

Adobe Design Achievement Awards(ADAA)社会影响力设计提名奖

孙晓天研究的交互设计是当下非常新兴的学科,涉及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例如通过一个“气味照相机”的装置,捕捉城市的光影,再融入芳香疗法的技术,用气味感知城市的情绪。从硕士到博士的这几年,孙晓天跟其他学科的人不同,她已经习惯了没有教科书、没有专门从事研究的老师,甚至没有一门课程的学习生涯,一切都要通过自己的创造和探究,而最终的学业判定则来自她的艺术作品。

她的作品中有不少与人类环境和前沿科学合作的案例,与帝国理工量子物理研究所合作的可体验化互动装置《量子的爱》就曾在伦敦Physics in Dark Space 展出。北京雾霾异常严重时,她做了一个“呼吸避难所”的项目,想通过艺术装置去实现对生活的真正触动,“这是一个治愈的通道,通过呼吸来缓解城市中的压力”。 作品被“海伦设计奖”提名为提高生活质量的优秀毕业生项目。将最抽象的科学原理诠释为最直观的多重感官体验,就是交互设计令人着迷的所在。

“并不是说只有那种看起来是‘天选之人’的才能读博士,只要你真的想去做,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只不过大多数人并不一定真的想花时间在这方面。读博并不是我想逃避工作,而是我想学得更多。”

“读博之前也觉得博士应该是一个神秘的小团体,但读完博之后发现怎么身边都是博士。而且你会发现80%以上的女博士都长得很好看。我猜是因为搞科研的苦恼比生活中上班的苦要轻得多,活着没压力自然就好看了。”

“很多人都说我做的东西现在没有应用价值,但我觉得只要我是第一个做出来的就已经很开心了,我是一个为未来工作的人。等到几十年后这个技术或产品真的普及的时候,可能与现在完全不同,但总有人会发现曾经也有人做过类似的实践,而那个人就是我。”

“很多人都崇拜乔布斯,我自己最喜欢的是盛田绍夫时期的SONY,他创造的不仅仅是一个品牌,而是整个电子产品消费市场,可以说,是他把电子产品送到了每个人的身边,同时他也是20世纪审美的创造者,我非常向往20世纪天马行空的工业设计。”

“对我而言,人机交互是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但它不仅仅是技术,也是艺术,是实用的,是多元的,也是可以改变生活的。所以我愿意通过艺术的手段有去探讨未来的可能性,也希望这种形式可以给所有人一点点启示。”

15

张琬

张琬

比起早开始,更愿晚结束

阿里巴巴集团国际用户体验事业部语言学专家

新加坡国立大学语言学博士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苏州大学对外汉语学士

2016 年中华小姐环球大赛新加坡赛区智慧小姐、前5 强

高考填志愿,张琬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时刻。在那之前她是父母面前的乖乖女,特别尊重长辈的意见。但那天鬼使神差地,等到父母上班后,她偷偷把已经填好的志愿改成了语言专业。

像电影《降临》中能与外星人对话的语言学女教授一样,这门学问既高深又实用,在生活里还有不少颇为接地气的应用案例。张琬在就读研究生时,还协助警方破过案子。上海警方接到了威胁制造破坏活动的电话,就找到张琬所在的系里想确定犯罪嫌疑人的地域特征。张琬和同学一起通过嫌疑人的语言规律推测出对方是某个地区的人,是故意模仿异地口音。这样的例子只是张琬在学术生涯里一点小小的惊险谈资,在博士阶段她除了忙着写论文,还创立语言工作室以及参加选美比赛。

在冷僻的语言学专业一路读到博士,原本可以舒舒服服进入教学体系,成为受人尊敬的高校教师。谁也没想到人工智能领域突然大热,语言交互成为研发过程中需要突破的前沿应用,由此张琬在自己学术坦途的第一步上开了小差,放弃了几所大学的教职申请机会,成为阿里巴巴的语言学专家。

14

张琬

“有朋友问我选美比赛难道不是物化女生吗?你都读到博士了怎么还去参与这样的事情。可是女生都想变好看,这没有什么错;而且能在选美比赛里走到最后的女孩,展现出的美好不止是身材和脸蛋,甚至不一定是同一种范式的美,只有那些特别有毅力、有涵养、心理素质超好的优秀女生才会走到最后。”

“选美和读博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压力。选美比赛里,更多是事情多到不够睡的生理压力,而读博则是长达两三年的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但我自认为适应得还算不错,因为我相信人生不应该以追求快乐为目的。生活中就是有很多压力跟焦虑,难道你要把这些忘记,硬要自己快乐吗?你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想做有意义的事情就不会那么的自在。”

“加入阿里后,我发现同龄人已经工作了很多年,有完整的一套做事方法,人际关系也处理得颇为成熟。和他们相比,从学校里出来的我没有那么成熟。但我父亲一直教育我说,人生是个很长的比赛,每个人的时间进度是不一样的,没有可比性。比起早开始,我更愿意晚结束。我从没有想过什么实现了财务自由就可以不用工作了。工作还是挺有意思的,所以我预期自己会工作到很大年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例如我虽然没有太多职场人脉,但在高校合作方面却能拿到其他人没有的资源。人不能方方面面都与别人去比较,要找到自己的特色和定位。”

“在这个世界上,我既是一个参与者,又是一个旁观者。去体会自身经历的同时,也要作为一个旁观者去观察和感受别人的生活,但同时又保持自己的个性。”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