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祖峰 | 如果没有不染的定力,就尽量离淤泥远一点

2020-07-09 来源:时尚先生
他是个好演员,正面人物反派角色他都能驾驭得游刃有余,他与妻子刘天池都爱潜心研究表演,并愿意把多年积累的经验分享给新人。去年开始,他开始尝试做导演,但他说,做导演只是为了讲自己想说的故事,与“演而优则导”无关,他给自己的定位仍是演员。

1

祖峰

假如让我跟年轻的朋友分享什么建议,我会说“不要客气”。你要真实地表达你自己的想法,尽量展现自己,把你的优点拿出来让大家看到,不用藏着掖着,别害羞。如果你心里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却又不说,别人哪能猜得到啊。不跟人家客气,也会给自己和对方之间的沟通去掉障碍,大家都省时间,何乐不为呢。

我是一个比较客气的人。一个环境里只要有一个特别健谈的,我基本不说话,就听他说;一个戏里有一个特别能折腾的,我会相对平静。但是后来我发现,客气是不对的,你要把所有的才能表现出来给观众看。

演员在舞台上也要做到别客气:把舞台当成你的家,底下的观众都是客人。你去人家里做客,你会比较拘束,但是你在自己家招待客人的时候,完全不拘束,对吧?哪儿脏了,你拾掇拾掇,未必张牙舞爪地、过分热情地表现自己。整个舞台都是你的,整个地儿都是你的能量场,你还有什么气场不够、罩不住的呢?只要有舞台主人的感受,观众自然就会目不转睛地看着你。

道理我都懂,可惜这些年下来,我自己好像都还没有做到“不客气”。人的性格已经形成了,很难改变。我小时候被家里管得严,长辈总是反复提醒我们要谦虚、要注意吃相什么的,而且不光我家,我的同龄人甚至80后的孩子们也是这样被约束。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这一代好,束缚相对少一些,顾虑也少,我也会观察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很爱我,也会尽量地绽放自己、展现自己。

男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爱面子,害怕别人看到自己身上任何一点缺点。自己的问题一旦被指出来,就会有一种防御心理,情绪过于激烈,拼命也想要捍卫什么。所以人年轻的时候可能会故意隐藏自己的某一部分,也许是自己觉得幼稚的那一部分。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人会越来越能够正视自己,也越来越敢于真实,哪怕被别人看到自己的缺点也没有关系,人本来就没有完美的嘛。

人生中有什么失误都不是问题,自己长个记性就好了。我对自己在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的表现有一点不满意,这事儿我在很多次媒体采访中都说过。那确实对我的影响比较深,放在心里很久,过不去这个结。后来我渐渐说服了自己:你不要在同一个坑里跌倒,你要记住那个坑。如果你只是想着“没事儿,赶快把它忘掉”,可能短暂的心里是舒服的,但是下一次你很可能还会在这个坑里掉下去。

我是个慢热的人,不太擅长同时做好几件事,所以我的工作安排和生活节奏都不那么密集。但对急性子的人来说,做事快一点、密集一点,甚至一天完成好几件事可能也游刃有余。生活也罢,工作也罢,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这样你才能把优势发挥到尽可能大的程度。哪种节奏都没有一定好或者不好,适合不适合自己才是关键。

2

祖峰

每一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随波逐流可能会让自己迷失。我们不能确定舒服就一定是好的。大家都在说“跳出舒适圈”,但是,我们也要想想看,我的舒适圈是不是适合自己,如果我跳进别人的舒适圈里去,又是否适合。任何事情都要找到一个平衡,要不要跳出舒适圈,可能就需要找到个人与社会相处的平衡。这个平衡的权重可能就是你和别人不同的地方。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括对对方的尊重和对自己的尊重,都很重要。

事情如果做不到自己的理想状态,我会生出一种强烈的挫败感。有的戏未必适合我,如果我去演了也未必精彩,无非增加了一些收入,但是耗费时间和精力,自己又不满意,还会打击自己。每一行都是这样,比如医生有可能救不活患者,那种挫败感会让我们很难保持一个蓬勃的状态去工作,人处于低迷状态中,工作效率一定不会高,而且这样还会让我们对自己不信任。

男人的退步就是从一点点放松开始的。如果你对自己说:这次演得不满意,算了,钱都给了,就这么着吧,不满意就不满意吧。这样你一定会退步的。溃堤就是从小蚂蚁的巢穴开始的嘛,到后来就溃不成军了。我不愿意放松,说得好听一点是认真、敬业、对表演有敬畏,说得不好听,其实就是害怕自己失败,对自己没有那么自信。

我想,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定力,我就尽量离淤泥远点吧。那些出淤泥而不染的人都很伟大,但我就是个普通人,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定力。假如我身陷泥潭,我会不会也染了一身泥,说不定啊,人都有从众的心理,谁知道自己在身处泥淖久了会做怎样的决定呢?

一个演员看剧本,不光要看自己的戏,还要看全片。这样更能判断它是不是一个优秀的剧本。尤其注意看一些边边角角的人物,也许只有一两场戏,没名没姓,群众演员来演的。假如这样的人物都写得特别有意思,那就说明这个作者非常用心,一定是一个高手。一部剧若干场戏,能把男主、女主、男配、女配的情感逻辑和事件逻辑理顺,大部分作者就已经焦头烂额了,顾不上那些小角色。但是,一个好的作家或者编剧就应该爱自己笔下的每一个人物,即使只有一两场戏,他也是一个活人啊,不能把他当成一个道具,随便就给打发了。

3

祖峰

对一个演员来说,阅读是很关键的,也要多思考。你演的是一个人,就要尽量多地了解人。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接触的就是周围的同学、老师和父母、亲戚们,对社会接触很有限,了解的人很少。那怎么去了解人?阅读可以帮助你对不同的人建立认识。读小说,读人物传记,小说创造的是人物灵魂,人物传记是记录真实生活当中人怎么成长。通过阅读和生活经历去相互印证,从中找到一些规律,这都会成为年轻演员今后塑造人物的素材。

现在我觉得,一个人在社会中吸收的任何讯息,对讲故事和表演都会有影响。我平时有空就会写写书法什么的,还会抄点古文。抄什么,就吸收了什么。古文里面有很多讲道理的,也有讲故事的。今天抄一篇讲道理的,你就会琢磨琢磨,这个道理讲得未必好啊。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老师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篇文章流传下来了,是经典,但是它也许是那个时代的经典,作为现代人,我们有资格怀疑它,未必觉得古人说的就一定对,也能沿用在今天。

衡量好演员有一条及格线,往上还有好几条线。及格线就是可以满足现场所有的变化,导演希望演员怎么调整都可以做到。再往上,就是演员的创造力,优秀的演员可以给导演带来新的方向,新的灵感,可以帮观众带来关于人物的另外一种理解。在拍摄现场,在走戏的过程中,好演员能提供不同的表演方案和处理方式,能把角色带向一个新的方向或者新的层面。影视作品是一个集体创作的过程,如果每个人能做出更大的贡献,合在一起的力量会更大。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浮华的事情太多了,有很多很多其他的东西掩盖了本质。去年我执导了电影《六欲天》,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把它拍成一个覆盖最大观影群体的影片,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就不是一个大家都适合看的大众电影。在我们的生活中,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在吸引人们的眼球,比如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很多文章,用标题抓住你的眼睛,拼命地把你按紧了,你马上点开,读,结果发现内容并不怎么样。我不希望我要讲的故事是这样的,我希望它是娓娓道来的,可能不太适合这个时代,但如果你看进去了,会觉得它多少还是有分量的。

越迎合越做不好,没有干扰地去讲你心里面那个故事,那个故事才会是最有魅力的。今天,很多人觉得好的影视作品太少,为什么?是不是影视创作者太想给观众想要的东西了?编故事的时候想着:岁数大的爱不爱听啊?小孩爱不爱听啊?年纪轻的爱不爱听啊?这故事一定就砸了。做饭也一样,众口难调,有自信的厨师什么都不想,只想这道菜适合怎么做就怎么做,做出来一定好吃,门口肯定排队。要是厨师老想着“东北人爱不爱吃啊?南方人爱不爱吃?四川人爱不爱吃?”这一锅东西肯定没法吃。

一道填空题,假如你不知道对和错,那就尽量按你的本意去做。不要受周围环境、其他因素的影响。创作者首先应该想的是:一个作品适合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创作。

5

祖峰

很多问题可能也不是时代的问题。不能说这个时代比之前糟糕或者更好,只是这个时代大家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没有那么多工夫去停留在那儿。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有人说我现在在积累财富,我的终极理想就是有一天我财务自由了,我就去乡村,种地、喝茶、晒太阳,享受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下面一堆留言说:我生来就这么过的,从小就躺在村里晒太阳。所以你看,我们说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但是其实在任何一个时代,大部分人想要的都是这些。

对一个事物犹豫不决的时候,我有一个办法,就是简化它。先把那些芝麻去掉,抓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就像分析一个句子,先把它的修辞全部去掉,留下最核心的主谓宾,然后再去还原它,把那些形容词、定语、状语拿回来,再去理解它。纠结于那些修辞,反而抓不住重点,它们很容易掩盖事实,干扰你的判断和分析。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一种处世态度,就是说你相信不需要站在舞台上向大家呐喊我有多好,只要把自己修炼好了,总会有人发现你。但是现在不一定啊,大家都太忙了,信息爆炸,一堆都在闪闪发光,一个比一个亮,大家都不知道该看哪个,你这个上面还蒙了一层灰,大家没工夫去给你吹吹灰尘,所以你要跳出来让大家看到。

我还是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这样的旧定律。信息爆炸的时代,灰尘吹一吹,终究还是能看到。可能我内心当中有这样的希望,还希望像春秋战国那会儿,士为知己者死,我认定你,我为了你。我觉得每一个人其实都渴望被理解,心里还留点向往的东西挺好的,有天连这个向往都破碎了的话,那就很惨。

一个人讲故事的能力强不强,其实是天生的。莫言老师这种最高水平的创作者,一个时代可能也就那么两三个,这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比例。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可以通过训练激发这些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未必能达到最高水平,我们要不要因为自己不是天才就放弃努力?

天才不完全是上天赋予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上天赋予他对这一行的强烈的爱。假设一百个人学同一件事情,大部分人需要三个月学会,有人看一眼就会了,这是天才。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天生就爱干这个,别人可能玩两天,比如看一眼就会的那种天才,他觉得这事太容易了,没兴趣再做这个了,玩别的去了。另一个人爱极了这个事情,他吃饭、睡觉、走路,天天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这个事情,你发现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他顾不上吃,脑子里还在想着琢磨那个事情,他一定比别人琢磨得好啊。我觉得这种人也属于天才,而且他们活得很幸福。

很多非常优秀的人也会觉得:哎呀,努力了一天,我得歇会儿,干点别的。他们离天才差得很远,天才没有休息的时候,干了12个小时,该睡觉了,躺在床上,不行,他还得再琢磨这事。

4

祖峰

遇到特别中意的角色和剧本,我会争取,但是不会去抢。现在的社会节奏太快了,大家可能会有一种感觉:不抢就没了,你不抢就被别人抢走了。但是,抢这个行为也许在一定意义上会造成人的过分利己心,根本不顾别人的死活。对你来说,抢来了,只是多一点而已,但可能对别人来说这是个救命或者可以翻身的角色。如果你不是那么需要它,干吗要去抢,就让特别需要的人拿去吧。决定和选择都是双方的,我会尽可能地表现出我的诚意,但是我不能干扰对方所做的决定。没得到就是跟我没有缘分,正常,人生就是这样嘛,得失心真的别太重。

两全其美很难,有舍有得才是常态。别怪我老生常谈,我现在真的是这么想的,你不能什么都占全。两全其美或者三全其美那是最好的,但是有可能会更糟。如果你什么都想拿到,有可能什么都拿不到。少数人有这种能力,同时拿好几样东西,每个都能拿到,而且拿得很结实。一百个人里面,可能只有三五个人有这个能力。你看,我们在一个上千人的学校里有几个这样的同学,又是学霸,体育又好,活动能力也很强,还能演讲。所以我们大多数人能专心做好一件事情就很不容易了,很多人连这一个都没有做好。

我不喜欢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吹牛、摆谱、搔首弄姿的状态,我骨子里会对浮夸的人充满警惕。可能是因为小的时候父母亲希望我不是一个爱炫耀爱张扬的人,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谦虚,不要吹牛。大概中国传统教育都是这样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我父母也是这样的,可能大部分中国家庭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包括拍照,我不喜欢太花哨的,安安静静站在那里,快门一响拍出来的,那才是我。

你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和你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面成长起来是息息相关的,那是你的人生底色。家乡在我身上留下的可能是全部。就从最小的一点来说,我们爱吃什么都是我们的童年记忆,你的味觉偏好就是你的家乡和你的成长经历给你留下的骨子里的记忆。

我的故乡南京是一座老城,保留着很重的民国气息,有残旧的城墙,虽然不像西安那么完整,但它很美。有老旧的街巷,有青青的卵石,就像戴望舒写的那首《雨巷》里的画面一样。南京同时是一个文人气很重、市井气也很重的城市,这里出了很多很好的作家,它有一些历史或者文化的传承在,更容易孕育人们的文学气质。另一方面呢,南京人说粗话和脏话特别多,而且南京人很擅于吵架。可能任何一座老城都会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有浓重的市井气。二者相辅相成,倒成了景色。

随着年龄增长,我好像越来越信奉唯心主义了。动画片里的人物经常说“激发你的小宇宙”,其实就是说一个人的心态的重要性。成年人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有的时候,我也会玩一些射击类的网络游戏,跟年轻人一样。不过我会在打游戏的时候思考,我就发现,心情暴躁会影响发挥,越想赢,你的心态越会不平稳,结果反倒会被打败。后来我就想,不光是打网络游戏,其实做任何事情可能都是这样吧。

可能还是年纪大了,跟十年或者二十几年前的自己比,现在的我缺乏斗志了。我的努力程度和对自我的要求开始有那么一点点放松了,比如今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想好了,下午4点钟要锻炼,后来一犯懒,就没有锻炼了,那不就是放松吗?这不是一件好事。十年前的我很少会这样,那时候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计划了就必须完成,而且大部分时候能做到。现在我退步了,意志薄弱了,我开始有中年危机感了。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