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陶喆 | 知天命,就是找自己

2021-03-10 来源:男人装
拍摄陶喆的时候,恰是北京入冬以来,气温最“犀利”的几天。走在路上,寒风刺骨,阳光刺眼,基本无处闪躲。坐在我对面的陶喆,时不时地拿起保温杯。可聊起音乐,他抛出的东西和天气一样,犀利无比。经历了2020 年,如今已过天命之年的陶喆,还不打算“客气”,无论是对当下的乐坛还是自己。

3

陶喆

“陶学”正红

见到陶喆上一次是8 年前,那时他刚发行了迄今为止最新的专辑《再见你好吗Hello Goodbye》。那时,陶喆还未到知天命的年纪。而我作为一名,刚入行的记者,也还未到而立。

那年, Daft Punk 一首《get lucky》火了,这首4 个和弦riff 循环整首的歌,让全世界都为之洗脑,此后,一大波复古Funk、R&B、Disco 乃至Hip Hop 风格的歌占据了音乐市场,取代了之前的流行舞曲和摇滚,这个复古热潮一直持续到今天。

人们发现,在上世纪末,陶喆为陈淑桦、张惠妹、L.A boyz 等等制作的歌里,这些曲风,他就已经玩过了!而陶喆只选择了其中一种R&B 作为出道。

后面大家都知道了,原来陶喆不止会转音——这两年,一些出身音乐专业的人醉心做自媒体,陶喆的很多歌又重新被挖出来做“解刨”。

陶喆也开了一个“陶喆的音乐产房”的自媒体号,他展示过前两年一首新歌《Mars baby》的编曲工程,随随便便就几十轨。其实很多轨,乐迷是听不出来的;他亲自演示为什么《普通朋友》前奏选择用的是尼龙吉他而不是钢弦吉他;解释为陈小春做的《算你狠》,前奏为什么是马头琴。我们很难想到,假如这首歌没有马头琴,味道是否会打折呢?

在这些视频里,陶喆并没有像一般做科普幕后的音乐人所讲的,强调技巧、常识。他展示的是思路,即音色对一首歌究竟有多大的影响。这恰恰也是华语歌坛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

张亚东曾对《Meoldy》后半段编曲突然加快惊叹不易,本就一首普普通通的慢板抒情歌,在陶喆编写下,变得洋气又迷人。

不少阿卡贝拉(清唱合唱团)爱好者都把《望春风》当成了教科书。这些人还注意到,早年的歌曲《飞机场的10:30》,《爱很简单》等等,很多段落即使去掉乐器,留下的合声也能和主唱合成一首不错的歌。

1

陶喆

当年,陶喆玩阿卡贝拉,还不像现在阿卡贝拉乐团有那么多技巧花样比如用人声模仿各种打击乐,陶喆只用(一唱一和)的技法就创造了《望春风》独一无二的律动。

03 年《soul power》演唱会,《飞机场的10 :30》里一个“披”字,陶喆就唱出了九曲十八弯的味道。在现场,录音室版本变成了参考,陶喆信手拈来的即兴演唱、突如其来的真假音转换,仅仅是人声,就让观众听得“眼花缭乱”了。那场演唱会,也被乐迷封为“华语歌坛最难被超越的巅峰live 之一”,当年陶喆34 岁。

去年,那首《Melody》在某节目中被改编成rap,成了全网热梗,别人都在吐槽音准,陶喆自己看了,他关注的是律动:“这好像没有什么节奏耶,她好像是把词讲出来而已。”

迄今为止,在ktv 点陶喆的歌曲都是一个需要勇气的事情。唱好他的歌,不仅仅需要情感、音色以及音准,还要有律动,因为对陶喆总是说,人声就是乐器。

音乐社会学者,从他的歌里,看到了战争、两性(《讨厌红楼梦》、都市(《今天没回家》)、媒介暴力等话题。

李荣浩在《中国好声音》翻唱了《爱我还是他》,表演了一段吉他solo,这段混合着减音阶、布鲁斯、12 连音等各种技巧的乐句,被全网疯狂cover。这条solo 入耳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炫技,李荣浩的solo 聪明之处在于强调了原曲的旋律,没有随意跳脱。这首歌只有一组和声在循环,鼓组也相对简单,可见旋律部分的出彩程度。

陶喆音乐作为经典IP,Ta 后劲儿正在慢慢扩大。遗憾的是,在这些年的华语歌坛中,陶喆坦言并没看到特别优秀的IP。

他比较欣赏李荣浩,和陶喆一样,李荣浩也是词曲编录大多自己搞定。陶喆还发现一个问题,和老一点的音乐人交流,他们对时下流行的音乐并不敏感,而新一代音乐人,又觉得以前的东西太旧。

去年,陶喆看了Black Pink 和TaylorSwift 的纪录片,他听Post Malone 和Billie Eilish,近两年美国最红的两位新生代歌手。已进天命之年的陶喆依然观察着新浪潮。尽管他的很多歌已经被拿来做“教科书”。

2

陶喆

流量是老大 也别都听ta

8 年,弹指一挥,乐坛风云画风突变。在欧美圈,一大批流媒体歌手正式登场。Ariana Grande、Drake 等等现在大杀四方的巨星,也是在那时进入到了大众视野。

2013 年,Spotify 用户突破了3000 万。出道前,睡在衣柜里的Post Malone,前一晚上传的歌曲,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的歌火了; 一首在卧室里做出来的《bady guy》,让刚成年的Billie Eilish 拿到了好几座格莱美。

在国内,陶喆上张专辑《hello goodbye》发行那年,刚好xx 云正式发布

人们开始习惯听歌要看评论,“评论不到999,白来世上走”,人们也习惯了听歌要看视频——请给我一首的时间……那恐怕你可错了,留给一首新歌的时间好像只有10 秒。

在流媒体时代,你打开任何一个歌手主页,首先显示的都是ta 最红的那些歌,所谓根据收听量、热度的排行榜。歌手不仅要和别人比,也要和自己来比——“一首热单胜过千万专。”

流媒体带来的“马太效应”正在迅速扩大,决定一首歌的价值不再是好与坏,而是红与不红。

03 年,陶喆拍了一部幕后纪录片《11 号产房》,讲的是第三张专辑《黑色柳丁》的台前幕后,其中有一个画面,在唱片发行前,陶喆交给列了一张专辑曲目的清单给了公司,他把自己喜欢的歌和别人或是唱片公司喜欢的分别列了出来,当时他甚至想用《my anata》这首听起来些许怪异的和风小调的歌做主打。

最后和唱片公司讨论的结果是,用《黑色柳丁》作为第一主打,在当时还是芭乐情歌占据主流的华语歌坛,用这么一首愤怒的摇滚歌曲做主打,大家心里都没底。

《黑色柳丁》达到了它应有的效果,整张专辑深度和可听度达到了很好的平衡,迄今为止,它都是不少陶喆歌迷心中的NO.1。

将近20 年过去了,陶喆忽然发现,现在在聊新歌,大家好像不太敢有自己的想法了,“好或坏也不敢说,喜欢不喜欢都不太敢讲。”

大家好像都在看大数据,都在盯着谁正在流行,然后批量复制。“ 是不是我们也要拍一个搞笑的短视频啊?”陶喆反问道。但作为音乐人,内心又是矛盾的——“做另类的歌,不赚钱;做主流的芭乐情歌,又对不起自己。”陶喆当年就曾预言:“华人音乐正在面临着一个比较大的危机。”

做音乐不是压力,有时是一种挣扎。

6

陶喆

“80 年代有李宗盛罗大佑,90 年代有林强伍佰,这些人都开启了一个新的类型。从陶喆之后,他用西洋R&B 唱着华语流行,帮着乐坛打开了一道流行的门。”

罗大佑李宗盛时代比较追求意义。到了世纪末千禧年,流行音乐的消费群体年龄变得越来越低,感官时代比较追求速度和快感。”

这段来自《11 号产房里》里,他人对陶喆的评价,很能代表此刻当下乐坛的状态。有人重听当年的《讨厌红楼梦》或是《今天没回家》,发现所描述的氛围和内容,拿到今天,丝毫没有违和感。

在今天,R&B 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了,每个玩音乐的都知道多用各种七九十一、离调等听感更复杂的和弦。塑造更贴近当代都市的感觉,然后配上时下最流行的TRAP 节奏。你每天在各大音乐App 新歌推荐里,都能听到这种风格的东西。

“太多歌听起来都差不多。”现在陶喆有时会在运动时,直接播放所谓的排行榜,有些歌听了几秒,他就跳下首。

这些年,能给陶喆惊喜的华人歌曲没有很多,他提到了郭顶那首《凄美地》,带着90 年独立摇滚的味道。和前面提到的李荣浩一样,郭顶也是词曲编录自己来,只是在华语歌坛这样的人,太少了。

——“偶像会越来越多,以后都是会偶像的一个年代。”

——“那创作歌手会不会被打死?

——“因为等到2006 年嘛。”(暗指陶喆平均2-3 年发一张专辑)

——“为什么要偶像化?”

——“因为不是偶像可能接不到广告代言,你单靠卖唱片是没法得到任收入的。”

——“如果你想反抗时代的氛围,你完全可以大可自己DIY。”

在《11 号产房》的后半段,出现了这样一则对话。03 年的预言,如今好像都变成了现实。

嗯,时间会证明一些东西的。

5

陶喆

“找自己”

如何定义陶喆?似乎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生在中国香港, 成长在中国台湾和美国,祖籍又是南京(父亲陶大伟在重庆出生)。

“我小时候,爸爸喜欢猫王的歌,所以当时我家的一间房里飘着猫王磁性的歌声,而另一间房里则是‘咿咿呀呀’的京剧选段。我就夹在两种不同的音乐中,差点‘精神错乱’。”陶喆多次提到过他小时候这个画面。

关于歌曲内容,他写过美国,因为911 ;写过上海,那些夜上海的痴男怨女,花花世界,都被收进了《今天没回家》里;更写过中国台湾,从《黑色柳丁》的名字就能看出来。

他可以在自己写的福音歌曲里唱爱与和平,也能唱“孙子兵法”、“中国姑娘、“苏三起解”。

而陶喆最善于做混搭,《今天没回家》把英国舞曲2-step、京剧、上海话搭在了一起;《孙子兵法》玩的是国乐和西方交响乐的混合,他的中国风不过分追求中文辞藻的华丽和韵脚,却恰当好处。

你说陶喆是歌手,他却是制作人出身,歌手只是半路出家,他的专业其实是电影,一开始音乐只是爱好,有人分析过陶喆这些年的音乐“套路”,发现他总是“自我推翻。”

前两张专辑发行完,本以为他可以顺着“华语R&B 第一人”的名号走下去,做一名优雅又酷炫的新世代情歌王子,可到了《黑色柳丁》,他开始拿起吉他却成了Rocker,《太平盛世》甚至玩上了重金属(参考《鬼》),在人们即将要为陶喆披上“思考者”“批判者”等外衣时,他又发行了《太美丽》,歌颂起“小情小爱”,这仅仅是《太平盛世》发行的第二年。到了《69 乐章》,陶喆又玩起了乐队化编配,仿佛成了一个摇滚乐队的主唱。

在音乐上,似乎陶喆从来没有想过为自己制造一个“人设”,试图让其他人顶礼膜拜。

其实陶喆早写好了新专辑,打算去年发行,遇到了全球疫情,陶喆在重新翻回头听那些作品,发现自己只想留下2-3首。他要去重新观察这个世界,找出新的表达方式,发出新的声音。

“ 我在前年年底写了一些东西,那时觉得有了一个概念,可是因为疫情,整大家的关注点变了,其实就好像有点不太成立了,所以再拿出来用高概念去装这张专辑,大家会觉得很怪,好像是说你到底有没有活在这个世界上,和我们一起去经历这些。”

熟悉陶喆的歌迷都知道,陶喆每张专辑要比一般歌手的专辑体量都要大些,13-14 首是准标配。连演唱会也是如此,笔者有幸看过陶喆2 次演唱会,时长都接近4 个小时。

当然,去年一整年,陶喆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暂时远离舞台以及喧嚣的人群。他看着自己的小孩,有了很多的灵感,陶喆说这些灵感还是幼苗,在慢慢生根发芽,也许有一天,会变成新的音乐动力。

这次来参加《天赐的声音》,陶喆坦言想认识一些新鲜的人。“我是在这行业里的一个局外人,我总是说自己没那么多在这行业里的朋友,这是一个我的问题,其实我是很愿意跟他们去交流,可是刚好不知道为什么。”

录一档音乐节目,从选歌开始,到学歌,还要编出来,更要考虑到和其他人合作的部分,到最后呈现,这中间充满乐趣,也有挑战。期间还诞生了一首新歌,陶喆飞来北京录制节目,需要自我隔离,这14 天,他在酒店完成了一首歌《圣诞之吻》。

“有人说隔离14 天,你会不会受不了发疯,我说不会,做音乐的人,就是习惯一个人关在房间里面,没有人来打扰你,独孤地来完成一首歌。”

化妆室的桌子外放着一盘《黑色柳丁》的卡带。我问陶喆你最喜欢里面哪首,他说还是喜欢《dear god》。当年三十多岁的陶喆,在这首歌里发出了一个大大的疑问:这个世界会好起来么?

破碎的2020 年刚刚过去,这个命题看起来依旧悬而未决。陶喆说:“飞,你要靠别人,而坠落要相信自己。”

寻找自我,发出疑问,或许是一辈子要做的事情吧。下一站的陶喆,值得我们等待。

4

陶喆

Q&A:

很多乐迷会拿你前三张专辑和后面的专辑作比较,会有疑虑说你之后还能不能再出像以前高质量的作品,你怎么看?

陶喆:我理解,他们的担心也是我的担心。像我听Beatles 以前六七十年代的东西,觉得太厉害了太完美了。可你现在让我去听PaulMcCartney 的东西,我真的很难去喜欢。

那原因是什么?

陶喆:我对这个东西没那种感觉了,比如PaulMcCartney 这几年出了一些新专辑,但我觉得跟以前60 年代的东西不一样。从一个歌迷的角度,就会做这个比较,当然他已经70 多岁了。同样道理,我也知道我的歌迷也一定会有这样的比较,会觉得我现在的东西好像没以前好。作为歌迷,你现在的心态和以前也不一样,大家也都长大了。我开始听“披头士”时候,自己还是十几岁的小孩,现在你让我再去听 Paul McCartney,我也不会期待他去做什么更大的突破。他不可能去做trap 吧。

还有人说你的声音和早期比较,发生了变化,你同意这种说法么?

陶喆:老实讲,可能有变化,人的声音跟你的声带是联系在一起的,和十几年前比,你的肌肉当然会老化,但对我来讲不是那么明显,而且我的唱法也会有一些地方和以前不太一样,我很喜欢sting,几年前我去看他的演唱会,你说他的声音有没有变?有,但他还是每首歌还是原调,并且都唱了上去。

那变化的究竟是什么呢?

陶喆:声音这种东西会随着皮肉的状态发生一些改变。但你的创作也会变。现在的Sting 玩的就不是像以前“警察”乐队那么摇滚的东西。我现在再唱回以前的东西,也会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诠释。

你一开始对自己的声音满意吗?

陶喆:还好。声音这个东西是特别敏感的,就算不唱歌,每个人都知道,天气感冒没睡好觉,或是吃了什么,声音都会有影响,人声就是乐器,它的保养是非常重要的。我现在每天都要拿出1 个小时来暖嗓,这很有好处。

什么时候觉得说自己会唱歌了?

陶喆:我一直不认为我会唱,唱歌这不是我想让人家注意到的重点,而是作品本身,你的歌到底在说什么,你要会用你的乐器(人声),单纯地炫技没有任何意义。

这几年,auto-tune(修音软件)被讨论的很多,所谓“声音”美颜,你怎么看这个?

陶喆:这些东西没有任何的不好,我在制作别人的案子时也会用, 现在有些科技,的确会让我们更方便地做很多东西,但不应该是一个依赖,就像说有些人你看ta 的照片会觉得很好看,看到本人就吓到了。

这两年,你早期的作品,又在一些节目中被各种cover,尤其是李荣浩去年在好声音里弹《爱我还是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以前的作品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陶喆:其实华人有些音乐学院,是会拿一些我以前的作品做来做教材,这当然是一种荣幸。可能因为这样子,我会对每次做的东西要求也会更高。有人在听,更不会被所谓的现在流行的或是流量的东西给影响。我不会去跟风,还是会做满足自己的东西。

那你觉得未来会流行什么?或者谁会引领下一个潮流

陶喆:现在大家都有这么多资源,平台也很热闹,可你会发现好的歌并没有很多,去问一些00后的小朋友,你们最近有没有听到什么很厉害的歌,好像也都没有,都还行,但也没有特别好。但应该是要有的,可是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他必须要有很多不同想法和能量,并且能够出一系列的作品。

如果你是现在出道,会去参加选秀或综艺节目么?

陶喆:我觉得我一定是被打下来的。自己也参与过一些音乐节目,发现来参加的人,无论是新人还是有一定知名度的歌手,他们都很有自信,但我可能不会有那种自信。

一直有声音说你出道有一些晚,如果重头再来,当年会选择直接出道而不是先做4、5年的制作人么?

陶喆:没有,那时候并没有真的想出道,我父亲就是幕前的人,知道艺人的路不好走,有很多压力,要面对媒体,要面对自己,你到底有没有魅力去做艺人。

你喜欢做幕后工作么?

陶喆:我其实还蛮舒服的,让大家捧着歌来给你可不可以帮我制作,挺好的。出道还有一个原因,突然在某一年,所有在台湾的唱片公司都来找我,让我发自己的东西。不像现在这个年代,你稍微有点成就,大家就抢着跟你谈合作,做你经纪人基础门槛变低了,有点流量就想要去签,所以为什么现在很多公司一签就好几百个人。那时候没那么快,大家还是会观察你一段时间,然后再做决定。

有人说你把最好的时光都留给了唱片公司(做制作人),你认可这种说法吗?

陶喆:也还好。时代不一样,那时候不像现在这么多东西,这么快速,突然一个东西就蹿起来了,然后突然也没了。

 

编辑 = 左先生 / 摄影=Kid / 文字 + 采访=neon / 服装造型=Momo / 化妆师=Rachel / 发型师= 飛 / 助理= 小施+ 小董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