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
烟火日常
拍戏的空当,李梦会有意识地屏蔽外界的喧嚣,回到让自己舒适的环境中,好好生活一阵子。2021 年,在海南拍完电影《雪云》之后,她留在了那里,安了一个家。海口的海风裹着湿润的暖意,整座城市慢悠悠的节奏,总让她想起小时候在深圳的日子 —— 相似的气候,相似的松弛感,那种贴近故乡的亲切,驱散了她常年在外漂泊的焦虑。
每次回到海南,她都觉得很放松,“没有压力,也没有任何烦心事”。她多数时间喜欢待在家里,傍晚凉快了,就下楼遛遛弯,她说,散步是自己在海南最常做的事,“慢慢走,吹着风,特别舒服”。在家里,她养了一些多肉——这是去年她新添的爱好。养植物的过程让她的心变得沉了下来,更多地去专注于那份细微而持久的生命过程。
李梦
今年下半年,她离开海南搬到了杭州的郊区。新的住所被绿意包围,其中最吸引李梦的,是房子里有一个大大的院子,她说“我一直都想要一个有院子的房子,能在里面种种菜、收收果实,我自己挺喜欢这样的生活。”这份心愿,或许和李梦的童年的记忆有关。小时候,她和爷爷奶奶住在衡阳的乡下,自家屋外就是一大片果蔬园。她记得,黄瓜架总是爬得满满当当,她常常跑进去摘新鲜的黄瓜吃,那份新鲜劲儿,成了童年里难忘的片段。如今,她把那份记忆延续到自己的生活里,在杭州的院子里,她种下蔬菜和花草,安静地看它们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紫苏、豆角、莴笋、香菜、黄瓜、扁豆、月季花……它们从砖缝里探出头来,从架子上肆意攀爬。李梦常常感叹它们旺盛的生命力,也觉得种植的过程很神奇:“像是陪伴它们度过了一生。”
李梦
为了让新家更有自己的气息,李梦会选一块合心意的布料,把带着特别褶皱的旧衣服剪剪裁裁罩在旧灯上,暖光透过布料纹路漫出来,有了别样的温柔;还会和木工师傅一起动手,用木板拼些柜子、桌子……她用一个又一个的小心思,让整个空间充满温度。李梦说,自己现在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坐在窗边看着院子发呆,“是能感受到的安静时刻,不用受外界信息干扰。”
这些细碎却真实的日常,也被她用视频记录了下来。镜头里的她,总是一副随性自然的模样:去街头巷角的小馆子吃饭,在路边摊买水果;到了新城市拍戏,也总会抽空去逛逛当地的历史文化建筑。她任由生活缓缓展开,用自己觉得舒服的方式与这个世界相处。不少网友留言说她“就像朋友圈里的姐妹”,“真实、不做作、特别接地气”。
李梦
坚定热爱
2017 年,25 岁的她被一种持续的焦虑缠绕,总想抓住点什么,不愿错过任何一个机会。那一年,她接了7 部戏,什么角色都接,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间,在不同剧组、不同城市之间辗转。她用“疯狂”来形容那段状态,而这份“疯狂”的背后,藏着对自我的不满,对“没能成为别人眼中的李梦”的失望。那种落差与困惑,在她心里盘桓了很久。但也是在一部又一部的拍摄中,李梦渐渐明了,比起“争一口气”,享受拍戏,找到那个令自己舒展的节奏,似乎是更为重要的事。
她曾多次说起,是表演治愈了自己,抚平了童年时留下的不安全感。早在少年时代,李梦就对表演产生了向往。从小,李梦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她习惯一个人待着,也鲜少与同龄人交流。她坦言,自己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封闭的。初中的时候,李梦家楼下有一个影音店,她常常跑去买光碟来看,商业的、小众的,一部部看下去。电影,成为她与世界产生联结的重要方式。在众多演员中她尤其喜欢费雯丽,那个在《乱世佳人》中倔强又脆弱的女性形象触动了她。她开始憧憬,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一名演员,拍出能够影响别人的作品。李梦至今记得第一次迈进片场的感受:“镜头一对着我,我就觉得很舒适。”或许,正是这份最初的笃定与信念,让她在经历的短暂的混乱后,能够重新调整方向,慢慢放下包袱,把重心重新放回角色本身。
李梦
2020 年,《隐秘的角落》中王瑶一角,为李梦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突破。那是她第一次在荧幕上饰演一位母亲——一个远超她人生经验的角色。对当时的她来说,那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可也正是这次尝试,为她打开了表演的新空间。不仅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了她,也让行业内看到了她身上尚未被挖掘出的可能性。
在《隐秘的角落》之后,李梦拥有了更多“第一次”:第一次拍摄古装剧,第一次接触恐怖题材,第一次出演喜剧电影……在今年 8 月上映的电影《奇遇》中,李梦便挑战了从未尝试过的喜剧角色。起初,她也感到意外:“当时完全没想到会收到一个喜剧剧本,但因为制片人曾和我合作过恐怖片《鸳鸯楼》,他说恐怖片和喜剧片其实是一回事,往前走一步是喜剧,往后退一步是恐怖片,你能演恐怖片,就一定能演喜剧。” 面对制片人的信任,她抛下了顾虑,决定去试试看。
李梦
拍摄过程中,她发现喜剧并非想象中那样“非得搞笑”,反而和自己之前习惯的表演方法有许多共通之处,“我还是会用原来的表演经验去表演,只是很多时候容易笑场,因为剧情太好笑了”。李梦把这段经历看作表演上的一次拓展,她觉得,“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片子,其实都是在训练自己的表演能力。”
面对挑战,李梦往往会觉得兴奋,她说“我小时候喜欢秦始皇,我一直觉得一个人就得对自己狠一点儿,对自己狠的时候,你才能找到人生的出口。”这份 “狠劲”,也成了她做选择时的底色,“我的选择总是很大胆,也都很不管不顾,包括演戏也是每一次都想让自己透支,透支以后还想着能不能再好一点儿,能不能让导演在我身上挖掘出更多的东西。”经历过起伏、挣扎与自我质疑,但李梦始终没有动摇过对表演的热爱,她说“这么多年过去,我还是非常热爱这个职业。我想不到除了演戏以外,还有什么事情能让我像现在这样坚持。”如今的她,既有对表演的赤诚如初,也多了份岁月沉淀后的从容。
李梦
Q&A:
小时候在衡阳的生活是怎样的?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片段?
李梦:我们那时候靠着湘江住,喜欢在湘江边玩耍,还经常在江边放鞭炮。我记得很清楚的是,我家楼下有个米粉店,他们家的酸豆角肉末特别香,每次我都要让老板多给我舀一勺。有时候还会再加一个白糖米糕,也叫白糖粽子,是衡阳的特色,特别香。
你很爱吃,也会吃,有没有哪顿饭、哪道菜对你来说是有特殊的情感或记忆蕴含其中的?
李梦:应该是小时候奶奶做的卤鸡翅。我长身体的时候,她就特别爱做这道菜,一卤就卤二三十个,很好吃,我经常盼着吃卤鸡翅。
李梦
你追求“100 年后还会被记住的作品”,你心中这样的作品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李梦:我觉得,首先是要能感动我自己。我看剧本的时候,最在意的是自己喜不喜欢,例如角色是不是立体的,故事探讨的议题是不是有意思,能不能和我当下对世界的理解产生连接。其次就是这个作品出来之后,能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到现在为止,有没有哪一个角色让你觉得“对,这就是我心里满意的作品”或者是无限接近这种满意的?
李梦:我其实不太愿意去区分自己过往的每一部作品。不能因为一部戏的认知度高,它就变得更重要;而另一部知名度相对低,它就不重要了。我不太愿意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观众可能会有所偏爱,但对我来说,并没有所谓的偏爱。每一个角色,都是我在摸索中完成的,我的表演能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被训练出来的。
李梦
女性困境在近几年被频繁讨论,你在 2019 年甚至更早就在采访中试图讨论女性相关的话题。你在期待一个怎样的女性角色?你希望透过你的表演去传递怎样的女性力量?
李梦:我希望有更多非功能性的女性题材作品被创作出来,让我们有机会去选择、去呈现。
编辑 = 刘海伦、摄影 = Lucas、造型 = Kathy + Ming@IVYPLUME、造型协助 = Yee、化妆 = 李沅镁 (HUA TIAN QI BEAUTY ) 、发型 = 张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