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er
毁灭之后
今年4月,Diner作为表演者之一参演了Anna Uddenberg(安娜·乌登伯格)于油罐艺术中心举办的个展“超级经济舱”。展览中的艺术装置自面世开始就引发了激烈的反响。Diner在社交媒体分享了展览现场的照片,在评论区写道:“在这个像机场、医院、太空舱、健身器材、加热灯的集合体里,作为女性音乐人,从‘被凝视’到‘请你凝视我’,主动权的调换让我在表演过程中第一次体会到从客体变为主体的质的跃升。所以,你还要再多看我一眼吗?”这段文字和图片一起,在评论区引起了大量网友的讨论。
Diner
在谨言慎行成为安全牌的当下,Diner常常显得格格不入。她说话语速很快,总是带着不容置喙的笃定语气谈论采访中的话题;表达欲旺盛的她常常会忘了最初的话题,在一顿激情输出后突然回过神:“所以问题是什么来着?”来自山东的她有个严格的父亲,她还记得6岁那年在父亲的安排下学习古筝的经历:“当时他说要带我去学小提琴,结果却把我拉到了古筝老师家,也没有跟我商量过。我内心对这整件事情很抗拒。”好几个暑假,Diner和其他学生一起,在一个偌大的会议室里,比谁的古筝弹得响。她说,古筝老师99%的学生都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而她,是剩下的那1%。“我觉得我不想那样子,你知道吗?”
Diner
于是,在遵从父母期待完成山东大学本科学业后,Diner固执地去了中国香港浸会大学深造,后又因为身体原因只身去英国看病、手术,却没想到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她被迫留在了伦敦。在那次让她失去足以定义自己“女性”身份象征的子宫的手术后,20岁出头的她问自己:“我是谁?我觉得我不完整了。”正是这次人生巨变,触发了她的创作开关。2021年,她的第一张EP(迷你专辑)INEVITABLE(《不可避免》)发行,用美容前皮肤状态检测照片翻拍制作的封面充满DIY味道,四首后朋克风格的单曲弥漫着不解与迷茫的灰色情绪。
Diner
在中国香港读书时第一次听到后朋克音乐,Diner形容那是一次“身心灵受到召唤”的体验;被困在伦敦那段时间,她曾经有一个月的时间反复在听New Order(新秩序乐团)的“Blue Monday”(《蓝色星期一》)。后朋克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一种以实验的前卫姿态打破摇滚乐陈腔滥调的音乐风格;在全世界都被浓雾笼罩的那段时间,这种锋利而凶猛的音乐也成为Diner汹涌情绪的出口。次年她推出的第二张EP Cassini(《卡西尼》)延续了后朋克的漫长回响;也是在创作Cassini时,女性主义第一次以清晰而笃定的姿态出现在她的创作中:借助Cassini这个从探索到焚毁的宇宙探测器的意象,Diner勇敢地和曾经属于自己身体的那部分告别,向死而生。
Diner
平视自己,俯瞰世界
比起很多同龄女生,Diner更早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女性。“小学的一个暑假,我在姥姥家,突然之间发现自己在流血。我问妈妈我怎么了,她向我作了解释。那时候开始,我就知道了,原来我和别人不一样。”五年级,刚刚转到一所新学校的Diner被数学老师叫到教室开会,没想到这位男老师在教室对她进行了性骚扰。她立即跑走,回家告诉了父母:“我从小受了委屈就不会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我觉得一件事情可能不对的时候,我就会下意识地保护自己。”
Diner
新专辑penta(《五》)发行后,Diner在社交媒体上以单曲“The argument”(《争辩》)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短视频。“The argument”讲述了一个关于男性凝视、荡妇羞辱与性骚扰的故事。而这正是Diner,以及许多女性曾经、当下都在经历的痛苦。“想穿着,被指责;想自由,谁的错?”她在音乐中反复诘问。在这首歌的网易云音乐评论区,一位网友这样写道:“当一个女性有发声的机会,她就绝对不会只为自己说话。”其实,这首单曲并不是专辑的主打,因为宣传团队觉得歌词的话题度比较高,建议Diner录制几条视频试试。“其实初心很简单,我就是要写出我的愤怒,它的歌词其实很直白。如果我能用音乐表达我自己,并与大家产生共鸣,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儿。”系列短视频发布以来,每一条都获得了数百条点赞。“没想到这个视频的互动效果这么好,我是非常非常开心的。大家都很鼓励我,我特别特别感动,我的作品第一次跟大家有了一个良性的共鸣,这个是作为音乐人特别快乐的一件事情。”
Diner
由于儿时的种种成长经历,Diner自认是一个自负的人。父母的期待和压力让她曾经非常在意外界的眼光,“我很怕别人觉得我不够好,所以这种自负会让我觉得自己足够强大。”从INEVITABLE的迷茫到Cassini的寻光,在penta的制作过程中,Diner尝试放下自尊,更加平视自己:在与专辑制作人Noah Prebis(诺亚·普雷比斯)、Brother Michael Rudinski(迈克尔·鲁丁斯基)合作的过程中,她让自己更加放松。“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以一个非常放松的状态去创作,因为我以前对录音棚的理解就是要严肃,我会紧张,但这次完全不是,我是以一个非常放松的状态去录制专辑。”在这样一群创作者所产生的心流之中,Diner得以尽情释放自己的创作天性。“因为大家都是同龄人,像我的混音师Michael(迈克尔),他非常非常认真,好几首歌他都给了我六个版本,我就折磨他做了六个版本的混音,我觉得他都要被我改崩溃了。比如有些音古筝就要在特定一侧的声道,然后某个时候人声就要突然一起出现,然后我们就要录音,要录两个人声叠上去才可以。”
Diner
今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草莓派对上,Diner表演了新专辑的单曲。台上的她很松弛,散发出自然又强烈的力量。“不怎么样,又怎么样!”她唱着自己的态度,在台上忘我地蹦蹦跳跳。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在她燃烧的舞台之下。
出品:李晓娟 / 监制:滕雪菲 / 策划:MOGU.X蘑菇仙 / 摄影:Abo.Z左多寶 / 撰文:张林鑫 / 妆发:千年虾 / 造型: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