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俊
演员龚俊记得,他和“花少”(《花儿与少年》第七季)的兄弟姐妹们面对着从漫长的地质年代挺立至今的盖朗厄尔峡湾,看着晚霞,吃着川味火锅,他觉得自己收获到一种更加细腻、悠长,能够辐射到其他人、事物的感受力。

龚俊
这种力量将反哺龚俊从综艺中返场到表演的主战场,江湖未远,疾风劲草,在热播的古装仙侠剧《暗河传》中,他是“苏暮雨”,视承诺为生命的杀手,热血红衣,隐秘黑纱……

龚俊
「每一天都很快乐」
今年播出的两档综艺《地球超新鲜》《花儿与少年》让演员龚俊在观众心中成为一个活动着的阳光反射体,他的松弛、幽默、直率、热心等等讨人喜的性感特质在节目中被镜头捕捉到,就像阳光一样不由分说、均匀、密集地感染着观众。他会在节目中很认真地唱“看过大海亲吻鲨鱼”,成为全网现象级魔性曲目;他做饭时熟练的颠勺手法让大家啧啧惊叹,烟火气里的少年更让人亲近……因为旅程、任务、伙伴风格截然不同的两档节目,用“活人感”来描述龚俊是有点不够用了,节目中很多鲜活的细节扑面而来,更将一个有爱心、负责任的少年印在心里,人与人之间舒服、温暖的频道持续在发射电波,不曾熄灭。

龚俊
“刚才提到在挪威峡湾吃的那顿火锅。番茄味的锅底料是我妈托那姐(那英)带来的,先是空运到沈阳,然后到北京,又请那姐从北京带到节目中,从布拉格到挪威的首都奥斯陆,然后坐了六个多小时的车到盖朗厄尔。”龚俊说这顿火锅吃得特别香,耳边放的音乐特别好听,氛围很温馨,他连用好几个“难忘”来形容。不得不说,在这样星光荟萃、被全网聚焦追更的团队里,龚俊是一根将“故事”“氛围”拉到接地气、有人情味儿的有力线索之一。“我和那姐很投契,无话不谈,从她身上感受到很多温暖的东西。”龚俊谦虚地说。他会在旅途中保持学习英语的习惯,主动跟当地人沟通,方便团队出行;他不仅主动做饭,娴熟得样子“暴露”他居家的生活气息,连剩下的酱汁都干干净净地打包,为了下次使用,满足团员们的“中国胃”......

龚俊
他所做的这一切都基于自然的观察和真实的行动。“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在节目中我好像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很多,我会主动去观察别人,一些以前很少或者从未注意到的细节,这是我之前没有过的感受力。”龚俊将这种“成长”首先归因于这趟旅途的本质是冒险,是不同于他每年养成习惯会去规划、操心、忙前忙后的家庭旅程,在后者的过程中连挑选酒店都是一种熟悉的享受。而在综艺节目中,他说:“其实是进人一个陌生的环境,大家彼此都不熟悉,然后几乎24小时都在镜头前被关注,压力一下子大了很多。行程安排得也很满,就有些像大学里的军训,是很累的。”

龚俊
龚俊提到一个细节,在结束了某段录制飞回北京时,好好补了一觉后恍惚中自己本能地拿手去摸腰间的麦。“麦不在,我才意识到自己回到了生活,没有在录节目。”所以在这样的冒险里,摆在龚俊面前的选择越发清晰,保持惯性、滤镜,还是还原到真实的自己,享受过程,融人团队,主动、努力承担起导游的职责。“得有个男孩样儿,负起责任。”龚俊提了好几次那英对他的影响,从天后身上他体会到什么叫“举重若轻”,如何用正面、日常的状态去感染团队。龚俊深知烟火气对于一个人情绪、状态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实质的慰藉作用。“我来自成都,这是一个特别有人情味、烟火气的城市,我觉得你坐车行驶在大街小巷里,车窗摇上关起来,似乎都能闻到食物的香气。

龚俊
每一天都快乐,是龚俊回忆起在两档节目中的感受,也是当时他在拍戏间隙勇敢接受挑战去开拓感受边界时,对自己对观众的许诺,他希望自己做到最好,无论状态还是行动。

龚俊
「每一个角色都尽力」
在综艺节目里做自己,用真实去回报世界。龚俊觉得,回到剧组去演戏,反而要更多地放下、忘掉自己,是一个人孤独地走进角色,去过不一样的人生。尽管“地球”和“花少”两档节目,让龚俊不断收获出圈的好评,他心里很感谢团队和观众的包容,让“我”踏上冒险的旅程去见天地,而见自己、见众生的表演过程其实一直在稳步潜行。

龚俊
在《暗河传》里,他饰演的苏暮雨,发誓不能输也不能死,要带暗河的家人们走向光明。他使伞,“伞中藏十八刃”,已经上线的正片里角色在水墨视觉意境里“大开杀戒”,呈现出东方暴力美学的质感。龚俊需要完成超出以往经验,更高难度、更密集的训练和拍摄,单场打戏持续拍一周是家常便饭,但实际上剪入正片的镜头大约在十分钟左右,为的就是萃取最有冲击力的镜头。龚俊看过剧本就发自内心觉得这是一个好故事、好角色。“他(苏暮雨)是一个肩负很多的人,外表看起来很冷峻,人物的情感不轻易表露,演员要保持稳定,更多地用眼神细微的变化来传递情感。我觉得他不愿意把脆弱展示给大家看,一直都是要求自己对得起承诺,不愿意因为自己的脆弱、动摇而让信任自己的同伴死掉,不能输也不能死,不仅仅是他也是他对大家说的。”

龚俊
就像踏上旅程去往不同的国家,领略地貌、气候的丰富变化。今年,作为演员的龚俊在不同的剧组里,在角色中感受到演员边界拓展后当下的兴奋、满足感。他提到在《风过留痕》中,与大哥姜武讨论角色。“就是坐在一起吃着喝着就聊得越来越清晰,去理解罪恶是如何细微地融入生活,刑警背负着很难说出口的压力,会焦虑,也会慌张等等。”而在《我们与法庭的距离》这样一部现实主义法庭剧里,“每一个案件都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相信它播出后会让观众有强烈的共鸣”。

龚俊
「每一段经历都有意义」
成都孩子龚俊初来上海求学时,父母还时不时寄去家乡的小吃特产给儿子一解乡愁,在流光溢彩的大城市里,龚俊也经历过每一个在异乡打拼的年轻人有过的状态,迷惘与坚定交错的成长。“大学是在上海读的,跟很多年轻人一样有不少温暖和美好的记忆。它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是我开始独立赚钱的地方,也是我的启蒙,有做演员梦想的起点。当然,我在上海被人骗过,有一次广告拍摄,我拿到手跟说好的不一样,真的,那时候刚开始做演员的我对此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可能这是一个积累镜头前经验的机会。等我知道这个事儿的时候,也无力去争取什么了……各种理由推脱。但是吧,现在想起来觉得人生就是这样,谁都会遇到类似的挫折或者坎坷,既然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就要换个角度去看,它的意义就不是赚钱,就是来磨砺你性子的,变成熟一点,内核再稳一些。”

龚俊
当自己形成攒经验值、学本事的思维模式后,进入演艺圈的龚俊对于接踵而至的一切就有了去粗取精、抓重点的习惯,在剧组里拍戏遇到前辈,就主动去聊天,看看他们是怎么演戏的,哪怕镜头不在身上,拍对手戏的时候都要记得真听真看真感受,也要真说,别让对台词冷了,话掉地上;走红毯、拍大片的时候,就是练状态,怎么学会松弛,用肢体和眼神来传递情绪和信息。“刚好拍完戏,有一个空档就接下旅游类的综艺,除了自己爱旅游,带家人或者自驾游,其实也是有一个想法,就是想让自己更放得开一些,跟不同的人接触接触,把自己打开一些。”

龚俊
我看过沙漠下暴雨,看过大海亲吻鲨鱼,看过黄昏追逐黎明......这是龚俊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他唱过的歌,也是他真实地担任导游用脚步丈量、体验过的世界,日夜、冷暖、远近、内外,当所有的矛盾与对撞,以高速旋转的方式向他冲击而来时,成长过程漫长曲折,但方法论依然是清晰简单、有人味儿的。拍摄当天,上海刚刚入秋,他和我们分享这些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片刻的角落与情绪,仿佛一个有些微凉的秋日之梦。龚俊想起从成都来上海求学时的心情,身后是厚重、温暖的人间烟火,垫着他、托着他,给予底气,不管怎样,要好好吃饭,要好好和人相处,希望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快乐有所获,这是他做演员的心得,也是底色。
监制:王晓白 / 摄影:于聪 / 化妆:小明 / 发型:张博轩 / 形象:王昊 / 统筹:杨名 / 撰文:钱德勒 / 统筹协助:沐慈 / 宣传:刘子瑜 / 美术:Youngz样子&Hazel(一兹AZIOFSTUDIO) / 美术协助:土豆&路遥(一兹AZIOFSTUDIO) / 服装统筹:XIXI、康康 / 服装助理:欣欣、包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