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杨烁 | 运动 从追女生变成习惯

2017-07-05 来源:时尚健康
初春的上海,杨烁的采访在午后暖洋洋地开始。6个小时以前,杨烁刚刚从瑞士落地上海,我们都以为他会抓紧时间蒙头睡上几个小时,但他却去了健身房,然后精神奕奕地出现在眼前。杨烁酷爱健身,开始是单纯觉得好身材更能够吸引女孩。渐渐,撩妹的作用力沉淀成一种习惯,沉淀成一份对健康的追求。“艺人生活太不规律,更需要排汗排毒。我现在已经不太做大器械训练,选择有氧运动。就像今天,下了飞机好像应该休息一下,但我最后还是去跑步了。”

3

杨烁

白房间即人格

气象台终于宣告上海进入春天前的两天,这座城市中心地带的一个老式里弄里,红砖砌就的老洋房已经被花与树围。春光早就悄悄蔓延,却没能撬动这个雪白的房间。这里的一切都是白的,白的钢琴、白的桌椅,就连老音响都是一片雪白。地上堆满了泡沫塑料,就像东北雪乡堆积的厚厚白雪。时间与空间倒错了。

杨烁半躺在这片“白雪”中,悠悠地看着几块泡沫塑料,然后,坏笑着扔了出去。他的动作与表情,像极了那些在雪地里戏弄伙伴的半大孩子。只是泡沫塑料终究不是雪球,它们轻飘飘落地,消失在满地的同类中间。

这位34 岁的男演员自然不会忘记家乡的积雪。他的老家伊春,地处黑龙江北部,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红松原始林。那里四季分明,一年依然有一半的时间被笼罩于积雪之中。他同样没有忘记的还有小兴安岭的碧树蓝天,山间多汁饱满的果子,田头清香碧翠的野菜。他的爷爷、奶奶所居住的村庄附近就是原始森林,其中有狼也有熊。杨烁记得,自己小时候还在山上见过熊脚印。家乡民风彪悍,但人与人的交往透着醇厚。“说话基本靠吼,听起来可能像是吵架,其实是一种热情,而且,他们都很善于表达。”

他迄今为止的人生,有一半在伊春老家度过。但这一半时光足够铺就了他人生的底色。“外表只是皮囊,最长久的是心里的东西。外面再浮华,再多的诱惑,很多东西的养成都是在你的家乡。”

16 岁,他就来到北京。工作多年之后,在歌手戴娆的资助下,杨烁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这是他一生的重大转折。多年闯荡社会的经验反而让他对知识怀着更为迫切的向往。“在中戏的四年是我读书最多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海绵一样,需要不断汲取。”他开始埋头读书,从戏剧理论、人物传记再到中国近现代史。他一头扎入中戏浩瀚的藏书中,曾经几乎读完了图书馆一个角落的所有关于中国现代史的书。这些书看似与表演毫无关系,又为什么要去读呢?“当时的我,有些愤青。我希望弄清自己的父辈、祖辈经历的生活。”事实上,回望过去,也是在为自己的现在寻找坐标。

他当然也读戏剧理论,但这些只能提供一个框架,用以填补角色血肉的还是演员的生活体验。“可能我读的70%的书最终都会忘记,但重要的是那种体验和感觉,它对我的精神影响,让我可能有所感悟,这对我的人生是很重要的。”他会利用零星时间阅读唐诗、宋词。“寥寥几句话,就能道出一个人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境遇。明明是一首描写风景的诗,却藏着忧国忧民的悲切,这里头的每一个字都是锤炼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演也如诗词,是一种对心境高度凝练的传达。

4

杨烁

白与黑的反复中,找寻最好的状态

窗外,天光逐渐暗淡。暮色为房间里的“白”笼上了一层“灰”。杨烁偶尔望向窗外,脸上原本欢乐的神情逐渐透出了凝重。

20多岁的杨烁埋头书本,或是站立于学校的舞台,清高、愤青,又有些拧巴。他一度认为自己是搞戏剧艺术的,不自觉地和影视圈划清界限。后来才感到:“这样是没饭吃哒。”现在想来,刚毕业的自己对世界一无所知,又不可一世。他转而开始奔忙,换来了多年满满的工作安排、不断提高的知名度,以及,银行卡上不断叠加的数字。“总觉得自己什么角色都能演”。开始演戏那几年,他坦言自己曾有过这种不可一世的状态。

当量的积累完成了,新问题又来了。“我发现我也有害怕的、触及不到的东西。”终于有一天,他感到,曾经依靠的技术与情绪都无法帮他真正塑造和传达人物了。表演,归根结底依靠的还是内心的东西。但就在这一点上,他一度觉得自己被掏空了。他越来越渴望重新汲取能量。“原来我是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但现在我更多的是在质疑。内心的东西是不是足够扎实?”

2015 年10 月末,《欢乐颂》尚未播出。他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思”的短文,以质朴的笔调袒露心境:“时隔七年再回到《生死线》团队去工作的时候,兴奋之余紧张。惭愧得一塌糊涂,慌张更胜当年:这么演对吗?真的过了?再来一条…… 一天下来我觉得自己像是一摊烂泥,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现在看来,这段独白就是他口中“质疑”状态的最好注解。

眼下,当我提起这篇被31 万次阅读的文字时,他依然感慨。

《欢乐颂》播出后,“包奕凡”这个角色让更多的人对杨烁印象深刻。浮华与孤寂相伴而来。他开始放慢脚步,以更为和顺的态度面对外界。“随遇而安,当你已经知道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律之后,就千万别反着来。”他说。

说这话时,已是夜幕四合,阵阵凉风拂过,鹅黄色的光带着暖意,从老洋房的窗户透了出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好像反反复复都是这样的规律,但人就是要在这个规律中找到生活最好的状态。”

12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