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潘粤明 | 夜时佛系 昼时少年

2018-05-11 来源:芭莎男士
“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想要真正理解这简短字句间意蕴深远的道理,必定要在沉浮世间闯荡一番,经历一番。通常人们会想,提起毛笔、蘸匀墨汁抄写《心经》的人;闲时画画、写首小诗的人,大概都带着老者的沉默与深邃。但当他笑着闲谈时,你会发现,这笑容间分明仍是少年。

3

潘粤明

从《情不自禁》、《京华烟云》到2017年评分最高的网剧《白夜追凶》,潘粤明饰演过许多不同风格的影视角色,从清秀少年、意气风发,到沉稳沧桑、冷静老练。而对于剧外的他,这两种特质在身上混合生长。如果说《白夜追凶》是哥哥弟弟间的角色交叉,那现实中的潘粤明,大概就是佛系淡定与少年依旧的属性叠加。

“ 翻” 出50 亿开门红

采访潘粤明的前一天晚上,“潘粤明坐姿”的话题出现在了微博热搜上,热度一直持续到第二天见到潘粤明本人。大家都说他在《吐槽大会》里“认真听讲”的样子太萌了。评论区里,粉丝叫他“熊猫”,亲切地称呼他为“奶潘”,刷几下就能看到用他的照片做成的表情

而他也的确是听前面几位的吐槽听入了神,“一直听他们前面有7 组人在吐槽,所以其实对于我来说,我就很矛盾。”他在采访时说。潘粤明的矛盾大概是快乐和压力的交叠。上《吐槽大会》录节目有一定的压力,因为脱口秀这种节目不仅是门说话的艺术,还需要人的智商和情商全部在线。不单单是技巧的掌握,火候拿捏得当更为重要。“因为我听他们讲就特别开心,有时候一开心就把自己给忘了。而且吐槽和唱歌不一样,完全凭自己,我不想看字幕,因为我喜欢说话比较生活化一点,因为朗读跟讲话、聊天是两回事儿,所以我后来就没有理会”。他在节目中玩笑说“反正我这点击率48 亿的网剧我也演腻了”。而就从《吐槽大会》到潘粤明接受采访不长的时间里,又有2 亿的点击率增长。如今,只要是有潘粤明的综艺,弹幕里能看到粉丝们一直在念叨着《白夜追凶》,而如果点开《跨界歌王》的视频,会发现不少网友因为被网剧圈粉,而重新回过头来补看综艺。

43 岁这年,潘粤明又一次占据了观众和粉丝们的目光,而这一次,他称得上是来势汹汹,也比之前更为成功。判断一个明星的热度,或许各大电视台、视频网站的综艺出镜率是最好的依据之一,而潘粤明如今的受邀频率,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强势“翻红”。与当初走红不同,热搜、真人秀、弹幕这些更加时髦的东西向他蜂拥而来。

1

潘粤明

不惑之年, 仍是少年

无论什么时代,内容都离不开平台的输出。换句话说,今天,在信息时代,就得充分适应移动互联网的环境。用潘粤明的话说,最大的不同就是“现在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事,一秒钟就全都知道了,信息传达在进步”。他认为这一点对于影视的帮助很大。“比如弹幕,我看弹幕的感受是很直接,你就知道了人家看这场戏的反馈,不像以前等好长的时间,等你得到这些信息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把它反馈到剧本的创作里了。”

就像潘粤明说的那样,移动互联网让每一个事件、声音都能快速发酵、传播。但他在这样的速通时代里,有自己的坚持。“对的我就听,不对的我就不听,因为我能做到很客观的评判自己的工作,有的人根本没看你的戏就说你不好,看你不顺眼,那你没必要去解释。”作为一个老演员,他似乎早已意识到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舆论生存法则是—都喜欢你是不可能的。

同时,作为电影人,他更清楚的是“经典即是永恒”。“只要是好东西,就会一直留在电影的海洋里。”他表达出了一种似少年一般的洒脱:“过去就是过去了,做过这个事开心就好了。”说这话的时候,潘粤明已过不惑之年,他道出的那些道理,看似轻巧,实则是岁月的磨练和沉淀。

2

潘粤明

非典型完美主义者

2017 年,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白夜追凶》。没有小鲜肉,不凭炒作夺眼球,就是这么一部用逻辑缜密的剧情和扎实的演技来说话的口碑剧,一口气拿下48 亿播放量。潘粤明一人分饰四角—哥哥、弟弟、哥哥饰演的弟弟以及弟弟饰演的哥哥。他用实力和个人魅力吸粉无数。《白夜追凶》的导演王伟,在潘粤明眼里是一个很有才情的人,愿意用没有尝试过的方式去表述那些画面,第一集开头那个长达7 分钟的长镜头,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进行拍摄。长镜头意味着没有切换和剪辑,每一个演员都必须配合得完美得当,镜头的移动也要顺畅且准确。这会比一般拍摄都有难度,不过与这样的团队合作,潘粤明觉得是值得的,最终,想要的效果都实现了。

演员这个职业对于潘粤明来说可谓是轻车熟路,他的成名作—用16m m 胶片拍摄的《情不自禁》至今大家也还会提及。没过几年韩国的作品《我的野蛮女友》在中国市场爆火,在将两部作品进行对比,问到关于“时机”的问题时,潘粤明讲到:“它有时代存在的契机,其实我们当时年轻的团队还是挺有前卫思维的,那我觉得其实是有市场的原因吧,然后整体受众,以及大家的欣赏水平,还有理念的推广、宣传的方式,当时没有达到人家那种质地,加上中国的盗版也很猖獗。”但同时潘粤明也相信,只要是一个好的作品,它就会一直留存并被人持续讨论,“因为它毕竟是时代的特色,它有当时奋斗过的痕迹。” 而不管是《情不自禁》还是《白夜追凶》,对于这二者的高口碑,潘粤明表示:“大家认可你的努力,就挺开心的,等于努力的方向是对的,以后就再照这个再接再励。”

《白夜追凶》导演王伟称赞潘粤明对演戏的力度控制得极其到位,观众也始终用演技炸裂来形容他。对于如此高水准的表演,观众会觉得,对于人物刻画,他多少带着点完美主义。不过和很多完美主义者不一样的是,他承认完美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不苛求于此。“因为一个是时间,一个是剧本,很多现场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所以尽量就干到满意,你啥样就是啥样,也没有啥挽救的机会了。”潘粤明说话全程音量不高,并没有沉溺在如今的成功里。

《白夜追凶》火了之后,让潘粤明最开心的是他的父母因此更开心一些,还有就是有机会遇到更多好的团队和剧本。至于自己,则是一种“平常心”。这是他现在特别喜欢的一种状态。如今的他,对生活有了更多思考和理解。“年轻的时候机会特多,但是不懂得怎么分配这些能量,做人做事都没有一个度,所以那种自信是盲目的,盲目的自信是你对现实状况不了解,文化缺失的一种东西,所以我觉得现在要看点书,去读点什么,然后把自己再投射到生活里面,尽量去做,脚踏实地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大概说的就是潘粤明的经历。今天的他,是过去每一步或平顺或曲折的路,铺就而成的一个真性情的艺术家,不只是明星和艺人而已。

4

潘粤明

归于一条平静之路

除了演员这个身份,现在的他多了很多爱好。在微博上可以看到他的很多书画,而他的粉丝也常在评论中附上他们画的潘粤明。2015 年11 月份开始练书法,2017 年3 月份,“白夜”正式杀青,他开始学画画。他说有这个想法是几年前和做书法的朋友喝茶,受他们的影响,他开始学习这些书画。“我爸爸老写字,我就看他一直坚持,成堆成堆地写,成堆成堆地扔掉。他上了一辈子班突然退休了,我觉得他是找到了一个安慰自己的方式。”每一个都有自我表达的方法,将自己融入其中,并能够有所得。

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潘粤明也开始觉得书法是博大精深的一种文化,并认可对内心的调节有帮助。但他谦虚地说,只是挺喜欢的,还不太懂。“笔墨太深奥了。好的宣纸是可以保存一两千年的,而且上色了以后就不会再退色,它就是很奇怪的一个东西,我觉得有意思。”这样的宣纸,有时间浸透其中,墨香混合着纸香,承载着的是提笔顿笔的心绪。它是轻薄的,同时也承载某种厚重感。这也是之前少年时期的潘粤明所未能领悟的事。时间推着人不停向前走,潘粤明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有所领悟。

随着身边很多朋友抄读《心经》,他也渐渐对此感兴趣。他认为主要是和自己的生存状态相仿。边抄写,边不自觉地熟记于心,等练字的时候就能自然而然地运用。从生涩到熟悉再到有点离不开的“瘾者”模式,这个过程大概是最有趣之所在。“那么多人都愿意去归于平静,踏踏实实面对自己的内心,聊自己的心,因为人很渺小,其实就是一粒沙尘,找一个内心的归属。”这是潘粤明对人生的参悟。或许褪去所谓顺逆,所谓兴颓,所谓喜恶之后,人生并没有真正的好时候和彻底的坏时候,便有了内心的平静。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