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冯静 | 行走南极

2022-07-11 来源:时尚芭莎
她是第一位徒步远征南极点的中国女性。她是第一位徒步到达南极大陆“难抵极”的人类,实现极地探险的历史性突破。5年之中,她心无旁骛,无止境地 挑战自我,就像歌里唱的那样 —— 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 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 to bear with unbearable sorrow, to run where the brave dare not go.而最终,她将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3

冯静

因为冯静,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难抵极”这个名词。何谓难抵极?the Pole of Inaccessibility,缩写为POI,意即不可抵达的极点,这个概念在上世纪20 年代被提出,每块大陆上都有这样一个地方,从这里向任意方向出发,都离大陆海岸线最远。而位于冰雪荒原中的南极大陆“难抵极”毫无疑问是这个星球最难征服之处,它不仅距离最远,而且海拨高达3715 米,比南极点还要高出近900米。有一位年轻的中国姑娘,徒步1800余公里,历时80天,创造了人类首次依靠双脚抵达南极大陆“难抵极”的奇迹。在此之前,全世界仅有8 名男性探险者,曾凭借风力,以风筝滑雪的方式到达此处。再往前,则要上溯到1958 年,前苏联出动了庞大的科考车队,探明了“难抵极”位置,尝试在此建立站点,但最终迫于恶劣的环境放弃值守,只留下了废弃的建筑在荒原中,被南极的风雪渐渐掩盖。

去摘遥不可及之星

“POI 最吸引我之处在于它是一个侘寂之地,这是人类可以到达但不能征服的地方。”去“难抵极”没有路径可循,事实上,从1967 年到2007 年整整40 年,这里是消失于人类视线之外的。直到2007 年,由4 名男子组成的风筝滑雪探险队借助风力拖行才重新找到此处,这次发现轰动了整个南极科考圈,也为13 年后冯静的这次行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我知道了精确到度、分、秒的坐标,我确定十几年之后,这个建筑仍然不会被完全掩埋。”对一旦确定梦想就坚定不移的人来说,这样,就足够了。北京时间2020年1 月25 日19 时18 分,在茫茫雪原上跋涉80 天后,冯静发起的“行则将至”远征队一行三人终于走到了“难抵极”。为了这一刻,在过去的5 年中她从未有点滴放松,无间歇的艰苦训练、无休止的推进计划、无止境的挑战自我,以一腔孤勇将壮丽梦想变成现实。正像她预计的那样,废弃建筑和建筑顶端的列宁雕像仍然还在,现在它的高度变成了1.5 米。“可以想象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只要没有人工干预,它最后肯定会被彻底地掩埋掉,大自然正在慢慢回收它的领地,这就是南极,一个你可以到达,但不能征服的地方。”

而这一刻,这一幕,冯静来过,见证过。从未有人靠双脚到达的地方,为什么成为冯静的目标?时间倒回到7 年前。那时候,冯静的身份还是一名环球旅行者,去过无数的地方,而南极洲是她最后一个还没有涉足过的大陆。“开始的时候是想找‘最后一分钟船票’,搭个票价低点的邮轮去南极,可是在寻找信息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搭邮轮其实是不能满足我对这片大陆的好奇心的。”追根溯源,所有的梦想都有萌发的过程,冯静很难确定“走着去难抵极”这个念头是什么时间产生的,但她可以确定的是,从十几岁时候读到那些让人神往的探险书籍开始,梦想的种子就已经扎根于心底了。“当我回溯这段经历的时候,我能想到的是日本探险家关野吉晴,他的《伟大的旅行》这本书对我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如果说一定要有个开端,那就是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对旅游的认识完全改变了。”

2

冯静

拉练南极点

冯静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在国企拥有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然而,最终她选择了辞职,成为一名环球旅行者。“曾经我对旅行的认识更接近旅游,就是依赖像《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这样的指南书,大量地借鉴上面的介绍去安排自己的行程。然而,关野吉晴的旅行方式极大地震憾了我,他用10 年的时间反向重走700 万年前的人类迁徙之路,不借助任何机械交通工具,徒步、乘坐驯鹿拉的雪橇、骑马、骑骆驼,当然,也有越野滑雪穿越冰川。”从那时候起,冯静才开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旅行。“那一次我从北京出发,穿越亚欧大陆,多数时候是采用陆路交通,全程沙发客,还在路上搭车,整个行程持续了7 个多月。”而现在,站在这片广袤的冰原大陆面前,自然而然地,她有了在南极徒步的想法,而徒步就要有目标。“我并不热衷于到访从来没有人踏足过的地方,这种地方在南极是存在的。于是我选择了难抵极。我想感受的是面对完全未知的世界,一路探索的艰辛和骄傲。”这个瑰丽的梦想最初看起来是那样不切实际。

33 岁,身高164 厘米,体重50 公斤,不会滑雪,没有寒冷地带生存经验,这样的一个中国姑娘却想完成人类极地探险史上从未有过的挑战.电影剧本都不会这样写。

她给10 多位极地向导发了邮件,只有PaulLandry 非常认真地回复了她的咨询,并且提出了很多专业的建议。冯静立即开始了行动,在国内进行了8 个月的体能训练后,她去了挪威,在那里接受越野滑雪的专业训练和评估,回国后继续进行针对性训练,背包系上长绳,拖着旧轮胎,模拟雪橇拖带行李,每天夜里因地制宜地练习,一走就是4 个小时。为了强化腿部力量,她几乎每天完成一个半程马拉松……南极点成为她的阶段性目标,去那里检验自己的训练成果吧!“很多人会把它当成两次远征,但我总是说,永远只有一次远征,去南极点,只是一次适应性训练,是我持续不断努力的一部分。”2018 年1 月8 日,冯静越野滑雪1130 公里,历时52 天抵达南极点,成为首位徒步远征南极点的中国女性,她的一次拉练也成为了极地探险史上新一行纪录。

1

冯静

Every Step

在南极大陆徒步是种什么感受?海拔两三千米的荒原,体感温度零下50℃,孤独的一行人,所有的物资都必须随身携带,雪橇拖带着行李超过70 公斤,全部靠自己拖行。 在极昼期,南极没有黑夜,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上,根据国际协调时间算好太阳位置,确保它是从身后照射过来,否则雪地的反光会极大地妨碍视线,而即便如此,在白茫茫一片的雪原中,视野也极其受限。每天的饮食都是限额的,唯一能吃到的热食是晚餐时用煮沸的雪水冲泡的脱水食物,一切仅够维持最低标准的生存,吃不饱也绝不能透支第二天的食物。一直是白天,一直往前走,行程精确得像一道数学题:每隔2 小时休息10 分钟,每天行进10 小时,推进20 多公里,共计1800公里的征途,就这样一步步地走过来。出发前冯静忽然发烧呕吐,病未痊愈她就踏上了征途,以至在之后的80天中,咳嗽、鼻塞总是困扰着她,加上高原反应,一直在极限状态下高负荷运转的身体,在征途中伤痛不断。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让她丝毫有退缩的念头:“走下去,坚持走下去,不要被情绪所左右。

远征,一定会遇到困难,它不是一条康庄大道,你就唱着歌走在上面,不是这样的。”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一种公平。“我愿意去承受,虽然它会给我带来很多的痛苦,但这是代价,如果你想做成什么事情一定是要有代价的。”滑雪板的顶端,她写上两个词:Every Step。每一步,每一米,每一个小时,每一天,“远征,除非你遭遇特别大的变故,否则没有哪一天是决定性的,每一步的努力都直接关乎结果,所以只能不断地做好眼下的这些事情。”冯静唯一的信念就是,不管今天发生了什么,只要能走就要坚持向前走,去“难抵极”是一个大目标,而每天,她都要为这个大目标去实现一些小目标。2019 年11 月7 日,冯静从南极新拉扎列夫考察站附近的阿斯特里德公主海岸线出发。2020 年1 月25 日,到达“难抵极”,刷新了人类极地探险史。“当时走到那里,最清晰的感觉是,这一切是我应得的。今天我能走到这里,我能站在这里,我能实现我的梦想,达成我的目标,这一切都是我应得的,因为我没有偷懒,没有任何投机取巧,没有捷径,什么都没有,在过去的5 年中,我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休息日,不停地在做这一件事情,完全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2018 年12 月,从南极点归来后,冯静加入北京冬奥组委滑雪战队,成为特邀队员,担负如何适应极寒环境的培训工作。“远征不是竞技体育,所以它不去拼一个纪录一个速度,或者是那些通常我们可以量化的东西,但我觉得它的精神和所有体育运动的精神是相通的,要坚持,不要放弃,不能轻易地说不行,在每次跌倒后都要想办法爬起来。”出发前往“难抵极”的时候,她的行李里装了三件“奢侈品”,一本《伟大的旅行》,两位今年的“顶流”.北京冬奥和冬残奥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站在“难抵极”,旁边是被岁月洗礼的列宁半身像,她抱着两只吉祥物,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从“难抵极”回到北京,冯静坐下来,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不可征服——中国姑娘徒步南极难抵极纪实》,记录这场探索意志无疆的极限生命之旅。“我渴望抵达POI 时最后一步的光荣,但只有迈出不间断的每一步才是连接起最后一步的唯一通途。远征没有好走的路,只有想走的路。”

 

编辑:文冀 / 摄影:危玮 / 采访、文:厨花君 / 妆发:伟亚 / 服装造型:秦蕾 / 编辑助理:李欣宇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