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瑜
这是典型的黄景瑜式画风。他出生在丹东,这是中国万里海岸线的最北端,鸭绿江的入海口。而这一次拍摄,他来到了中国海岸线的另一极——海南。椰子是这里最具代表性的物产之一,也代表着这里与家乡截然相反的自然景观,永不结冰的海面、茂密的常青草木、沙滩与礁石交错的复杂地貌,高大的椰子与棕榈树点缀着海天交接的风景线,带来一种天然的属于探索与壮游的氛围。
“壮游Grand Tour”一词原指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少年间流行的传统旅行,中文翻译“壮游”一词则来自杜甫的诗词《壮游》。在最初,狭义的壮游旅程总是始于英国的多佛,在横跨英吉利海峡之后,欧洲大陆的辽阔平原与雄伟的阿尔卑斯山一路铺陈,立下年轻旅行者们所要“征服”的一处处地标。
黄景瑜
黄景瑜从小就认为:人生不止一种可能性,我也可以更自由地生长,现在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成为演员,是他人生壮游的开始,小到一阵拂面的海风,大到将自己完全变成角色所饰演的另一个人,这些未知永远都在吸引着他。
来到海南,黄景瑜深入本地村落,也和当地的椰农们体验了这里原生态的生活,当地人用竹竿制作的钩子来勾取树上的椰子,在运输时选择让椰子随河流漂回村庄以减少对果实的损伤,连工作口渴时用来喝椰子的吸管,也是取材于椰林之中。
黄景瑜
“寻找绿岛”的壮游,在他看来就是一次特别好的连接身体与世界的练习,从工作时相对固定的场景里跳出来,接住地气,真实和生动是表演的核心之一。而这需要演员对生活有更多理解,对自己有更多理解,将自我变得更生动,表演才会更有深度,更能打动人。
在这过程中,他用自由的能量消解了我们拘谨的预设,用开放的问答创造了一个“简单又丰盛”的黄景瑜30问。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问答。
黄景瑜
Q&A:
什么时候最不像“黄景瑜”?
黄景瑜:拍杂志的时候。
用三个词形容自己。
黄景瑜:自己形容自己啊?我不会形容。
给“黄景瑜审美”下定义。
黄景瑜:还可以。
黄景瑜
如果你是主编,给今天的拍摄主题取一个名字。
黄景瑜:黄景瑜在寻找椰子的路上。
以后想起今天的拍摄,第一反应是什么?
黄景瑜:体验了很多不一样的项目,带我坐了船、下了海、进了丛林。
今天的拍摄如果发一条朋友圈,会写什么?
黄景瑜:哇~很开心拍杂志。
黄景瑜
今天拍摄过程中,你最放松的是哪一刻?
黄景瑜:在水里的时刻。
戒不掉的“无用”小爱好是什么?
黄景瑜:早起。
出门前耗时最长的步骤是什么?
黄景瑜:刷牙。
黄景瑜
用一道菜形容自己的性格。
黄景瑜:牛排。
最拿手的一道菜是什么?
黄景瑜:西红柿炒鸡蛋。
你更擅长照顾人,还是更常感到被照顾?
黄景瑜:被照顾肯定擅长啊,这谁还不会被照顾,但是照顾人,我也有这个能力。
黄景瑜
如果没人打扰,你会是什么状态?
黄景瑜:去打扰别人。
前往自己的绿岛,最不能缺的一件物品是什么?
黄景瑜:我自己的绿岛啊,海岛最不能缺的就是供应商,淡水啊、食物啊。
上一次来海南是做什么?
黄景瑜:上次来海南也是来拍摄。
黄景瑜
如果没有网络,你可以在岛上生活多久?
黄景瑜:没有网络,其他的也不给吗?你啥也不给,给网络也活不下去啊。
什么事是你从小开始坚持到现在的?
黄景瑜:好像没有啊,除了这个生命体征之外,好像没有什么一直坚持的东西。
起床后第一件事是做什么?
黄景瑜:看几点了。
黄景瑜
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做什么?
黄景瑜:看几点了。
肌肉减10斤or身高减10厘米,你选择哪个?
黄景瑜:肌肉减10斤。
增肌期和减脂期哪个更痛苦?
黄景瑜:就看你找哪种借口,你要是找那种狂吃的借口就是我在增肌期,你要是一直找那种怎么练也练不大的借口,那就是我一直在减脂。
黄景瑜
如果拍运动题材电影,最想演什么项目?
黄景瑜:搏击。
如果身体能改装,最想升级哪个功能?
黄景瑜:细胞无限分裂。
更喜欢河流还是海?
黄景瑜:更喜欢海。
黄景瑜
“乘风破浪”和“近水深处”,你更向往哪种状态?
黄景瑜:乘风破浪。
如果变成一种水里的生物,你想当什么?
黄景瑜:水母。
最想尝试但还没演过的职业角色是什么?
黄景瑜:现代特工。
黄景瑜
收工后最想立刻做的事情是什么?
黄景瑜:先冲个淡水澡。
十年后的黄景瑜可能在做什么?
黄景瑜:没什么变化吧。
黄景瑜
形容一下你期待的未来生活状态。
黄景瑜:没什么大的烦恼,别太有烦心事儿。
用一个颜色形容自己。
黄景瑜:黄色。
总策划:徐宁 / 摄影:何开拓一 / 编辑:毛阿达、胡艺凡 / 造型:刘鹏飞、邢惠 / 妆发:徐立晓(Xiao² Studio) / 撰文:Kristin / 摄影助理:郭东伟 / 制片统筹:张霜晨 / 编辑助理:李惠琳 / 资深美术总监:吴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