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亮点 > V CHINA

人物 | 韩真 & 周莉亚:同行之径

2025-10-29 来源:V中文版
双星系统,是浩瀚银河系中最奇特的现象之一。这些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它们互相绕转,似在无垠的黑暗中持久而恒定地起舞。相比单独的恒星,双星总能圈起更大的宇宙。

12

韩真 & 周莉亚

成为“舞坛双子星”,对韩真与周莉亚来说,意味着二十三年如一日地在舞台上携手、在创作中同行,同样持久而恒定,并肩走过彼此艺术生命的每一程。

从《沙湾往事》《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咏春》,到广受好评的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只要韩真与周莉亚的名字并排出现在“导演”一栏,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准备好掌声,安心期待好戏的诞生。

从年初至今,她们将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晚会的筹备与创作。如今“大考”初歇,她们提得最多的词是“放空”,不约而同地选择屏蔽外界的喧嚷,希冀归于平静之后,迎接下一次从零开始的创作航程。

13

韩真 & 周莉亚

深邃潜行

九三文艺晚会带来的感动与忙碌一齐落幕,近一段时间,抛却因电影《只此青绿》的重映而参加了一些宣传活动外,韩真与周莉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放空”上。“我和莉亚会尽量不去多看这些讨论,想要尽量放空,”韩真说,“但我们知道这场演出获得了大家的喜爱和认可,这对我们来说,会觉得一切非常值得。”

在创作中保持高度的集中和绝对的专注,在她们看来,是创作者最不值得标榜、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我俩在创作开始之后几乎就是‘封闭’的,这段时间对生活中的其他一切都会有自然的排他性。”一直以来,韩真和周莉亚都会在一部作品开启创作、开始采风的第一天就进入高度投入的创作状态,尤其到了进场合成、临近演出的时候,两人都不太可能睡得好。“最终你所享受的作品搬上舞台时那一份喜悦和内心的满足,是需要一个同等体量的压力作为代偿的。”

舞台是瞬时艺术,表演、舞美、光、音乐随时间流转,只要大幕拉开,每一秒都不可复制与重来,在某种意义上每一场演出都是一次全新的、不可预知的呈现。而导演的工作,是要在舞台上为这些“不确定”“不可控”去赋形、定向,有时像抽刀断水,有时像剪雾裁烟。

15

韩真 & 周莉亚

“创作就像是在冗长、漆黑的隧道中行走,有时候你自己也看不到方向。但作为导演,你不仅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告诉自己可以往前走,还需要壮着胆给你身后所有的人一个坚定的眼神,让他们放心,跟着我们走,就一定能走到隧道尽头。这时候只能‘相信相信的力量’。”周莉亚说,“但我们特别幸运的是有彼此,在觉得很难的时候,一转头看到彼此的眼睛,就知道,我们可以。”

眼中看见彼此的辛劳,心中疼惜彼此的付出。她们之间有个不成文的默契:工作中,能一个人“扛”的事,绝不“耗”两个人。在创作九三文艺晚会的这段时间里,带着所有人的期待,她俩在千头万绪中忙得脚不沾地。那时候,周莉亚和韩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加油,坚持住!”

“韩真的妈妈来北京看她,发现家里乱得像被‘打劫’过一样,就知道她最近有多么忙碌,心疼得在沙发上哭了十几分钟。” 说到这里,周莉亚抑制不住地哽咽起来。“我们会因为彼此的存在而缓解那种创作的孤独和焦虑,”韩真说,“我觉得我们都有一双‘看得见他人付出的眼睛’,就像家人一样会心疼彼此。”

16

韩真 & 周莉亚

“在一团浆糊中,泾渭分明”

拍摄时,不难窥见韩真与周莉亚之间无与伦比的默契与创造力。

当造型师拿出两套服装供她们选择时,她们总会第一时间问对方:“你想穿哪件?”这询问并不是客套,而更像是一种习惯,因为三秒之内她们其中的一位就能做出决定。拍摄正式开始后,摄影师只要简要提示,她们就能迅速利用服饰的形态、光线的分布和彼此的表现力达到甚至超越拍摄的预期,不需要过多的商量,一句“一、二、三,走”,快门声咔嚓,镁光灯闪烁,电光石火间,一切已然呈现。

“所以为什么每次采访,大家都要问我们‘如果在创作中产生分歧会听谁的’这种问题呢?”韩真一脸困惑地反问。“这对我们来说从来不是问题。”

14

韩真 & 周莉亚

无论是知晓艺术工作者往往个性鲜明、艺术创作主观性强的行内人士,还是抱着“两位女性合作时一定存在竞争和矛盾”这一普遍认知的行外观者,总不免对韩真与周莉亚在创作中究竟是否会产生矛盾、究竟谁是那个“拍板的人”等问题产生无尽遐思。实际上,二人从学生时期就开始一起排作业,一直以来,她们对于创作的判断从来都“比较相似”,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创作的默契也不断滋长。

“现在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习惯,就是创作中有些部分我可以直接拿主意,有些部分真真会拿主意。”这样的职责分配甚至不需要事先沟通,往往在课题出现的当下,分工就心有灵犀地确定。“甚至有些东西我会知道,我即使拿不定主意也没关系,莉亚会去盯;相反也是一样。分工好像每次还都不一样,我觉得我们俩是在‘一团浆糊’中泾渭分明。” 

“即使遇到两人意见不同的情况,处理起来也很简单。当我看到真真对这件事有百分之八十、九十的坚持,但我可能只有百分之四十、五十时,我就会选择相信她的判断,她对我也是这样。不过这种情况很少,极少。”

17

韩真 & 周莉亚

创作是渐次打开一扇窗,又一扇窗

在一次行业研讨会上,有评论者描述韩真与周莉亚的舞剧从观感上“很像电影”。在她们的编排下,固定的镜框舞台仿佛有了“变焦”的能力,切换出特写、全景的效果,仿佛在舞台上进行蒙太奇。因此她们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格外细腻,形象格外丰满,观感不会单一。

但在她们看来,这些变化、突破和创新都是“不自觉”的行为。在创作中,她们并没有主观地试图模仿、兼容其他艺术门类的元素,只是立足题材本身展开创作。“我们两个在触碰到新的题材时,不变的有一条,就是要挖掘题材当中每个人物最‘真’的部分。比如《只此青绿》中的希孟,比如《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这些人物在历史上都是鲜活的,他们的情感、牺牲与品格,本身就是在那里的,作为创作者你要很真挚地跟他们去做心与心的交换。我们没有刻意地站在哪种视角进行创作,我们都是站在‘人’的这一边。”

对她们而言,舞剧的创作开始于排练厅之外。“下地”之前,韩真与周莉亚往往要经历漫长的案头工作和采风积累,一部作品短则两年,而耗时最长的《赳赳大秦》,前期工作则做了整整六年。“我觉得能力可以有大小,但是对待创作的这份真诚不能有大小。就像撒网一样,从一个点抛进去,然后慢慢散开,只要我们能查到的都会去看,当对这个题材的感受和认知足够多的时候,我们才能形成在舞蹈本身上的创作动机。”周莉亚说。

因为积累和感受得足够多,所以《咏春》在武学奇绝之外有了“香云纱”的迤逦,《只此青绿》在画卷之外是创作者与劳动者生命的歌咏交叠,《永不消逝的电波》以饱蘸地域特色的人间烟火反衬了英雄的孤胆壮烈。“所以我们在创作之前要走到题材的发生地,去触摸那些人物的生命痕迹,当你仿佛感受到他们真的站在这里,空气是什么味道、阳光是什么温度、草木在怎么生长时,那个人就会真的走进你的心里。每找到一些素材,就像推开一扇窗,一扇一扇地推过去,才可能看清他的全貌。”韩真说。

19

韩真 & 周莉亚

“双子里”的“班味”祛除法

如今,她们作为总导演合作的第一部舞剧《沙湾往事》已走过十年、演过三百余场,《永不消逝的电波》首演以来上演逾750场,《只此青绿》在国内外演出超800场,九三文艺晚会至今仍在网络引发热议。当舞剧从小众的艺术形式,变成动辄“一票难求”的全民记忆,盛名之下,韩真与周莉亚越发追求“归零”。“我们希望关注点都在作品上,创作结束后我和真真其实都比较想‘躲起来’。”“让作品出去‘闯荡’,我和莉亚留在排练厅里就好。”

除了创作,韩真与周莉亚最爱挂在嘴边的词就是“下班”“放松”。“我们放松的方式就是,两个人尽量不要见面。”韩真话音未落,两个人就一起大笑出声,“因为我们一见面就会给彼此带来‘班味儿’。”

18

韩真 & 周莉亚

她们笑称,在生活中不会“打扰”对方。朋友都说只要她们二人挨在一起,属于导演的气场就会蔓延。“我们的朋友往往也都是舞蹈行业相关的,他们都说我俩只要坐在一起,眼神和气场都变了,很有压迫感,仿佛下一秒就要去抠动作。我们俩都很久没有单独去逛街或者吃饭了,如果非要一起玩,就得有很多其他朋友来冲淡我俩带来的‘班味’。”

测过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韩真和周莉亚都是“i人”,而导演的职业属性就是要不断地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输出观点、表达创作,所以“下班”对她们而言格外重要,这是能量回流、充电的时刻。没有工作的时候,韩真喜欢找一个环境好、氛围佳的咖啡馆喝下午茶,周莉亚则喜欢出门旅游,尤其喜欢滑雪,一动一静,互不交叉。

“其实,真真不是不想尝试滑雪,她只是不想跟我一起滑……”

“对啊!我可不想滑到半道,突然被人拽住说:‘真真你把头盔拿下来,我跟你说个工作’……天哪……” 

11

韩真 & 周莉亚

对“班味”的排斥也不仅体现在生活中,在她们看来,对于艺术的感知和积累都不需要刻意为之,创作的节奏也不宜太频。从去年开始,韩真和周莉亚就有意地放慢了脚步,希望清空身心,重启沉淀。“刻意的积累或者借鉴,会让创作也带有‘班味’。”周莉亚说,“反倒是创作者状态更松弛、整个人更‘放下来’的时候,才能见众生、见天地,创作出的东西才会更生动。” 

韩真与周莉亚形容彼此的关系,是并肩走过黑暗隧道的同行者,也像是校园里的同桌,“永远一起记笔记、写作业,下课各自出去玩,上课又回到彼此身边”。

“越是喧嚣的时候,我和莉亚都会越清楚,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接下来我们还是会认真做好每个作品,创作灵感的生发还是源于兴趣、情感及对创作的渴望。”“未来一切都不会变,我不会变,真真也不会变,因为我们对创作的自我要求永远不会变。”

这是一种怎样的自我要求?

“对待每一次创作,都当做第一次那样。其实一部作品它收获的成果如何,我们是无法控制的,我们能控制的就是每一次都竭尽全力。”

 

 

出品:李晓娟 / 监制:滕雪菲 / 策划:MOGU.X蘑菇仙 / 摄影:Crann金金 / 撰文:陈璐 / 化妆:幺火 / 发型:李沅镁(HUATIANQI BEAUTY) / 造型:小瑜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