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亮点 > V CHINA

封面人物 | 辛芷蕾:欲与求

2025-11-07 来源:V中文版
欲望,一个浓墨重彩的词语,被人赋予褒义或者贬义,为人挂念。辛芷蕾,一个野草繁花般的名字,无论何时念及,都有阻挡不住、呼之欲出的生命力。欲望就是生命力。

a11

辛芷蕾

欲望

巴黎的初秋,天空湛蓝。地面上的建筑物,被金色的灿阳涂抹出文艺复兴时期般的氛围。古典建筑与现代时装交相辉映,使得呼吸都变得浪漫起来。

获得威尼斯影后殊荣后,这是辛芷蕾第一次回到巴黎时装周。不久前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梁朝伟也带着作品前来,并在此前获得了威尼斯终身成就奖。辛芷蕾初入行时接拍的第一个广告,就是和梁朝伟搭档的。想起那时的初见,她感慨良多。冥冥中,一切似有玄妙的牵系。“当年看到他,就像见了‘神’,如果你注意到我的眼神,那完全是真情流露。现在想想,人生很奇妙,一切皆有可能。”

a1

辛芷蕾

距离威尼斯之行已近一个月,兴奋、激动、欣慰,万千滋味,已渐渐平复。“我现在的期待,就是《日掛中天》早日和大家见面。” 辛芷蕾说。

她像是“欲望”这个词语最好的代言人,也是最好的实现者:追求时热忱,实现时热烈。

a3

辛芷蕾

当电影节在喧嚣中落幕,又一场时装盛宴开幕。此时在巴黎,穿过锦绣浮光,辛芷蕾眼中那明晰的欲望轨迹,则是“认真”。“每个人都在认真做事。品牌也好,工作人员也好,都在认真地准备服装或者做一场秀,所有人都在认真对待。这和演戏是一样的。虽然欲望是一个很大的标签,但其实就是认真、专注、实现。”

欲望是行动力。对辛芷蕾来说,无论是时装周,还是影视剧,她展现出的更自信的那一面,“是一点儿一点儿累积的”。阶段性地,她也会回望自己,“就像我演话剧也好,拿奖也好,一步一步,就会走得更自信”。

a13

辛芷蕾

欲望是推动力。此前,她有许多机会,都是靠自我争取的。“有时候我没想好就先行动了。哪怕做错了再改正,也比空想好一万倍。”日积跬步,以至千里。现在,“事情都变得简单了一点儿。这也是我一直想要的:我希望自己有选择权”。

从东北小城鹤岗,走到威尼斯、巴黎,将近一万公里。一步一步的上行路,像爬坡,简单却坚持。支撑辛芷蕾的最大的欲望,或者说原动力,是什么?

a18

辛芷蕾

“我想要有短期的目标,也有长期的目标。最大的动力,就是我遵从了自己内心的欲望,我想要,就用尽办法去得到。”

以前辛芷蕾接受采访时曾说,她有过“不想要”的阶段。但想想,从未拥有而谈不想拥有,未免有点可笑。“追寻欲望,实现欲望。最终,我想要的是放下。”

a22

辛芷蕾

“随着阅历增长,你见到天地,再见到自己。最后,你想要的是不再被欲望驱使的那种内心平静,是放下。但这是要有过程的,你必须先得到,才能祛魅,最终放下。欲望只是过程,不是终极目标。”

在《星空演讲》中,辛芷蕾有过一段真情流露的发言。她说,最开始驱动自己的,是对金钱的渴望。那时候她想改善家中的条件,那是她当年的目标。然后,欲望一点一点发生了变化。“变化也遵从自然规律,就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存、安全感、自我实现……现在,自我实现的部分,还在实现!”她的声音里带上了笑意。

a10

辛芷蕾

勇敢

“还在实现”的自我实现,辛芷蕾觉得才刚刚开始。

“未来选择权多了一些,我希望善用它,拍一些真正有力量、女性叙事的好作品,然后……哈哈,名留影史!”——你看,她总会在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振聋发聩一把。

“未来希望大家说起我,更多的不再是某某称号,而是我的作品,‘辛芷蕾啊,她的这些戏我都看过’。”——这是她对自己“名留影史” 的描绘图景。

a6

辛芷蕾

石子投入池塘,当然会激起涟漪。就像当年,说出“你好,我是国际巨星辛芷蕾”的她,当然曾经被明里暗里嘲笑过。“但是不要害怕被嘲笑,因为那是你自己的人生。一定会有嘲笑声,而且嘲笑声还很大。你不要将它当作一件很可怕或者不能接受的事情。你要接受一切的声音——世界上有那么多人,不可能每个人都和你一样。要允许不同的声音。”

接受不代表止步。其实,辛芷蕾在用“国际巨星”做自我介绍时,鼓起了勇气,但她心中也并没有百分百的底气。她的态度是,“不是做到了才能大声说出自己的欲望。做不到又能怎样呢?至少你敢于说出来,才敢于行动”。

a4

辛芷蕾

“对于欲望,怎么去行动,怎么去得到,每一刻都在发生,只不过它们没有被定义为高光时刻而已。”她很明白这一点。

勇敢,对辛芷蕾来说,也不总是一鼓作气。在更长久的时间里,偶尔随性,偶尔摇摆,也可以。“不用总是坚定,哪怕不坚定了,摇摆了,躺一躺,再找一找,也不是不行。过程中遇到什么过不去了,那就过不去。”

a20

辛芷蕾

辛芷蕾是个随性的人,她自我描述为:“喊着最热烈的口号,但如果我尽力了,得不到,我也欣然接受。”

那么是什么,让勇敢始终如一根线,未曾折断,绵延牵扯?“有一部分肯定是性格使然,另外一部分,是生活的一些磨难给我上了有用的课,让你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没有一节人生课程是白上的,好好吸收它们。”

a23

辛芷蕾

为了匹配自己的欲望,辛芷蕾在自我探索和自我拓展的路上,有时也会逼迫自己。“就是当你意识到你想要什么,但能力不足的时候。”就如接到话剧《初步举证》中文版的邀请之前,辛芷蕾没有演过话剧,但她接下了,100多页的台词,近130分钟一个人的演出;就如《繁花》之前,李李这样风情万种又神秘莫测的女性角色,也是她的未知区。“你明知自己不足,就站在那里等变化吗——永远不可能有变化。不要将自己预设成天降馅饼的幸运儿,你就是个普通人,天降大饼,你也要出门才能接着吧?”她再次哈哈哈地笑了起来。

a16

辛芷蕾

再次回忆在《初步举证》中文版和《繁花》阶段的自我逼迫,辛芷蕾的心得是,“困难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你的潜能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得多。只不过一开始,你被想象中的困难吓到了,不敢前行。直到你迈出这一步,你才发现,其实它没有想象中庞大和可怕”。

自我逼迫阶段,辛芷蕾会怕“坏了,搞砸了”吗?

a21

辛芷蕾

“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挑战一件事,就有失败的可能。你要能接受最坏的结果。如果能接受,你就去做。如果你连接受最坏结果的能力都没有,就别去挑战。”她说。

待到《日掛中天》,勇敢还在,但渐渐变成了水到渠成。“曾美云这个角色,我还是有把握的,没有那种我要打败谁、我要挑战什么的想法。我有能力完成,也能演绎得挺好——你的能力已经到了一个阶段,一直在等一个机会到来,它来了,水到渠成。”

a12

辛芷蕾

但因《日掛中天》中的表演,她获得了威尼斯影后,直到领奖的前一刻,辛芷蕾都有点不敢相信。“这是我这么多年积累的演技成果的正常展现。”获得影后对她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奖励。“对,一定的,感觉这是对我这么多年坚持的非常大的肯定。”辛芷蕾说。

得到影后桂冠后,辛芷蕾感谢了很多人,也和过去做了些感恩和作别。是否,这也是对自我在这个阶段的交代?“我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的内心,括追求平静和学会放下。当你背负一些东西时,你不会平静,也不会开始放下。就和那些说出口的欲望一样,是一个道理。”

a19

辛芷蕾

主导

谈话过半,再次谈到欲望时,对话开始直奔核心。“你是否觉得直面自己的欲望和野心是一件特别好的事?”这个问题终于被问了出来。

辛芷蕾的回答,一如她本人的观感,直接、坚定。“它本来就是一件好事。不分男女。它是最终的驱动力。

a15

辛芷蕾

“只要有欲望,就要正视它,满足它。这样,你才能祛魅,才能平静,才能放下。而且,有欲望也是一件平常的事,不要过度压制,也不用过度褒扬。当然,以前我们对欲望总是说不出口,藏在心里,其实这样不利于健康——说出自己的欲望,别憋着!”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听到辛芷蕾飞扬的笑声了。怪不得,前几天看到她在巴黎的一些图片,大家会说,这样的辛芷蕾,看起来气血充足。

近期,她听到周围的声音也多了许多鼓励和真诚的祝贺。她切身地体会着,“这个时代,这个阶段,大家也愿意看到类似的事情发生。可能大家从我身上又看到了很多希望。明年、后年、未来,希望越来越多的华语电影人得到这样的奖励”。

a14

辛芷蕾

威尼斯之后,《日掛中天》的导演蔡尚君接受采访时说,曾美云是一个复杂又不能太复杂的角色。塑造她,简单也难。辛芷蕾曾和经常合作的演员探讨过:“许多演员最终追求的就是无痕迹的表演,类似纪录片。看起来简单——只要让人物生活在银幕里,让大家觉得她是个真人就行——做起来挺难的。一般的表演,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痕迹。”

蔡尚君说,他的方法是,给辛芷蕾一幅蒙克的画作《夜》,她很快明白了。“但其实我没看!”笑声回荡起来,不愧是东北女人辛芷蕾。“他确实推荐了,但我对剧本和角色还是有把握的。”她没有按照导演的方法去做,因为她有自己的一套。“我还是想从剧本对人物的第一感觉出发。我挺害怕先入为主——比如看了先导片之类,有了第一想象,觉得自己应该按照那个方式走,这会影响你见到剧本时的判断。我也不希望自己有模仿什么的痕迹。其实导演前期和我沟通的时候,也已经讲得很清楚。”

a5

辛芷蕾

蔡尚君说,曾美云的现代性在于,她更自主也更自立。在辛芷蕾看来,曾美云也是一位集合了欲望的女性,“她的欲望很简单,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但生活的层层压迫,将她逼到了绝境”。

辛芷蕾很喜欢蔡尚君在拍摄《日掛中天》时所保持的克制。“导演没有过度渲染,我们演员也没有过度表现的欲望,只是用最平实的方法,像在太阳底下摊开了一样,让大家来看,大家来感受。这是很真实的。”

a25

辛芷蕾

2016年柏林电影节,辛芷蕾以《长江图》走上了三大电影节的征途。2025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她带来的是《日掛中天》。对比起来,“《长江图》更像一篇散文,一首诗,一幅水墨画,给予人无限的想象力;安陆可以比喻成山川河海,一切的化身。而《日掛中天》,像一部平实的纪录片”。

从《长江图》时期学到的从内向外塑造人物的方法,到《繁花》时期明了的从外向内塑造人物的路径,此刻,辛芷蕾在表演方式上,来到了“可内可外”的阶段。“角色需要我怎么样,我就怎么样。比如《日掛中天》,就绝对需要从内心出发,需要真实。不过它的从内向外,和《长江图》也不一样了,我的理解更深层了。”

a9

辛芷蕾

“我们是主导叙事的”,不久前,辛芷蕾曾经写下这句话。此刻她用很小的例子说明它——拍摄《繁花》时,王家卫导演对她说,李李和宝总走路时,不要平齐,也不要跟在他身后,她要永远走在他前面半步。

女性,逐渐成为主导力量。无论是在影视剧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辛芷蕾都和许多人一样,感同身受。“我们生活在一个很好的时代里。也是因为大家勇于去发声,说出欲望,敢于实现欲望,才慢慢形成了这个很好的时代。”

a8

辛芷蕾

演员是孤独的职业,聚散有时。但就是这样的牵绊、理解、激励和同频,让辛芷蕾也不再孤单。“主体性是女性真正的魅力。穿得多么漂亮,妆容多么美丽,那些是加分项。真正的魅力,是她的灵魂,她的主体性——我们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发光发热,这多么好,多么美,多么生动。”

 

 

出品:李晓娟 / 监制:滕雪菲 / 摄影:NickYang / 创意&造型:徐莎莉娅 / 艺人统筹:SURE / 化妆:杨单 / 发型:秀梅 / 撰文:孙三好 / 美术:Isabelle Clotten / 时装统筹:CH-ENG / 摄影助理:Yu Changmin、Neo、Luoyi / 美术助理:Kenza / 造型助理:赵桑桑、Sylvie、Salley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