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赵立新 | 五十而知天命 而利天命

2018-04-16 来源:芭莎男士
五十岁这年,赵立新终于结束了“实力配角”的蛰伏,在综艺《声临其境》上以他性感的嗓音、“整容般演技”,以及脱口而出的四国语言为大众所尊敬、所痴迷。他是导演、影视剧演员、话剧演员、配音演员、主持人、大学老师,如今也是各大综艺争相邀请的嘉宾大咖。之前几十年踏实走下的每一步所带给他的名气与流量,并不如这一部综艺来得快,在“五十而知天命”的这一年,回味起来颇具况味。

1

赵立新

爆火背后,蛰伏已久

在见到赵立新前,曾设想过这将是怎样的一场采访。以为可能会是一场“学术论坛”,或者“立新讲堂”,听他谈这几十年间的人文、艺术与经历。而当他走进影棚时,当初的猜测就需要重新被评估。赵立新依旧身穿流传甚广的“三件套”,但这次不再是西服,而是一身亚麻质地类似山本耀司风的“三件套”。在采访其间,可以感受到他广博的学识。如果说丰盈的头脑能够带给人什么,那么在赵立新身上看到的,不单是深度,更是一种气质。亲和而稳重,幽默且适宜。

在高中的时候,赵立新就开始接触配音,但并没有明确的意识要将其当作日后的职业,单单只是一种爱好。他的愿望很单纯:因为接触到了优质的声音并且向内打动到自己,所以也就希望训练自己的声音,来日能够带给别人感动和力量。于是他找来一些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电影录音,边听、边感受、边模仿。越听,亲身实践配音的愿望越是增强,“所以就去书店买好多电影。那时候电影剧本很少的,是出成单册的那种,就有对话形式。我买一些回来,找几个小伙伴喜欢的电影,或者他们不喜欢的,我培养他们喜欢。”紧接着赵立新还幽默地类比道:“就跟搓麻将似的,你得有对手”。

在和赵立新对话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对老一辈配音演员深切的尊重与敬意。他接连用了很多形容词、副词的最高级来表达自己的敬佩:“他们都去世了,他们都是声音最棒的大咖”;“他们之后没有任何后继者能比肩的,别说超越了”;“你要是有配音圈的朋友,说他们比原来‘老上译’还好,百分之百门都没有,就他们这帮人,就绝了,这个声音绝了,特奇怪”。

会有这个现象,不单是配音者的音质或者技巧方面的问题。事实上,如今出色的音质与专业技巧已不再是问题,而对文化的感知,对感情的融入与调动,以及对时间的雕磨,都少了当初那股尽心、尽情、尽力。赵立新在讲孙道临老师时说:“大艺术家,从旧上海开始就博览群书,外语也好,文学修为又深,演了那么多的戏,配《王子复仇记》这些,属于绝响。”曾经的配音模式需要反复对口型,并在重复中找到合适的气口,“那时候不允许这么快,也不可能这么快去配一部戏,现在是在既允许、又可能的情况下,基本上是在捞钱。”赵立新按照老一辈的配音方法训练自己的声音,自然在当下这个遍布“快文化”的时代成为一股清流。当“本应如此”成为了“竟然如此”之时,大家以觅得珍宝式的吃惊,迅速对赵立新建立了认知,不少人也以赵立新为例说:“实力派的春天终于来了”。

或许语言的相通性在于兴趣度和敏感度。对声音的执着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他具有熟练四国语言的可能性。“其实都是语言,是对语言的热爱,比如说俄语,一个是红场的喇叭,一个是莫斯科地铁报站名的那个男声,我觉得特别酷特别好听。有神秘感,又有磁性。”

2

赵立新

话剧生涯的“高光时刻”

考入中戏后,赵立新开始系统接触话剧。按赵立新本人的话说,一开始接触话剧,是被“命运推着走”。面试考试时,其他同学讲莎士比亚戏剧、尤金·奥尼尔、梅特林克等等,而赵立新当时并不懂戏剧,就讲了金庸的《书剑恩仇录》。这一群人之间混入一个讲江湖的赵立新,一时间觉得有点不够正统、不太入流。但他的表达方式最终还是获得了老师们的认可。

从中戏,到出国去前苏联留学,转而到北欧瑞典,接触到越多的舞台剧作品,越被作品和演员的魅力所打动。时至今日,即使各种表演形式在挤压话剧的生存空间,但它始终是赵立新难以割舍的一件事。“我从来没有说我坚持在做话剧,为什么那么喜欢的一个事你要坚持,坚持都是挺难受的是吧?这是一个从开始就想做,和正在做的事。它就不是坚持,它是个享受。”的确,内心的热爱能够给予人光亮与能量,仿佛整个人都被激活。在事物的兴盛阶段也好,平缓阶段也罢,那份热爱成就了自己一生当中弥足珍贵的“高光时刻”,回忆起来,那些“时刻”值得被珍藏,它们融汇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它们精彩、享受,也无憾。

从前苏联毕业后,赵立新对北欧的文化和戏剧风格产生了兴趣,于是随着内心的愿望,到了北欧,感受到了不同国家的不同艺术风格。学习戏剧的这些年,他感受了前苏联粗线条、大体量、大气势的斯坦派;也沉浸于来自德国的布莱希特派、前苏联梅耶荷德风格的融合,以及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路线。这让赵立新领略到了艺术的无边界性,它们殊途同归、融会贯通。见过了更广阔的世界与表演形式,赵立新的表演是自由的,是具有更多可能性的。

3

赵立新

“不公平”是个正常现象

在中戏向赵立新发出教师岗位的邀请,以及爱情的感召下,赵立新在千禧年回国,在演戏中探索新的表演技巧,并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当初像他一样,对艺术抱有渴求的年轻人。在赵立新看来,教师是个很神圣的职业,传道、授业、解惑,“但是现在很多我们的教师这三项里一项也做不了,所以有待净化,也有待进化。”

因为赵立新在表演形式上极具容性,他也鼓励学生挖掘自己身上个性的闪光点,而不是拘泥于某一表演形式或流派。“自由是艺术最大的魅力。”赵立新说。

同一时期,赵立新也开始了他在国内的“实力配角”之路。《吐槽大会》上大家曾集体将此作为让人哭笑不得的槽点:“那么优秀,也演了那么多部优秀作品,就是没人记得他。”和赵立新聊到“公平与否”的问题时,他认为的确有“不公平”的成分在,但这种“不公平”又是个正常现象。在《声临其境》的爆火也是要归功于之前配音技术扎实的结果。配音也好,表演也好,都已经是融到赵立新骨子里的东西,只是需要等这样一个机会。

而对于名、利与艺术三者的关系,赵立新也表示,三个方面并不冲突。他提出了“价值”与“价格”的观点:每个人的作品都有价值,但被市场赋予怎样的价格,则是另外一回事。的确,获得了名与利的艺术崇拜者尚有人在,赵立新大概就是其中的一个。

4

赵立

乐海之人的父爱关怀

在赵立新接受采访之前,一家人刚从意大利旅行回国。对于赵立新而言,家庭还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毕竟和自己一直走下去的,只能是家人。旅游,能够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每年还是应该出去玩一次,孩子再大一点就不跟你玩了。”

而对于下一次全家人的出行,赵立新也有了憧憬:“我特想去澳洲,相对于山更喜欢海。”少年时期的赵立新是个乐山之人,具有某种征服欲,如今的赵立新则是个乐海之人,爱它的广阔、平静与深邃。“其实是乐山乐水、仁者智者的事吧”。

为了拉近和小儿子的距离,除了全家集体出游的方式,赵立新更是参加了一档新的综艺《机器人争霸》。他坦言,“缺他的课太多,他们家长会我一次没去过,一次都没有。”这个时候,眼前的赵立新不再是行业当中的导师形象,而只是一个为了孩子,想尽办法给予父爱的爸爸。他也有很多无可奈何,但始终在尽力为家人提供爱护、关照与责任。

在像金庸小说中的人物那样游历了山水、闯荡了江湖之后,在某种程度上,他会相信宿命与机缘。当然,这一切也与他的诚恳与敬业息息相关。他知天命,顺天命,如今也在借着这股劲儿走到人生的又一个高度。不管是机缘巧合,还是主动选择,他以更饱满的头脑,更丰盈的内心,更多面的角色出现在你我眼前。他身上的这种丰厚与立体,很难用一个单独的词来形容,如果有,那会是:赵立新。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