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蜂蜜猎人

2018-06-27 来源:时尚旅游
在尼泊尔喜马拉雅山的山脚下,古隆人(Gurung)还遵循着古老的传统。每年两次,他们聚集在拥有世界上最大蜂巢的悬崖附近,和祖先一样,通过攀爬70 米长的梯子,利用长杆(Tangos)来收获野生蜂蜜。

6

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古老民族古隆人,每年两次上演令人窒息又壮观的仪式:
高空采蜜,仿佛是将生命祭献给自然神灵用以交换族人的生存。

这一来自尼泊尔的高空采蜜的传统,令纪录片摄影师安德鲁·纽威(Andrew Newey)非常着迷。安德鲁来自英国,从二十几岁就开始游历世界各地拍摄,其中括蒙古的猎鹰人、埃塞俄比亚的跳牛仪式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落庆典。

来到尼泊尔之前,安德鲁对当地人的“采蜜”传统有所了解,但真正促使他成行的原因是“由于气候变化和蜜蜂数量减少,采蜜比正常时间晚了6 个星期。喜马拉雅山崖蜜蜂是高海拔植物授粉必不可少的物种,其数量的递减使这里的生态系统处于危险境地,威胁整个地区的食物基础”。

2

这种一年两次的采蜜活动催生了一些短途旅行项目,
它们被包含在喜马拉雅探险的1000 多美元的旅行项目中。图为参加旅行的游客。

旅游业的发展是导致生态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几个世纪以来,由于古隆人的家园置身于峡谷之中,四周被浓密的丛林环绕,几乎与世隔绝。对于当地老人来说,首都加德满因为距离遥远,好像是相邻的另一个国家。这种固守在老人头脑里的认知,很快被外来事物打破。变化虽缓慢,但一年又一年,外部世界离村庄越来越近。最近几年,一条适合游客徒步的路线慢慢地被开发出来,徒步者可以步行抵达山谷上游,据说,还有一个小型的机场正在积极筹备中。

对安德鲁来说,拍摄迫在眉睫。于是他花了两周时间,与古隆部落的村民吃住在一起,记录他们的文化,还参与了为期三天的秋季寻蜜活动。

4

不同海拔上的蜂巢会产出不同类型的蜂蜜,一般有3 种:春蜜、红蜜和秋蜜。
红蜜是最珍贵的一种,它们只由在最高海拔的喜马拉雅蜜蜂产出,拥有令人陶醉的芬芳和香气。

喜马拉雅蜜蜂根据季节和不同海拔的花酿出不同种类的蜂蜜。春季,整个山谷朝北的山坡上会开出明亮的粉红色、红色和白色的杜鹃花,由于杜鹃花含有致幻剂,采集的花蜜是一种黏稠、微红的液体,被称为“疯狂蜂蜜”,又称“红蜜”,具有致幻特性,是非常好的药材,在亚洲黑市上以每公斤60~80 美元的价格出售,约是尼泊尔普通蜂蜜价格的6 倍。

3

时近中午,丰收的山民兴高采烈,掰下蜂蜜品尝着,嘴里和脸上满满的都是甜蜜。
这蜂蜜的味道既甘甜又带着原野的清香,这就是喜马拉雅山的味道。

几百年来,尼泊尔东部的古隆人使用蜂蜜作为止咳糖浆和防腐剂,蜂蜡则已经走入加德满都的大街小巷,被用来铸造青铜雕像。

当地人对采蜜活动时间是有要求的,比如周三不是个好日子,周二则比较吉利。每个月的8、11、23、26、30 日禁止采蜜,早上和晚上最好;采蜜活动本身也有一些禁忌,活动开始之前,按惯例要对神灵进行祭拜,有些区域则认为女性不应该前去观看采蜜,因为女性会激怒野蜂,增加采蜜的危险性。

5

许多村庄都位于喜马拉雅山麓陡峭的山坡上,男人们需要步行2、3 个小时才能到悬崖边进行蜂蜜狩猎。

采蜜人的采集行为绝非为了炫技,反而是“火中取栗”,如果不是贫穷至此,这群中老年人怎么会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前往?

祭拜后,人们收集一些叶子,在悬崖底部生起了一堆堆小小的篝火,希望能把大量的喜马拉雅蜜蜂熏出蜂巢。

1

回到村子后,蜂蜜猎手会将野生蜂蜜分摊给村民,或直接食用蜂巢,
或将其搅拌成蜂蜜甜茶后,供大家享用。

接下来,十几个采蜜人分好工,有的是主力,有的是助手,有的则负责指挥,然后顺着崖顶垂下来的长70 米的云梯开始攀爬。距离蜂巢越近,附着点越小,间隔越远。初始,采蜜人缓慢笃定地移动,但到了最后那30 米,岩石松动潮湿,岩点就跟手指一般大,身上如果没有安全绳,一旦抓不住,直面的将是死亡。此外,采蜜人身上还背着一根8 米长的竹竿,用来支撑盛放蜂蜜的竹筐,右手拇指和食指则夹着易燃的草,冒出来的烟气奔着骚动的蜂巢而去,将剩下的蜜蜂们驱逐出去,随后采蜜人快速地切断蜂巢,让其掉落在备好的筐里。如果运气足够好的话,能采集到储蜜60 公斤的蜂巢。

采蜜人将采集回来的蜂蜜分给村民,当地人一般先泡一壶蜂蜜茶来喝,而忙碌了三天的采蜜人坐在火炉旁,吃着巢蜜,憧憬着采回来的蜂蜜能卖出个好价钱,此时此刻,心里是满足的。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