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陈坤 | 孩子气的成熟

2021-04-25 来源:时尚COSMO
陈坤知道,如果想让冲动的小火苗燃下去,就得先有颗足够坦诚的心做灯芯,至于周围的氧气是不是足够充分,随缘就好。做演员二十多年,他对创作的赤诚与热情,对人与人的真诚与纯粹,在当下,成为一种对“ 成熟”形象的混淆与反叛。

1

陈坤

镜头对陈坤而言,太过熟悉了。

他做演员二十多年,像今天这样站在镜头前面,只是寻常事。但镜头后面的人,仍对这一切保有兴奋,“今天就是一次创作,很冲动,很好玩啊!”

他用“爱情”来解释每一次创作有趣的地方。“就像爱情一样,不是一厢情愿的问题,那不是单相思吗?就算你来了影棚,也得看对方愿不愿意创作。如果对方不想,你也不能非让人去创作……”

足够填满整整一个化妆间的服装、假发和配饰,围起圈来可以让他完全消失的、忙碌的工作人员,尔后将在照片上留下一个人物、一条线索和一丝情绪来过的蛛丝马迹。因为这蛛丝马迹,他可以给出百分百的赤诚与热情。

这二十多年来,仙气飘飘或者亦正亦邪,陈坤在角色处理上的掌控感,令他的每个角色都能给观众留下独特的印象。这种角色掌控,或许是镜头里,他为同样一张面孔注入了截然不同的目光,有的清澈,有的含混,有的骄傲,有的隐忍。在镜头外,每一次都是这样,是全心全意的冲动,是兴致十足的好玩。

陈坤知道,如果想让冲动的小火苗燃下去,就得先有颗足够坦诚的心做芯,至于周围的氧气是不是足够充分,随缘就好。

他对世界的认知也更清晰了,世界从来就不是一个平面,所以凡事不能以单一、片面的角度去认知和解读。但他依旧可以说喜欢就喜欢,说讨厌就讨厌,只不过认清这些情绪的对象是谁就好。

这是属于陈坤的,孩子气的成熟。

4

陈坤

黑与白之间

非黑即白带着一股鲜明的分裂感,两个极与极之间分明对立着、冲撞着。但我们也能看到,两个极点的碰撞处,在它们彼此的相互作用下,挤压出来的交融圈,没有那么锋利鲜明,但却自有章法。

陈坤身上有种模糊性。这种模糊体现在他身上具有一种中性的特质,可以是翩翩公子,也可以成为盛世美颜;也体现在他的真诚与纯粹,在多年后,成为一种对“成熟”形象的混淆与反叛。

在即将上映的《侍神令》里,陈坤饰演一个叫作晴明的人。这个拥有人与妖两种血统的阴阳师,也具有一种模糊性:一开始他抗拒,想成为人,最终接受了本身妖的属性,却没有成为妖的奴隶。陈坤觉得,这样一个身份不清晰的人,最后他能驾驭这个命运,算是一种“和解”。

他向来不喜欢一马平川的好人或者坏人,“你演的是个人嘛,人怎么能那么平面?”他觉得正是这些不能一眼望到底的复杂情绪,让角色变得丰富。在生活里,他也逐渐知晓“模糊性”的魅力。这世界从来就不是一个平面,随着成长,那些“非黑即白”的坚持,都显得过于任性。

曾经,他是个有执念的人。小时候演完一场戏,觉得自己演得不好,就会单一地否定自己;有人夸他演得好,也会单一地相信自己,“都是特别简单的思维” 。

随着拍戏经验的增长,他当然早就不这么评价自己了,但除了不再较劲,他现在反而又体会出那些非黑即白的感触。比如,“有人否定你做得不好的时候,你可以去接受他这种看法,那就也是个经验嘛!”再深一层,毕竟是个有喜有怒的人,没必要逼自己时时保持客观中立,依旧可以说喜欢就喜欢,说讨厌就讨厌,只不过认清这些情绪的对象是谁就好,“小时候别人一件事做得不对,就认为这个人不地道。现在能知道自己看见的只是一部分,这件事可能做得不好,那就不要推到那个人身上。”

2

陈坤

放开拳头

年少时,总是怀揣着远大的抱负和壮志,也时常会想要证明自己,想要征服和掌控自己生活中的一切;但成长着成长着就会发现,其实有时候学会轻松自然地应对,可能会有更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这几年,陈坤越来越放松。“小时候没有安全感,特别想去掌控什么,越长大你就会越明白,掌控解决不了问题,每个东西都是自由发展的。”

就像小朋友玩儿沙子,抓住一捧握在手心,越用力,沙子流失得越快越多,当手紧握成一个拳头,可能一粒沙都剩不下。他索性淡定起来,“放松了,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沙子,是吧?”

创办山下学堂已经四年,他至今坚决否认自己是一个“老师”:“我只是发起人,也是学生,只不过是不同level的学生。” 他跟学生们的分享只是个人经验,绝对不是独此一份的“标准答案”。

第一年的时候,他尝试过“掌控”,想把自己理解的东西都教给别人,想表达爱,想表达关心,却忘了对方才刚刚入门。由己及人,他假设自己就是个刚学表演的年轻人,如果遇到什么都“以爱之名”独断专行的老师,“那我真的烦死了!”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好像脑补着这个画面,做了个嫌弃的表情。果然不是老师,而是像个牵着弟弟妹妹一起往前闯的学长。慢慢地,他学会在保持一点空间的前提下,给予一些引导。他相信学习表演的人,都要有空间去构造自己的表演体系和学习道路,他愿意保护他们的空间。

从年少时起,他就习惯通过演戏来认识世界,靠角色认知人类内心的丰富性,现在却不限于此。每一天,见到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他更进一步去探索世界的通路。

他用“冷与热”这个维度去区分不同的人,远比用“好与坏”这个标尺去看世界更感性。这是他足够放松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每个人都是阶段性的,有可能这段时间想躲避世界,那个时候心就是冷淡的。我觉得没有人一辈子是冷的或者热的,可能有的人在创作上面让我觉得心是冷的,但对孩子他的心就是热的……” 以这样的眼光去理解自己遇到的每一件事,让他更加宽容;他也更感激那些在冷淡的前提下,还愿意温暖自己的人。

放松了,他的确拥有了更多的沙子。

3

陈坤

“双胞胎”

人与人亲密关系的神奇之处,好像就在于:它有时像是命运既定的羁绊与牵缠,有时又像是偶然际遇巧合后的彼此滋长;有的陪伴融入血脉里,也有的亲密成立在精神世界。二人明明看似没有“关系”,却像“双胞胎”一般契合。

一个燃着小火苗的人,回到生活里,会变成温柔的灯塔。

从出道起,周迅就是陈坤的朋友。他们是拍戏时的好搭档,这几年一起做公司、办学堂,戏外也一起工作。问陈坤怎么定义他与周迅的关系,他说:“倒是没有那么理性地去想过。”没有就此打住,他又说:“其实我们很像双胞胎!”

在陈坤的定义里,比起其他的兄弟姐妹或者好朋友,“双胞胎”还附带着一层独一无二的唯一性,“对方好的时候,我是第一个为她高兴的人;我相信如果是我好的时候,她也是第一个给我鼓舞和赞美的人。”

两个独立的个体,一定会有意见分歧的可能,“如果对事情的观念不一样,我们也会争吵”,但“双胞胎”的意义就是,不会被这些偶然发生的片段所影响,也不必分清两人到底是一致还是互补,重要的是彼此心里对这份关系有足够的安全感,“好像就该是在一起做事情,一起面对问题的。”

真正的熟悉,就是完全不用付诸于语言,一起做事情的时候,各自都能自然进入当时所需要的状态。拍摄《侍神令》时,做好造型,他就是晴明,她就是百旎,“该亲吻亲吻,该打架打架,该撕脸撕脸。”角色引领的互动,完全不会被他们生活中的关系所影响,甚至不同的角色,他们也都能区分得清楚:和《侍神令》同一年,陈坤和周迅还一起主演了另一部电影《诗眼倦天涯》,但彼此都早过了对自己与角色含混不清的年纪,“刚开始当演员的时候,可能我们会用生活里自己的状态来代入角色;但现在,我们是在用角色的方式和角度,来感知角色本身。”

电影里的百旎,为了保护晴明,从小让他做她的侍神,“侍神”既是羁绊,也是保护。在他们真实的“双胞胎友情”中,也有保护的一面,“每一个职业都有天才,要去好好保护这些珍贵的天才。小迅就是非常天才型的人,她难能可贵,值得被保护。”周迅的存在于他来说,是那想要守护的小精灵,是玩伴、镜子,是不可缺失的soulmate 。

除了单向的保护,他们也会滋养彼此。“我们的合作初衷是让小迅放下更多繁杂的事情,可以更好地去创作她的角色。当然我也会因为她的存在,提升自己对表演的追求,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他愿意成为一座灯塔,一个不那么抢眼热烈,但传递着明亮与安全感的存在。

 

摄影:陈漫 / 策划 & 统筹:刘阿三 / 视觉统筹 & 形象:滕雪菲 / 编辑:姚金纳 / 采访:张凡 / 撰文:张凡、星黛露 / 化妆:邰凌轶 / 发型:宋洋 / 制片:徐莎莉娅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