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瞄准一流务实创新,品牌影响稳健提升
(一)以我为主、面向世界,锤炼鲜明文化品格。随着电影节七大主体活动形态的逐步完备与定型,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在从品牌成长期向品牌成熟期稳步迈进。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部署要求,电影节组委会科学审视发展方位,不断深化对电影节文化格调、文化内涵的认识,始终坚持“以我为主,面向世界”。做到为中国电影繁荣发展服务,提升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为首都发展战略定位服务,助力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增强中华文化世界感召力和影响力服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国家软实力;为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服务,充分展示不同国家和民族多元电影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最终形成具有“国际水平、中国特色、北京风格”的电影节文化品格。
(二)倡导商业与艺术并重,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北京国际电影节自觉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本届电影节展映影片安排以未在国内上映的影片为主,部分是近两年国际知名电影节获奖影片,让广大观众在家门口欣赏到世界最优秀的电影。安排怀柔影院公益放映,开设微电影网络展映,让更广泛群体受益。举办“心目影院”为视觉障碍观众讲解电影艺术,展映影片《让我们西米吧》填补了国内歌舞片空白。同时,着力加强电影市场体系建设,注重商业策划,发挥平台优势,扩大交流交易市场。本届电影节集中了电影企业、产业基地、行业组织、政府部门等各类相关机构,汇聚了电影策划、制作、发行、院线、宣传等全产业链,辐射到金融、出版、广告、法律咨询诸多领域,促进产业联动,强力拉动旅游、演艺、科技、会展、餐饮、文化消费等相关产业发展,助推首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三)国际标准、精益求精,树立一流节展品质。本届电影节全方位引入国际一流电影节标准,坚持首善,精益求精,高起点谋划,高水平运作。在活动设计上实现突破,设立电影节顾问委员会,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活动内容,通盘考虑资源配置,使活动组成和内容设计符合国际一流电影节通行惯例;在影片质量上实现突破,严格遵循国际电影节选片标准,科学评选一批,集中展映一批,重点推介一批,让最优秀的作品脱颖而出;在嘉宾规格与作用发挥上实现突破,建立高端嘉宾数据库,全面梳理全球优秀电影人、电影机构等,一对一邀约中外一流导演、演员、编剧、制片人、技术专家、影视机构,个性化设置活动内容,让嘉宾的形象、观点、业内影响力充分释放,提升电影节国际水准、专业内涵。北京电影节已成为评判国际电影发展态势、展映一流精品佳作、孕育产业合作商机、交汇思想碰撞智慧、展现电影文化多彩魅力的重要舞台。
(四)融汇资源科学运行,办节效益实现最大化。本届电影节科学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探索了一套符合实际需求、科学高效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模式,实现了办节效益的最大化。坚持政府部门主导,组委会常设机构负责日常组织运行,建立了高效顺畅的统筹协调体系,抓好事关全局的关键环节;坚持专业机构承办,依托首都电影资源聚集优势,吸纳全球、全国最具实力电影组织和机构参与承办、协办,使资源得到最大化整合、最优化配置,确保了筹办水平高端专业;坚持开放办节,广泛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探索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运作,提高节展组织的开放度、包容度,使电影节拥有了最广泛的行业基础和群众基础,迸发出强大的活力与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