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潮流 > 时尚旅游

精彩专辑 | 南京 巷弄里的民国(3)

2017-02-28 来源:时尚集团
南京是一座从不缺乏古迹的城市,从2400年前传说的范蠡建城以来,那些曾建起的城与城墙,代代损毁,代代重建,有吴头楚尾的传说,玄武朱雀万春千秋这些六朝风流的名字,明清两代对金陵四十八景的图咏,而距今最近、保存最为完整的还是那些民国遗迹。随着中国一线城市的建设,南京也不可避免地渐渐模糊了古都样貌,只有几条路,几座民国建筑,几片尚未拆迁的老街区,让来来往往的人心中情愫萦绕,这里是南京。

6

颐和公馆内的别墅和三轮车呼应民国主题。

颐和公馆民国史

毗邻南京师范大学的先锋书店五台山店在广州路上,曾被CNN 选为全球最美的书店。由地下车库改造而成的书店,入口处就有一个民国书店的专区柜台,再往里走,保留着车道痕迹,空间呈现缓坡一般层层而上的样貌,让阅读分区更有层次感。书店的建筑也不刻意营造设计师本人对民国建筑研究的痕迹,只是在氛围上十分简朴,有些像南京师范大学附近汉口西路上的唯楚书店、文友书店和西康路上的乐书社,虽然后三家是十几年来南大学生喜欢光顾的小书店,却有着和先锋书店不相上下的气场。民国作家阿英写《 陵汴买书记》,女诗人方令孺写《南京的古董迷》,可见南京人喜欢淘书的习气,百年来都是如此。

1927 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后,发布了由蒋介石亲笔题字的《首都计划》,这是一份城市规划文件,其中的产物之一,就是上层人士住宅区——37.8 万平方米的颐和路公馆区。很快,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别墅陆续建造了起来,而云集在此的正是国民党的高官名流、达官显贵以及外国公使。这里共矗立着225幢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建筑,分别以颐和路为中轴,被“珞珈”“灵隐”“普陀”等道路分割成大小不等的12 个片区。这些名人故居建造的故事也颇为有趣,虽然每座公馆都由主人自己付费邀请当时的知名建筑师设计,但是设计方案都要交由当时的民国政府工程部门审批,通过后才能按照各自的趣味建成英式、法式、西班牙式的小别墅,这也是由于当时的国民政府怀着想把这一区建成城市住宅的样板这样的雄心所致。虽然公馆区的建筑都是中西合璧的,但从围墙的设计和植物的栽种可以看出,明显不同于上海或是天津的租借地。时隔几十年,这里的建筑经历了几百户人家的杂居,修复后仍然保存着雍容的气度。

虽然公馆区的多数建筑仍为机关办公所用,不可以随意参观,但最东面第十二片区却还可以满足游人体验民国建筑的好奇心。经过南京政府保护性开发的决策和城市专家、学者的多方协助,这里已经成为颐和公馆,一处南京独有的精品酒店展览社区。“在这里筹建的时候,因为靠近作家协会,我们就请来研究南京城市史的作家薛冰先生来做顾问。他给我们的建议就是,不要仅仅把这里当作奢华酒店,而是要成为一个展现民国建筑魅力、历史文化的公共空间。”颐和公馆的总经理葛晓棵是个海归80 后,他带领的酒店团队平均年龄比他还要小,这群年轻人在作家前辈的指点下,兴致盎然地把颐和公馆当作一个小型的文献美术馆来复原。每一扇门都对公众开放着,市民可以穿过这里的花园,到独栋建筑里参观抗战纪念展、民国美食展、民国服饰展等等,薛冰先生和他热爱南京的朋友们为颐和公馆每一季的展览提供素材。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