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潮流 > 时尚旅游

精彩专辑 | 南京 巷弄里的民国(4)

2017-02-28 来源:时尚集团
南京是一座从不缺乏古迹的城市,从2400年前传说的范蠡建城以来,那些曾建起的城与城墙,代代损毁,代代重建,有吴头楚尾的传说,玄武朱雀万春千秋这些六朝风流的名字,明清两代对金陵四十八景的图咏,而距今最近、保存最为完整的还是那些民国遗迹。随着中国一线城市的建设,南京也不可避免地渐渐模糊了古都样貌,只有几条路,几座民国建筑,几片尚未拆迁的老街区,让来来往往的人心中情愫萦绕,这里是南京。

5

中山陵,这座民国建筑群改变了南京的城市格局,至今仍是南京人最爱的散步地。

两个世界的民国

跟着艺术家的故事走到这里,南京城忽然分成了两个。一个在现实层面,如同许多奔向全球化的大城市一样,很多新楼捡起来,民国建筑也因为一些原因保存着,活在当下的人穿行其中,用力地投入当下,南京的过往与他们无关。另一座南京在精神层面,在第一座城里的一些人通过书籍、艺术、摄影或是一时半刻的走神进到保有南京精神的这座城,哪怕古迹都夷为平地,他们仍然摸索得到这座古城的每条路,每座寺院和商铺,那些属于城市的记忆,都像他们亲历了一样,让他们清晰看得见这座城的未来。而民国,也如同六朝、南唐、大明一样,是他们通往精神城市的一叶扁舟。

4

长江路的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展出当代艺术家作品。

位于南京城东中山门的南京博物院,就在重建时造了一条渡往民国的船——民国馆。南京博物院的前身,就是民国的国立中央博物院,从1933年蔡元培先生提议筹建,到1948 年才完工,至今还保留着仿辽代风格的大殿,那也是民国建筑的一部分。2013 年经过重建重新对公众开放的南京博物院,在艺术馆的地下三层复原了完整的民国街区。整条街道几乎囊括了所有民国街区的设施,黄车、老邮局、火车站、理发店、药铺、书店、咖啡厅……令人惊奇的是,这座民国街区,并不是传统博物馆意义的隔着玻璃参观文物,而是每一座建筑空间都可以走进去,咖啡厅的椅子是可以坐的,真的可以买一咖啡听老唱片,书店里可以买到书,一些商店里也放着博物馆的文创品。

整座民国馆的设计者之一是南京博物院的展览设计总监陈同乐。艺术家出身的陈先生被调到南京博物院之后,就开始负责所有展览的陈列和光设计。为了再现民国馆的“生活一条街”,陈同乐和南博团队专门征集了1.3 万件民国时期的藏品和老物件,参观者可以毫无顾忌地触碰这些物件,感受民国的质感。展出的老商铺并非只是摆设,而是有专门商户经营的“实体店”,不过经营者不能打出自己的招牌。比如,民国馆的新生活书局,就是由先锋书店负责“运营”。书店里有很多民国时期的老报纸、俄文杂志及民国时期的外版图书,就像是一座民国时期的书业展览馆。而陈同乐自己,也会在接待访客的时候专门带客人转一转民国馆里的咖啡厅,坐在民国时期的椅子上喝一杯咖啡。除了足以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相抗衡的历代馆藏,南京博物院在布展的先锋精神上,的确很得民国艺术家的真传。

当代南京艺术家聚集的地方,还有中央路上与玄武湖公园隔着一道城墙的柴门雅集空间。柴门雅集空间的组织者陈兴年先生是芥末美术馆的副馆长。近几年,芥末美术馆以关注当代水墨的方式颇有名气,而几个创始人希望在此之上更进一步,能够以生活体验的方式,让喜欢艺术的人了解到传统艺术家们的生活状态,于是就有了柴门雅集。空间设计完全按照艺术创作的思路,做了一个当代版的中式园林,大厅叫满目青山堂,相当于堂屋,而进入茶室,就可以按照脚步的节奏欣赏到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园子,相互连接、呼应又体现出四时之趣。这里常常有艺术圈朋友自发的各种活动,有时是作家的新书发布会,有时是寺院住持的经学演讲,最寻常的是古琴雅集,经常有慕名路过的人,也能坐下手挥五弦,不相识的人通过琴棋书画交流。这时的南京,似乎令人都不太想念民国了。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