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亮点 > 时尚甄选

不同艺术家眼中的798横切面(2)

2017-04-06 来源:时尚集团
黄锐、隋建国、刘野、刘索拉……让我们一瞥不同艺术家眼中的798横切面。

2

隋建国在他的新工作室

时间的塑形

“中山装是后现代的实验,是对现实主义的解构。这10 年寻找雕塑自身语言发展的可能性,我找到了由空间和时间构成的坐标,那就是身体。”隋建国说。“ 时间的概念于我,指的是同一空间内的时间,有伴随性。”作品伴随着隋建国的生命,在时间的长河中生长,这些作品给予他生命的自我肯定,并成为他开启创作新可能的钥匙,将时间物化为雕塑。采访期间,隋建国走到工作室角落做他的“每日晨课”。他熟练地把一只安装在钢架装置上的蓝色球状物放倒,然后用下方桶里的蓝色颜料往上浇一遍。等重新将其竖起时,还未凝固的颜料液体便沿着弧面向下缓缓流淌。艺术家从2006 年开始做这个工作,计划要一直做到自己的生命尽头,名字就叫“时间的形状”。

那一年他刚好50 岁,想着重思考雕塑艺术的根本问题,即时间与空间。如今10 年过去了,颜料积累形成的造型越变越大,逐渐从粗棒状变成椭圆球状,到后来甚至需要附加粗钢筋管和整台设备作为支撑。“从《时间的形状》我悟到了雕塑和时间的关系。从此我把时间纳入思考之中,作为雕塑的必要因素。”

之后,隋建国陆续尝试了很多作品,从曾经关注社会议题与个人情感,逐渐转向时间与物质、人与世界的关系等基础议题。“盲人肖像”、“凝露”也延续了相同的脉络。2008 年开始创作的“盲人系列”,是艺术家选择刻意抛开视觉这一重要标准,减弱雕塑家的存在感,突出焊缝工艺和不锈钢材料本身,这有点儿像中国传统文化中顺应自然的追求。蒙着眼睛去捏塑,凭借多年练就的触觉和空间想象力完成作品。于是最后成型的作品因为布满了手指痕迹而呈现了某种隐形的力量。

“因为使用的是石膏和聚氨酯,这种材料具有流动性,凝固的时候又会发泡,所以从头到尾都不受雕塑家太多的控制。”做好之后需要将其放大、用不锈钢一片片地敲出来。他认为,不管艺术家使用哪种泥塑技巧,无论这些手法再写意、再随意,也还是免不了捏出一个具体的“人”或者“物”。我想做的只是捏泥本身——闭着眼只是随意捏,捏出来是什么就是什么。

“对于以肉体状态持续存在着的人来说,雕塑作为物质存在是超越语言的;雕塑物质性是可感的——人的肉体感官可以感知的。”时间是看不见的,雕塑则是有形的,将两者捏合在一起,是隋建国的新方法。其实,早在他在中央美术学院读研究生期间,就已经在不经意间与时间发生了亲密接触。1987 年,隋建国做了一个石膏立方体。用水龙头把它冲了一个星期后,这件作品最后出现了钟乳石的效果。这件名为《无题》的作品是其最早与时间有关的雕塑。“雕塑家所做的工作不过就是拓展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把握世界的方法。做了一个东西自己也不认识,于是就起个名字,别人也试着来认识它。”

隋建国很早就对哲学和基础科学感兴趣,熟读科幻迷必读著作《三体》。他说:“我对人与材质的关系很感兴趣。雕塑的根本在于触觉,人的身体作为物质材料接触另一种材料,上升到哲学层面可以归结为不同材料的接触与相互作用,结果就是雕塑。”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