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亮点 > V CHINA

人物 | 兰西雅:静默的勇途

2025-08-14 来源:V中文版
演完《向阳花》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兰西雅都有意无意地保持着黑妹的习惯,能不说话就不说,非必要不表达,或只用表情和简单的手势与外界沟通。

32

兰西雅

在角色里永远保有着喷薄爆发力的女孩,回到生活时显得有些寡言。于她而言,生活中的幸福感来自一块司康的扎实口感,来自下雨天一个人的城市漫行,似乎只有将自己浸没在生活的微涌深流中,才能在镜头前大鸣大放地释出所有能量。

“如果说一个角色被大家看到之后,大家觉得这个角色有‘素人感’,我就会觉得挺有成就感的。”

35

兰西雅

动脑与不动脑

兰西雅的成长记忆里,始终烙印着一幅质朴的画面:“在一个很小的小广场,中间有一棵百年的柳树。我的童年记忆都是在那棵树底下,跟小朋友玩游戏。”

充满邻里温情的童年,塑造了她对“归属”的初始理解。当她第一次离开熟悉的环境,步入更广阔的天地时,空间的巨变给她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当时我个子很小,看到楼房就觉得很高、很大,把天都遮了一半的感觉。”仰望的压迫感,怅望的未知感,与柳荫下的自在无忧,构成了她生命体验中最初的角力。

39

兰西雅

从《追风者》中的牛春苗,到《山花烂漫时》中的谷雨、《向阳花》里的黑妹,兰西雅演绎的角色类型、背景差异悬殊,但即使所饰演的人物来自底层、备受艰辛,也都焕发着饱满的生命力。“回头看是很容易总结出来她们的共性的,但在每一个当下去表演的时候,你就是顺其自然地跟这个角色相遇了。”

43

兰西雅

毕业于武汉大学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她深知专业训练的价值——大学所学能“让演员比较快地达到一个好的表演标准”。但在表演中,她更警惕程式化、技巧化的陷阱。“可能有时候要回到白纸的状态,(和技巧)找到一个平衡,这是一个波动的过程。” 面对表演,兰西雅是身在其中的实践者,也是旁观自我的思考者,对她自己表演认知变化的各个过程都很清晰。“我可能从《追风者》开始,学会了表演这件事。《追风者》时期我摸索出了这个行业大概每个部门的关系,以及工作的顺序一般是怎样的,那个时候我对演员这个职业的工作方法更加了解。”

31

兰西雅

面对角色,她的准备过程是理性与感性的交织——“最痛苦的阶段是做文字工作,需要动脑子”,研读剧本、梳理人物关系是必不可少的。“了解自己是我接触每个角色最开始会做的事情,自己的状态其实也会有一些细微的变化。”她会去考量,这个角色的价值观念摆在面前,自己能不能去认同她?可不可以像她那样去想这件事情?如果不可以,是因为什么?在反复思量下,她逐渐靠近剧本里陌生而熟悉的“她”。

41

兰西雅

然而到了拍摄现场,她选择放下沉重的分析,感受现场的环境,让情感自然流淌。“拍的时候,你的文字就要抛弃掉了,那个时候的你只要不动脑子就可以了。”所谓的“不动脑子”,是把自己托付给那个陌生的人物,成为她,让她引领自己。

44

兰西雅

“我会很害怕自己在表演中有懈怠的时候,因为拍戏的确是一个长战线,有的时候可能在拍戏过程中会有一些干扰,会感到疲惫,怎么把自己的精力用在恰当的地方是挺重要的。”为了“保存实力”,兰西雅会适当跳出,在收工后用音乐等“叛逆”的方式回归自己的状态。“有一些题材和角色其实是会有创伤性的,所以还是要有些时候跳出来一下。”

37.3

兰西雅

兰西雅对演员身份的认知开阔而务实。表演对她而言并非最初的执念,而是“顺其自然的过程”。她希望大家记住的是角色,哪怕带着以往角色的滤镜看待她本人。“我觉得角色被人记住是好事,反而我更害怕的是大家带着对我本人的记忆看待角色,那可能会让角色没有那么成立或者鲜活。”

37.2

兰西雅

尽管已经在演员的道路上打开局面,兰西雅并没有将自己的未来视作单行道上的孤旅,“其实我内心的想法一直是,不是非得只做一个职业”。在她看来,自己对表演的热爱在某种意义上比客观上的成绩更可贵。“我就是喜欢表演,但是如果这个东西完全充斥了你的生活、变成一种工作的时候,或许不一定是件很好的事情。”

33

兰西雅

比起更远的未来,她选择专注当下。她心中演员最重要的品质,首要是“做人”,其次是“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不害怕犯错误”。因为不怕错,所以不设限地大胆试错。这朴素的信条,是指引她持续前行的内在指南针。

34

兰西雅

有一点儿抽象

工作之外的时光,是兰西雅向内的归程。

“i人喜欢在家里自己做卫生、看电影,这是很好的汲取能量的方式,或者自己出去溜达溜达。”一般人出门都是挑个晴天,但兰西雅喜欢在下雨天出门。“一个是因为下雨天人少,第二是因为好像下雨天人就变得没那么‘大胆’,感觉雨天自然的力量会强一些,人会被这种能量感染,会更舒服。”兰西雅顿了下,“有些抽象。” 

38

兰西雅

除了在雨天接收大自然湿漉漉的能量场,兰西雅还喜欢一个人去唱卡拉OK——一个在网络上被列为“孤独等级榜单”前茅的小众爱好。“其实大家可以试一试,很舒服,里面的小哥哥小姐姐有时候会给你送果盘,可能看我比较可怜。” 刚搬来北京不久,兰西雅对这座城市还怀有陌生的好奇心。她会一个人去昌平压马路,新修的街道很宽,宽得足以让身心舒展,去感知一座城市的脉搏。“做演员之后自己的想法会更容、更开放一点儿,也会更好奇每个人对不同事情的态度。”

40

兰西雅

拍摄的主题是“花木兰”,影棚里备好了战甲般的服饰,还准备了一顶亮眼的白色假发。所谓演员的可塑性,在这次拍摄里有了非常具体的体现——当所有衣饰归拢在兰西雅身上时,那些或风格化、或符号式的装饰都变得非常合理,而兰西雅也很快找到了驾驭它们的方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在兰西雅看来,“花木兰”代表着某种力量,此次拍摄所表现的或许并不是古时替父从军的木兰,而是可以为了自己提剑跨鞍的女战士。

36

兰西雅

兰西雅的勇敢并不是这样外放的。“有一些事情明明我自己可以做,但下意识地依赖身边人的时候,我就会谴责自己。” 自我要求式的紧绷是向内的,兰西雅会悄无声息地把细节顾好,不消向他人开口求助。

37.11

兰西雅

她是一个对细节有些偏执的人,这是她自己都会感到不舒适的一点,但她往往会把这种偏执藏在心里。“这种偏执可能源于一种畏惧,因为很多事情都是从细节出发的。” 她总能敏锐地感知到,某一件事中有一个细节产生了变化,然后她立刻就能想到整件事溃于蚁穴的后果。“我就无法接受,这个细节就一定要按照我想的那样去做,但是有些时候它会让我很紧绷。”说完,兰西雅似乎对自己的表达还有些狐疑,“好抽象,我好像又说抽象了?” 

42

兰西雅

是抽象,但是并不难理解,甚至因为抽象,而更加让人共情。

透过兰西雅充满故事感的双眼,我们似能看见花木兰般勇毅的全新解法:是客途听雨,是星夜独行,是对世界既抽象又细腻的感受,是对表演既有热爱也有思索的坚持,是对人生既直面胆怯又抱有松弛的态度。从记忆中的柳荫出发,穿越生活的丛林,在聚光与静谧之间开辟自己的道路,以理性为刃,以感知为帆,在角色的世界里一次次踏上崭新的“勇途”。

她无需盔甲加身,那份向内的定力与清醒的探索,已是当代木兰精神的静默回响。

 

 

出品:李晓娟 / 监制:滕雪菲 / 策划:MOGU.X蘑菇仙 / 摄影:Abo.Z左多寶 / 撰文:陈璐 / 化妆:李沅镁 / 发型:李春宇(HUATIANQI BEAUTY) / 造型:Jingjing精京 / 化妆助理:念念 / 造型助理:大楠 / 策划助理:潘若兮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