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亮点 > 时尚芭莎

封面人物 | 倪妮:来自中国 礼成万象·义

2025-10-16 来源:时尚芭莎
义,是礼仪之邦的文明,也是属于我们的一抹性格底色。倪妮的动人之处,在于一种近乎执拗的真——对角色真,对生活爱,始终在场,从未离席。她和扮演过的角色之间,有彼此惺惺相惜的“义气”,是“正义”的回响,也是“情义”的羁绊。这里有人与人的承诺,有坚守内心的赤诚,有中国人骨子里的品格与力量。来自中国,礼成万象。

22

倪妮

一舟一橹 摇进命运之海

海鸥鸣叫着掠过水面,浪头如巨鲸般掀起,几乎要将小船吞噬。阿花站立船头摇动船橹向深海挺进。她眼底燃着愤怒的火苗,发出的嘶吼穿透风啸浪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这是一种超越恐惧的抗争和一个民族永不低头的模样。

在电影《东极岛》中,倪妮饰演了渔家女阿花,她野性、自由又饱含希望。接到剧本时,倪妮先是被阿花的“燃”所吸引——她怒砸祠堂,出海救人,充满了血性和爆发力。“这是一个在大银幕上不多见的女性角色,一个打破传统、打破桎梏的领头人形象,我非常想去尝试。”

31

倪妮

为贴近角色,倪妮进行了一系列严格训练。每天出入健身房,六天无氧运动,一天有氧运动。因为练过多年游泳,身体有肌肉记忆,练出线条很容易。难的是降体脂。她吃得很干净,水煮青菜和牛肉,蘸一热酱汁。每周能吃一天欺骗餐,她又想吃又忌惮,生怕前几天都白练了。

为了出海的重头戏,剧组安排了技术训练。倪妮先做地面练习,在一个小木船上学习摇橹,以腰力带动躯干,再通过手臂传递力量,需要耐力和爆发力。之后在水面训练,几台造浪机打开,船身激烈晃动,变得难以控制,她需要运用更强的核心力量。

30

倪妮

真正拍摄这几场戏时,摄影棚里搭了巨型的装置,可以让船身来回摆动,多台机器营造海浪的效果,时而向船身喷水,所有动态都经过电脑的精密计算。一部电影的工业化,体现在这样的细节中。倪妮说:“通过这些辅助,演员的体验感更加真实,能准确表演出人物状态。”

28

倪妮

电影在东极群岛实地取景,为等合适的阳光、云层和大气的透度,剧组只能“看天吃饭”,这和渔民的生活极为相契。有一天台风即将来临,倪妮站在山顶,风声猎猎作响,海面磅礴而辽阔,危机感在心底涌起。八十多年前,一场真实的救援在这里发生。那一刻,她心中产生了一种平行时空感。

“演这个角色之前,我当然从未想过自己会演这样的角色。但站在那里,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宿命感,所有的情感、思绪都达到了巅峰。我强烈地觉得,我注定会有这么一天,站在这个山顶,遇到这样的天气,看到这样的海面,经历这样的等待去见证一段闪耀人性的光辉的往事。”

27

倪妮

于自然深处 觅生命回响

在青浜岛、庙子湖岛取景期间,剧组下很多民宿,安顿演职人员。倪妮很喜欢这个创作环境。“难得有这样一个戏,让大家在岛上过集体生活,有充分的时间相互感受角色,相信身边的人。”有时遇上阴雨天,她就推开窗,在凉风吹拂下吃点清粥小菜,听着院子里哗啦啦的淌水声。

倪妮认为,每个人汲取能量的方式不一样,对她来说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走向旷野。“我可能在爬山和徒步,体能是在消耗,但大自然补给到身上的能量会受用更久。”她从前是个快乐宅女,家中有猫有粮,就能度过一天。直到参加“行走的力量”,带来了精神、意识上的改变。

26

倪妮

七天的时间里,她与同行者徒步山野,涉水而行。路边野餐,旷野夜宿,以最质朴的方式贴近大地。帐篷扎在草地上,周围就是散落的牛粪,起初不大适应,后来渐习惯,甚至觉得“没有牛粪反而不对了”。女她笑谈其间野趣,更惊叹于自然蕴藏的灵性,她随手指向一朵花、一株草,向导便说,这都是珍贵的中药。

前两年在敦煌拍戏也是这样,地上长了很多满是锐刺、却开出柔花的植物,倔强地生长于干旱之境,当地人说这也能入药。于是恍然:无论草原、高山还是沙漠,生命自有法度,万物皆可入药,大自然藏着令人惊奇的馈赠。

23

倪妮

最令她震撼的,是天地不可预测的戏剧性。在沙漠中,她亲眼见证乌云压顶、暴雨骤至,大家躲进小棚子里,雨点噼里啪啦砸在油帆布上。“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幸福与安宁。”她也提到取景地上路过的湖,镜面一样平静,天空湖水浑然一体,界限消弭;还有布满雅丹的无人区,辽阔而凶险,一夜大风就将置景吹得无影无踪。

32

倪妮

这些时刻与这些风景,让她深信“走出去是为了归来”,带着更开阔的视野、更敏锐的感知和更饱满的能量去生活。新鲜的环境中遇到的每一次惊喜、每一重意外,都是对生命节奏的调谐,让她始终保有向内探索、向前行走的勇气。

34

倪妮

想演一次 NPC的女演员

2025年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宣布“天坛奖”国际评委会阵容时,倪妮的名字赫然在列,与姜文、陈冲等资深影人一同评选最佳影片、导演、男女主角等重要荣誉。电影节活动期间,倪妮接受采访时提到,不同角色可以激发对生活的感受。“我希望生活能够鲜活起来,而不是一潭死水。”

寻找生活新鲜感的过程,是一场“复杂而矛盾的拉扯”。前阵子新戏杀青回家,窝在床上刷电影、看国漫,觉得好快乐啊过了几天又觉得蛮无聊,于是积极给朋友发微信:“带我去爬个山吧!”有时做好了出行计划,第二天还在反复斗争到底去不去,可当自己真的走出去了,又觉得幸好今天出来了”。

29

倪妮

“我前两天还在跟朋友说,咱们去玩个密室吧!人数不够没关系,咱们就跟陌生人拼!”结果俩人一查——明日闭馆一天,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又想干点别的好玩的事,比如说,去密室里当NPC。“当NPC,跟演影视、话剧是不一样的感受吧?”倪妮想着,去搜了搜招聘条件人家要表演经验、舞台经验,我一看,这我都有,结果年龄要18到25岁,我卡在年龄上了。

从密室的话题,倪妮想到去年拍完的剧集《隐身的名字》。这是一部女性情感悬疑题材的作品,既要有细腻的情感把控,又要有冷静的叙事展开,该剧由近年炙手可热的女性导演杨阳执导。倪妮对她非常佩服。“开机第一天就安排五六页纸,大家忙而不乱,因为杨阳导演头脑很清楚,剧本烂熟于心,细节抓的稳准狠。电视剧的节奏非常快,但导演能让你一上来迅速找准人物。

33

倪妮

经过多年的训练和磨砺,倪妮不再武断地认为“某种导演方式不适合我”。相反,她更愿意调整心态,信任、尝试不同的创作习惯。“任何一种方式都对,关键在于演员如何消化信息,丢进自己的‘篓子’里。”从抵触到接纳、打开的过程,是她作为演员日趋成熟的表现。

这几年,倪妮持续尝试不同的题材,从不停泊于安全之港。以身验世,以心演戏,她让人们看见,一个女演员最动人的状态,并非定格于某处高光,而是走在路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更远之处跋涉。

24

倪妮

Q&A:

在海岛上拍摄《东极岛》期间,高温、台风、潮湿的气候,给拍摄带来哪些难度?

倪妮:我们完全是“看天吃饭”,有时为了捕捉日落时分云层、天光的密度,要准备很久。有一个岛要爬40分钟上山,爬上去妆全花了。比如送葬那场戏,演员带妆爬到山顶,一遍遍地走戏、试机位,还要配合航拍机位,最后实拍时间只有二三十分钟,有时候一天都拍不了几场戏。

在岛上生活久了,你感觉到自己的状态越发接近渔家女吗?你在意自己的变化吗?

倪妮:我进组前就开始晒太阳,开机后一开始还要粉底液辅助,到后来越晒越均匀。很多群演比我们更像当地人,演员们晒到最后,我都分不清他们是演员还是本地人,晒得特别有质感,特别好看。我对自己是完全接受的,随着年岁的增加,会有更多东西赋予到我身上,赋子到我皮肤上,这也是我对美的认知。

25

倪妮

带领渔民出海的重场戏是怎样拍摄完成的?

倪妮:这几场戏都在棚里搭景拍摄,有很多技术和设施模拟船在水上的感觉,还有专门的水下拍摄环节。我的水戏不多,大部分在船上。几台造浪机持续喷水,带来船身的晃动,让演员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我们一直往前看实拍的时候,我们前面是一个橘黄色的救生衣,用来标识点位,告诉大家就往这儿看,其他都要靠自己的想象。现场有几台鼓风机,让我们不得不大声喊,否则别人根本听不见在说什么。

演员们一起在岛上生活、拍戏,这样的氛围给创作带来哪些帮助?

倪妮:大家分散住在一些民宿里,平时吃住就在岛上,这和之前拍完了戏就回酒店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像一起生活了很久的邻居,像岛民。有时赶上台风,连着两三天拍不了,大家就在酒店活动。我在健身房跑步,就看李九雪在院子里一圈圈地跑。一楼是个餐厅,还能唱歌,如果不是这次经历,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杨皓宇和“我爸爸”他们唱摇滚是什么样。

21

倪妮

说到“爸爸”,你知道“倪妮是倪大红女儿”这个梗吧?

倪妮:我刚出道的时候,一直有人说倪大红是我爸爸,但也没机会做解释。《天盛长歌》是我跟“爸爸”第一次合作,我们在里边的关系是君臣,但我老觉得他是我爸爸,拍那个戏就有了感情。到《东极岛》的时候,他演我的养父,但我还是觉得“这是我爸爸。我特别看不了他的眼神,很深沉,就这么盯着你,也不眨眼,但你就觉得有感情在流动。

通过“阿花”这个角色,你希望大家学到她身上的什么精神?

倪妮:其实我始终不认为电影是为了让人“学到”什么。好作品不是说教,而是照见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就我自身而言,随着年龄渐长,我会忘记一些儿时的热血、冲动、疯狂,内心过于平静,但阿花让我想起来,我身体里是有这些特质的,电影可以唤醒我们体内原本就存在的东西,是勇气、血性,或是对自由最本能的渴望,让一些人忽然想起,原来我也曾经那样活过。

 

 监制:卫甜 / 策划:芭莎时装组 / 摄影:王子千  / 策划、造型:Frankie  / 编辑:Yoanna / 妆发:高建 / 文字:陈晶  / 服装统筹:XIXI / 服装助理:Dimo、思宇、Bimbi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