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艺术家杰西·霍默·弗伦奇(Jessie Homer French)的艺术创作融合民间艺术的质朴特质与哲学深度,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其风格深受中世纪艺术影响,特别是乔托(Giotto)壁画中鲜明的色块运用与平面化处理;同时吸收早期美国民间艺术的叙事传统,体现在对强烈构图与平面空间的大胆探索。自20世纪80年代起,野火成为其核心创作母题,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真实再现,亦成为艺术家探讨生命循环的视觉隐喻。
弗伦奇自学成才,绘画灵感来源于对周围环境的不断观察与剖析,揭示了艺术家对捕捉瞬间的严谨态度。朴实的用色和平静的笔触,看似天真又简单的画法却蕴含着艺术家精心的设计,并与死亡、自然、乡村生活之类的问题息息相关。
她的画中,人性是脆弱大自然中的有害入侵物。然而,即使是描绘黑暗题材的作品,都有着一股莫名的生命力,强调艺术家苦乐参半的反田园式风格:创造力与破坏性共存。
《Above the clouds》2024年,布面油画,40.6x101.6cm
《God's cafe》2024年,布面油画,50.8x66cm
艺术家居住于加州圣罗莎山脉的沙漠高原地区,该区域气候干旱、人烟稀少。当地植被以矮松林为主,间杂墨西哥刺木、杜松与山艾丛。该区域居民普遍居住分散且社交疏离,多数访客需从棕榈沙漠出发驱车前往。1996年,弗伦奇随丈夫罗宾·弗伦奇(Robin French)(英国经纪人兼电影制片人)迁居此地,罗宾2021年去世后,弗伦奇独居于此。
《The Berenice Pack》2024年,布面油画,61x91.4cm
弗伦奇的艺术创作融合民俗元素与野外生活观察,形成独特视觉表达体系并持续探讨死亡、自然与乡村生活的交织关系。其作品通过描绘野火、墓地等意象,记录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复杂影响,呈现生存的脆弱性与破坏性。作品通过怀旧场景与超现实元素的并置,展现记忆存续与时空交叠的主题。策展人弗朗西斯科·博纳米(Francesco Bonami)说,弗伦奇的画“散发着无穷的乐观主义光芒”,或许恰恰是因为她从未接受过艺术学校的专业教育,才使她显得更加与众不同,杰西·霍默·弗伦奇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保持低调的创作状态。
《RHGPF》2024年,布面油画,66x127cm
《The Texas Fires》2024年,布面油画,76.2x101.6 cm
《After Burn and Jimson Weed》2023年,布面油画,61x106.7cm
今年,弗伦奇在中国香港的首次个展“In Memoriam”展出了她在过去一年中创作的一系列作品,邀请我们一起关注那些被忽视的世界角落,拥抱其中的矛盾,并发现时间表面下潜藏的静谧魔力。
Q&A:
作为自学成才的艺术家,你从《艺术家材料与技术手册》( The Artist’s Handbook of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中汲取养分,却未被传统技法束缚。这种“无规则”是否让你更自由地表达对生命的直觉?
杰西·霍默·弗伦奇:我并未感到创作自由,只是自觉学识浅薄。我始终在探索答案,这个过程就是工作本身,“自由表达”弥足珍贵。
你提到“时间是循环的”,这种观念如何体现在你作品中那些被焚烧的约书亚树与焦土中盛开的野花上?你是否认为毁灭本身是一种重生?结合《烈火燃尽,曼陀罗盛开》(After Burn and Jimson Weed )等作品。
杰西·霍默·弗伦奇:时间与宇宙本为一体——“毁灭”与“重生”是循环的组成部分。
在《高地溪流》( High Country Brookies)中,水面与水下世界的分割是否暗示了可见与不可见、短暂与永恒的辩证关系 ?
杰西·霍默·弗伦奇:在水与鱼的画作中,我被隐藏的奥秘吸引。是否存在永恒?或许只有宇宙本身。
你曾说“画我的生活,我的物品”,但画面常呈现梦境般的超现实感。记忆在你创作中是否经过“过滤”或“重构”?
杰西·霍默·弗伦奇:并非刻意为之。我“看见”的生命以画面与幻象呈现——完整而统一。
你隐居沙漠、远离互联网的生活方式,是否为了保持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这种环境如何影响你对“人类角色”的思考?
杰西·霍默·弗伦奇:我钟爱人迹罕至的原始荒野——离尘世越远越好。
独自创作是否成为一种对抗孤独的仪式?飞钓与绘画对你而言是否有相似的精神意义?
杰西·霍默·弗伦奇:怀念罗宾(我丈夫)在工作室的协助。是的,当投入创作(绘画)或垂钓时,便进入了“无我之境”。
你拒绝象征主义强调“直白的叙事”但观众常从画面中解读出生态警示。你如何看待艺术家的意图与观众解读之间的鸿沟?
杰西·霍默·弗伦奇:我的画作意象承载象征意义。主至少我如此感受,但愿不过于刻意。
80岁后突然获得国际声誉(如威尼斯双年展、高线公园广告牌),你曾表示““成功不会改变我”。这种淡然是否源于对艺术纯粹性的坚持?晚年的关注是否让你重新审视早期作品的意义?
杰西·霍默·弗伦奇:未曾刻意。“坚持终胜”。
你的作品根植于美国西部景观,却在全球城市引发共鸣。你认为地域性叙事如何突破地理边界成为人类共同的情感语言?
杰西·霍默·弗伦奇:欣慰中国香港和米兰的人们喜爱我的作品——无论出于何种缘由。
如果未来某天你停止创作,希望哪幅作品成为你与世界的最终对话?
杰西·霍默·弗伦奇:我这双手快要握不住画笔了,为期不远。毕竟85岁了,唯一困扰是那些永远停留在进行时的画作,尽管钟爱墓地主题,却不在意墓志铭。
出品人:邢丽 / 监制:周樱 / 内容策划:孙洁 / 撰文:Jessie / 图片来源:艺术家和MDC画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