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俪
从处女作《玉观音》开始,拍了十四年戏,孙俪的内心对作品的掌控,却非大家想象中那么笃定。“拍《玉观音》时,表演对我而言非常陌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继续演下去,不知道角色离我是近还是远,直至看到成片才安心。”直到今天,孙俪已经拿出无数口碑力作,最初对表演的敬畏依旧存在。
拍摄《芈月传》的5 个月里,孙俪如履薄冰,始终没有心安理得的一刻。“我一直演得忐忑,不晓得戏会怎样。”漫长的职业生涯,她养成习惯,开播前必须看一遍成片。“我不能特别安静地看戏,总是会提一堆问题,就像脑内不停地飘浮出弹幕。我对每场戏、每个人物都有想象,有时候成片会离想象远一点,有时候会超越想象。拿到剧本时我觉得很难的部分,看到最终呈现好,自己做到了,也会很开心。”
现在,每个月孙俪都会收到二三十个剧本,她有一位合作了近十年的文学统筹。“我们经常聊天,她了解我想挑战什么。她和经纪人会帮我挑选剧本。”大家都相信孙俪的眼光与演技。导演、摄像、美术……最好的班底因为她聚拢起来。有孙俪主演,意味着这部作品将被电视台、视频网站争抢,再掀观剧热潮。在剧组,孙俪却极度回避众星拱月的感觉。“我很怕剧组觉得我答应演了,就完成任务了;我演,只是制作才刚刚开始。一个戏是集体创作,不是我的独角戏,我的压力在于每个人都用心去做,我对自己、对剧组有要求。为什么我到现在依旧有创作热情,因为几乎我遇到的每个剧组都有诚意。”无论对剧组还是人来说,“诚意”都是越来越难得的品质,它让人们不忘初心,也驱动着人不断向前。孙俪听过同行吐槽操作完全不合理的剧组。“我挺幸运的,只有极少个别的合作者留下不好的印象,我可以犯错一次,不能犯错第二次。下次避而远之。”
进组前,孙俪会和导演反复沟通,确保建立高品质团队。真正开始工作,她又变成随遇而安的平和心境。“我没有那么强势,不会要求对手演员必须势均力敌。合作好了是缘分,较劲只能对自己,若是放到别人身上,就成了苛求。”